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著名教育家和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1924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一),叶嘉莹出生于北京察院胡同二十三号,家世为蒙古裔满族,隶满洲正黄旗。1927年,叶嘉莹开始接受传统教育,1934年插班就读笃志小学五年级,次年考入北京市立第二女中,直至高中毕业。1941年,叶嘉莹以优异成绩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1942年开始亲炙著名学者顾随先生。据叶嘉莹回忆,顾先生授课“一片神行”、直指人心,令她眼界大开:“我就像一只困在黑屋子里的飞蝇,忽然间看见门窗被打开,一下子飞到外边,得以睹明朗之天光,辨万物之形态。”从此叶嘉莹与中国古典文学结下了终身的因缘。是年叶嘉莹所作诗词经顾先生推介首次发表于北平报刊,遂取笔名“迦陵”。

1945年,叶嘉莹自辅仁大学毕业,时已尽得顾随先生真传。随后叶嘉莹在北京开始了教学生涯,曾同时在佑贞女中、志成中学及华光女中三所中学授课。

1948年3月,叶嘉莹赴上海与赵钟荪结婚。其后随丈夫暂住南京,一度任南京私立圣三中学国文教师。11月随丈夫渡海赴台,曾先后在彰化女中、光华女中、台北二女中任教。“白色恐怖”时期,赵钟荪与叶嘉莹先后被捕入狱。

1954年夏,叶嘉莹受聘台北第二女子中学,全家迁至台北。自1955年开始在台湾大学任教,并先后兼任台湾淡江大学及辅仁大学教职,同时开始接替许世瑛先生教授台湾广播电台的大学国文课。

1965年,叶嘉莹入选台湾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教师交换计划。次年夏,叶嘉莹应海陶玮教授之邀赴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合作研究陶渊明诗与吴文英词,9月在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

1967年暑期,叶嘉莹赴哈佛大学与海陶玮教授继续合作,并开设中国诗词的课程。在此期间开展了对常州词派和王国维的研究。

1969年,叶嘉莹应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学系主任、著名汉学家蒲立本(Edwin George Pulleyblank)教授之邀,任UBC教授,次年即被聘为终身教授。叶嘉莹随后举家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开始了在UBC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极大地推动了加拿大汉学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其及门弟子如施吉瑞(Jerry D. Schmidt)、白瑞德(Daniel Bryant)、方秀洁(Grace S. Fong)、陈山木(Robert S. Chen)、梁丽芳(Laifong Leung)等都是北美汉学界的知名学者。期间叶嘉莹曾先后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邀聘为客座教授或访问教授。1989年,叶嘉莹在UBC荣休,并于1991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成为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叶嘉莹虽然多年飘泊海外,但是一直心系祖国。1970年,新中国与加拿大正式建交。1973年叶嘉莹就开始申请回国,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回国探亲,看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叶嘉莹动情地写下了1800多字的《祖国行》长诗。1977年,叶嘉莹再次回国探亲,在火车上看到有年轻人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在读,深为中国传统诗歌的生命力所感动。于是在1978年的春天,叶嘉莹给中国教育部门写信,表达了利用假期回国教书的意愿,得到了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

自1979年开始,叶嘉莹每年都利用假期回中国大陆讲学,曾先后应邀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渝州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数十所国内院校讲学,并受聘为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

1989年初,叶嘉莹应台湾清华大学之邀,于离台二十年后首度返台讲学,随后又在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等校演讲。同年自UBC退休。其后数年也继续在中国台湾、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各大学讲学。

叶嘉莹与南开大学的结缘,始于1979年第一次回国讲学之时。这一年,她结束了在北京大学的短期讲课后,就应李霁野先生之邀来到南开。当时,南开大学中文系安排的课程是“汉魏南北朝诗”,从建安时代讲起,每周上两次课,每次课两个小时。叶嘉莹的课程受到南开大学师生乃至校外人士的热烈欢迎,盛况空前。其后,叶嘉莹于1981年—1982年、1986年—1987年再次利用休假在南开大学开课。

1989年,叶嘉莹自UBC退休。国内多所重点高校都表示愿意请叶嘉莹任教,出于对南开大学师生的感念,叶嘉莹最终选择南开大学为归根之所。1993年初,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国内的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创立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1997年更名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1997年,叶嘉莹开始在南开大学中文系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又开始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招收博士研究生,迄今已有数十位硕士、博士毕业,如一月映千江,在不同地域、不同岗位传承着叶嘉莹的学术和精神。为了让叶嘉莹有更好的居住和科研条件,南开大学决定为叶嘉莹修建迦陵学舍。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舍于2015年正式落成启用,如今成为南开园中莘莘学子礼敬的神圣殿堂。

为吸引和鼓励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传承工作,叶嘉莹先后在南开大学设立了多种奖学金。1997年,叶嘉莹捐出自己退休金的半数(共计10万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近百万元)在南开大学设立“叶氏驼庵奖学金”及“永言学术基金”。在叶嘉莹的感召之下,2004年香港蔡章阁基金会主席蔡宏豪先生捐款30万元人民币,在南开大学文学院设立“蔡章阁奖助学金”。自2005年开始,“叶氏驼庵奖学金”与“蔡章阁奖助学金”合并颁发,以鼓励南开学子诵习中国传统文化之经典著作。2016年底,叶嘉莹更以几乎全部财产在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设“迦陵基金”,前期总计捐资3568万元人民币,以面向海内外弘扬中华诗教。

叶嘉莹以她所挚爱的中国古典诗词教育为终身事业。她曾自言:我首先是一位教师,其次是学者,最后才是诗人。在其长达7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亲自教授之对象包括自幼儿、小学生、初高中生、大学生直至博士、博士后,可谓世所罕见。其开坛设帐之地,则遍及北美、欧洲、新加坡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而她的学生,既有蜚声海内外的知名教授学者,也有各地中学的优秀教师。叶嘉莹也非常重视儿童教育。1998年,叶嘉莹即致函国家领导人,呼吁重视儿童幼年古典文化教育,获批复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即组织编写了《古诗词诵读精华》教材一套。2000年9月,叶嘉莹应邀至深圳参加全国第十四届中华诗词研讨会,发表演讲“如何教幼儿学唐诗”。10月,应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之邀,参加拍摄幼儿学唐诗系列录像《与古诗交朋友》。这些打开了无数少年儿童心中的文学乐园。为了表彰叶嘉莹在诗词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2019年,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主办的首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开赛,其中包含特别以个人命名的“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同年,全国总决赛在南开大学举行。如今,这项赛事影响日增,成为全国无数中小学教师心向往之的试炼场。2024年7月6日叶嘉莹在自己农历百岁生日当天宣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南开大学主办的“迦陵杯•中华诗教大会”正式启动。

叶嘉莹精研中国古典文学,尤其于诗学、词学有独到建树。她以会通中西的研究方法、深刻的文学洞察力,结合对生命的感悟,提出了以“兴发感动”说为核心的诗学理论,以及以“弱德”为特质的词学美学,在学界有广泛的影响。叶嘉莹数十年来笔耕不辍,其英文专著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由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出版;中文专著有《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灵谿词说》(与缪钺合著)《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十七讲》《词学古今谈》(与缪钺合著)《清词选讲》等近20种。1995年,叶嘉莹与缪钺教授合著的《灵谿词说》还曾荣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7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迦陵文集》10册;2000年,台湾桂冠图书公司出版《叶嘉莹作品集》24册;2007年,中华书局出版“迦陵说诗”系列7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迦陵讲演集”系列7种;200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迦陵著作集”系列8种。这些著作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界及广大诗词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多种著作一再重版。

叶嘉莹也是创作与研究并重的学人典范。早在辅仁大学时期,叶嘉莹就因其英气清才而为人瞩目,她与顾随先生的师徒唱和至今传为佳话。1986年11月14日,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叶嘉莹被聘为顾问。鉴于其在诗词创作和教育传播方面的重大成就和深远影响,2008年12月,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叶嘉莹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正如颁奖词所言:“叶嘉莹是誉满海内外的中国古典文学权威学者,是推动中华诗词在海内外传播的杰出代表。她是将西方文论引入古典文学从事比较研究的杰出学者,其诗论新意迭出,别开境界,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叶嘉莹热心社会公益和传统文化普及活动。1987年2月3日至16日,应北京辅仁大学校友会、国家教委老干部协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华诗词学会诸单位联合邀请,在国家教委礼堂举行唐宋词系列讲座,共十讲,听众一千二百人。1988年7月,叶嘉莹教授古典诗歌系列讲座在北京举办。其后,叶嘉莹曾多次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讲授诗词,也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的“大家”“人物”“朗读者”“面对面”,凤凰卫视的“文化大观园”“名人面对面”等访谈节目的采访。叶嘉莹更以其在诗词界、学术界和文化界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曾受聘为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名誉研究员、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华吟诵学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顾问兼北京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名誉主任等。叶嘉莹对于推广中国传统吟诵不遗余力,耄耋之年的她,不辞辛劳在各地普及宣传传统吟诵,如今吟诵已经从一门濒危的“绝学”,变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明珠,越来越为大众所瞩目。

叶嘉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努力和成就得到国家的高度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2013年,叶嘉莹荣获由原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2014年,叶嘉莹荣获凤凰网、凤凰卫视与岳麓书院联合评选的“国学传播奖年度海外影响力大奖”。2015年,叶嘉莹当选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共同评选的“2014中华文化人物”。2016年,叶嘉莹当选由凤凰卫视等共同评选的“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8年,叶嘉莹当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外国专家”、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最美善行者”,中国新闻社和中国侨网颁发的“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并获评2018年度中国中央电视台“最美教师”。2019年,叶嘉莹获评“中国政府友谊奖”。2020年,讲述叶嘉莹先生生平的文学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荣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项。2021年,叶嘉莹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获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叶嘉莹先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女儿,她的一生是饱经患难、持守“弱德”的一生,也是金鳞透网、创造奇迹的一生。她的逝世是南开大学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教育界、学术界和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巨大损失。我们深切缅怀叶嘉莹先生,更要继承叶先生的遗志,“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学习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奉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NANKAI UNIVERSITY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卢晓川

来源:作者: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