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一战爆发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时参战国也不知道自己是在打世界大战。结束后一看,卷进来的国家、伤亡和影响太力大,所以才被定义为世界大战。

战争爆发的一大原因,就是协约和同盟集团对战争结局的误判:双方自信心爆棚,都认为自己会以压倒性优势获胜。

结果有打残的,一蹶不振的,甚至打没了的。所以战争的后果是都打怕了,接下来的二战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都不敢打!奉行绥靖政策,所以小胡子越玩越兴奋。

当然我们主要聊的是东方,欧洲部分就不展开了。

一个问题----

此时的日本在忙啥?

一战期间日本还真没闲着,主要在做以下几件事:

1,赚钱和还债。

日本在日俄战争期间欠了一屁股的债,所以要想办法赚钱还债。

恰好欧洲正在打仗,西方列强把所有工业产能都集中在军工生产上,拼命地造武器弹药,亚洲的工业品市场就只能拱手让给了日本了。美国也一样,欧洲的订单都做不完,根本顾得上亚洲市场。

不仅如此,日本还反向把生意做到了欧洲。比如向英法等国出口了大量的轻工业制品和船只,甚至与曾经的敌人沙俄相逢一笑泯恩仇。

从1915年开始,日本卖给沙俄大量的步枪和弹药,步枪主要是38式和30式。到1916年,俄军中有2个集团军全部装备了38式步枪。鼎峰时,俄军有十分之一的步枪都是日本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装备了38式步枪的沙俄士兵,前排士兵的38式步枪有防尘盖,很好认)

所以到欧战结束时,日本不但还清了战前的一屁股债,还由债务国转变成欧洲的债权国,狠狠的发了一笔战争财。

2、大规模扩张海军。

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日本制定了八八舰队计划,就是建造八艘战列舰八艘战巡。

根据这个计划,日本在一战期间建造了扶桑、伊势、长门、加贺(未建成)级四级战列舰,天城级(未建成)战列巡洋舰,日本海军由战前世界第七,跃升成为战后世界第三大海军。

整体看,日本也由战前列强中的末尾地区强国,战后成了世界级强国,华盛顿条约就是对日本强国地位的最好的承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桑级战列舰)

不过重点是第三个----

3、在亚洲占尽各种便宜。

老虎不在猴子称代王。欧洲列强尤其是英国,把自己在亚洲、也是当时亚洲最强的远东舰队尽数抽调回了欧洲,日本一下子成了老大。

对日本来说,此时最大惊喜是可以对中国吃独食了。

不过凡事都有个师出有名,毕竟强盗也不愿意被人说自己是强盗。为了更好地霸占中国,日本加入了协约集团。

可能很多人认为一战是欧洲那帮人在打,日本好像没有参与,实际上不是这样。

日本在一战期间应英国的要求,向地中海派遣了护航舰队。由三艘装甲巡洋舰和3个驱逐舰支队组成的第2特殊中队,担任地中海协约国舰队的护航任务。

到一战结束,日本舰队总共为70万协约国士兵和788艘协约国商船护航。其中日本榊号驱逐舰在克里特岛外海,被奥匈帝国的U-27潜艇击沉,包括舰长在内68名水兵全部喂了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有了协约国的身份,日本就可以理气直壮地打着旗号迅速占领了德国在青岛,以及马里亚纳群岛这样的殖民地。

同时,在东北取得了很多经济军事特权,倾吞了一部分朴次茅斯条约里沙俄的势力范围。

重点是日本逼迫袁世凯签订了21条。

没有了西方列强的制衡,此时的日本已经有恃无恐,中国也面临着被日本全面霸占的危机。

那么-----

中国,该怎么办?

按当时中日两国的实力水平看,日本凭借工业国的身份毫无悬念地碾压作为农业国的中国。所以单凭自身力量,中国很难与日本抗衡。

于是摆在北洋政府眼前的有三个选择:

中立,加入协约国,加入同盟国。

站在上帝视角看,当然要加入协约国作战。然而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想过没有,万一德国战胜怎么办?

事实上,当时欧洲战场处在焦灼状态。1916年,德国在西线一直和英法互不相让,东线则是一批批屠杀俄兵,老毛子快顶不住了。

甚至到了1917年俄国爆发内乱、退出战争,德国趁机收割大片土地,结束了两线作战,英法的西线作战压力瞬间飙升。要不是后来美国突然加入协约国,加上德国国内矛盾爆发、工人和士兵造反,最终战争结果还真不好说。

所以对中国来说站队风险极大,需要一万分的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当时中国国内也很复杂!

不但是加入协约、同盟国的问题,还有是否参战的问题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形成以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为首的两派。

黎元洪虽不是北洋的人,但因为是武昌起义元勋,德高望重,他的主张是:中立。

段祺瑞是北洋军队大佬,袁世凯的接班人,他的主张是参战。

不过,他们还有各自的小九九。

段祺瑞主张参战是为了借此扩军。给出的理由是,虽然中国离欧洲战场十万八千里,但参战了就要动员军队,万一欧洲那边的大军打过来怎么办?即使打不过来,也可以顺便清理南方那些占山为王的小军阀,和一心造反的革命党嘛。

黎元洪也不傻,当然不能坐视二把手把自己变成傀儡。他拉上几个北方小军阀拥护中立,以拒绝参战的名义阻止段祺瑞扩充自己的势力。

于是中国要不要参战,就变成了要不要扩军及武装统一的权利之争,也就是历史上的总统府和国务院的府院之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祺瑞)

最后段祺瑞不耐烦了,本着能动手就尽量别吵吵的原则,派人冲击国会施压。

黎元洪虽然借这个机会把段祺瑞免职,但之前拉拢的那几位实力太弱,根本控制不住局面。黎元洪只好请来了另一位大神来支援,军阀张勋

张勋长期驻扎交通重镇徐州,虽然是北洋的边缘人物,但实力还算强大,只要他肯出面一定能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面。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张勋是个铁杆保皇党,进了北京将黎元洪轰出去,直接把溥仪推到前面复辟了!

其实张勋复辟前还拜访了段祺瑞,段祺瑞说:你敢复辟,我就打你。但张勋没当回事,毕竟段祺瑞下台后没兵,你用爱心打我吗?

张勋也是够6的,段祺瑞没兵并不代表不能有兵。很快,段祺瑞召集兵马把张勋打了出去,张勋、溥仪双双逃到天津租界。

有意思的是,溥仪在天津的住处和段祺瑞公馆几乎挨着,几分钟的路程而已,世界就是这么巧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溥仪旧居,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

把张勋这号人招来搞了这么一出,黎元洪算是臭了。段祺瑞则三造共和(辛亥革命、逼袁下台、驱逐张勋)成了革命英雄,虽然还是总理,却实际上控制了大权。

北洋系一统中央,中国可以参战了,加入协约集团。

为什么加入协约集团?

当时的情况看:

  • 在东亚最强的英日俄法都是协约国阵营;
  • 美国加入了协约集团;
  • 英美邀请中国加入协约集团;
  • 1917年大战已接近尾声,鹿死谁手已经很明白。

特别是一旦战胜,就能名正言顺收回德奥在中国的租界、工厂、煤矿、铁路。重点是,日本也就丧失了霸占同盟国在中国各种特权、利益的理由!

按当时段祺瑞的认识:

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为局外人,而我国参战,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必将提高中国之国际声誉。”

最终,北洋政府以向欧洲输送劳工的形式加入了协约国作战。

历史证明---

中国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看看那些反面例子。

比如站错队的奥斯曼帝国被列强瓜分,曾比肩大清的土耳其国土面积减少70%,从世界大国沦为中等国家。要不是土耳其人之父凯末尔横空出现,国土可能只剩下一小丢丢。

当然还有更惨的,奥匈直接解体,从地图上抹去了。

如果中国也像土耳其那样站错队,最后也逃不脱被瓜分的命运。

另外,在一战期间成功加入协约国阵营,及参加后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会议,中国不仅避免站错队被瓜分的危险,还减免了一半的庚子赔款,收回了山东权益,北方得到了稳定,并极大地遏制了日本侵华野心!

同时,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跃成为国际联盟创始国!

然而,随着三十年代世界爆发了“经济大萧条”,世界纳粹法西斯主义抬头,日本再次对中国磨刀霍霍。

在国际美苏英法德日等国博弈的背景下,中国又如何利用各国复杂关系和自身努力来扭转乾坤呢?

(未完待续)

首发公众号:点评校尉

喜欢写有深度的精品文章,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