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将军奉命出征朝鲜战场,面对中央的关切,只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要求:“让朱老总来我这看看。
”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暗藏着怎样的战场密码?是信任、是战术,还是……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揭开其中的深意。
四平八稳的秋日突然来电
1950年10月的一个清晨,陕西省宝鸡市。
当地驻扎的第19兵团司令部内,喧闹的杂音被一阵急促的电报声划破。
杨得志匆匆来到电报室,接过那份盖着"绝密"印章的电文,署名赫然写着"毛泽东"三个大字。
杨得志当即意识到事态紧急。
作为一名征战多年的解放军将领,他敏锐地嗅到,又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李政委,中央有急电,你我速到司令部议事!"杨得志吩咐副手通知政委李志民,随后大步流星向会议室走去。
不消半个时辰,作战参谋已在沙盘前列队整齐。
"此番东进,务必不能大意。
召集全体官兵,明日拂晓出发!"杨得志语气坚定,目光如炬环视四周。
次日清晨,浩浩荡荡的大军便踏上了前往山东兖州的征程。
中央军委的命令虽然简洁,却字字千钧:第19兵团需要立即开赴山东,为入朝作战做好准备。
杨、李二人心里清楚,自己肩负的,又将是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行军途中,战士们议论纷纷。
经历过三大战役、百战百胜的他们,想不明白为何在国内刚刚打完内战、新中国建立才一年的时候,还要被派往异国他乡,去打一场与自己利益并不相干的仗。
"杨司令,俺们真要去朝鲜?"一个黝黑憨厚的战士壮起胆子询问。
杨得志望着他,缓缓道:"祖国需要我们,人民需要我们。
无论敌人在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去!"话音刚落,身旁的李志民也高声喊道:"不管敌人多么凶残,我们都誓死捍卫祖国!"
"誓死捍卫祖国!"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云霄。
就这样,19兵团的将士们带着必胜的信念,日夜兼程,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抵达了山东。
屡战屡胜的雄师为何踌躇
驻扎在山东的日子并不轻松。
虽然刚刚歇息不久,杨得志和李志民却再次接到了进京述职的命令。
二人相视苦笑,只得匆忙启程赶赴北京。
在京期间,杨李二人见到的,是许久未见的老领导——朱德总司令。
尽管年事已高,但说起即将到来的战事,老人家仍是雄心万丈。
"老彭已经在前线浴血奋战了,再不增援,叫他如何支撑?"朱老总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可部队目前状态似乎……"杨得志支支吾吾,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开口。
"老杨啊,这仗不好打啊。
我晓得你们刚打完解放战争,战士们想要回家,这也情有可原。
"朱老总拍了拍杨得志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杨得志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心里话:"老总,您看这样行不行,您要是能抽空来山东,给弟兄们讲讲道理、鼓鼓士气,咱们上阵杀敌的劲头准能提起来!"
闻言,朱老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也罢,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我这就去!放心吧,朱某还没老到那个份上!"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杨得志和李志民如释重负,千恩万谢地告别了朱老总。
回到山东的路上,二人终于松了口气——有朱德总司令这尊大神给士气加油助威,还愁打不赢美国佬?
暮年老将的不惑壮行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隆冬。
朱老总信守诺言,还真就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兖州。
那一天,普普通通的小县城仿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前来一睹总司令风采的百姓。
"朱老总住哪啊?"这个问题一下子难倒了杨得志。
要知道,大军开拔在即,能腾出像样的房间可不容易。
几经权衡,杨得志决定把自己的房间腾出来,可朱老总执意要和大伙挤一挤。
无奈之下,杨得志只好让人在屋里烧了一盆木炭,权作御寒之用。
可还没等朱老总在火盆边上多呆一会儿,老人家就吵着要下连队去看看。
杨得志一听就愁了:这大冷天的,让朱老总挨个走,传出去还不得说自己这个当司令的不会照顾人?可朱老总就是不依不饶,非要去不可。
于是,在冰天雪地里,64岁的老人整整跋涉了三天,走遍了19兵团驻地的角角落落,将士们的冷暖疾苦,都装进了他的心里。
看着精神矍铄的总司令,杨得志和李志民面面相觑:这哪里像个耄耋老人,分明是当年率军驰骋沙场的少年将军!
誓师动员 慷慨赴死
1950年12月19日,对于19兵团全体将士来说,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那天,司令部召开了誓师大会,团以上干部悉数到场。
原本就不大的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
年轻的参谋长站在角落里踮起了脚,生怕错过台上朱老总的只言片语。
"诸位同志好啊,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大会!"
朱老总的语气亲切而平和,听不出半点长官的架子。
"同志们都知道,咱们此番进军,是为了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光荣任务,抗击美帝侵略,保卫新中国……"
侃侃而谈间,老人的双眸熠熠生辉。
杨得志和李志民在台下频频点头,激动得热泪盈眶。
"誓死捍卫祖国,解放全中国!"总司令的讲话戛然而止,会场内外响起了如雷的掌声。
大家争先恐后地涌上前,争着要和朱老总握手、合影。
杨得志站在主席台的最角落里,默默注视着这一幕。
不知怎的,他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多年前井冈山上的情形:年轻的自己,曾无数次聆听朱德司令讲话,豪迈激昂的誓言,把满腔热血都点燃……
就在这时,一阵欢呼声打断了杨得志的思绪:朱老总竟从主席台上一跃而下,快步走进人群,和大家握手寒暄起来。
杨得志连忙跟了上去。
"杨司令,这回我们没白来吧?你看大伙劲头多足!"朱老总笑呵呵地冲他眨眨眼。
杨得志一时语塞,只得用力点了点头。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19兵团必将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血战异国 誓死不渝
朱德动员誓师仪式过后两个月,1951年2月,在朱老总铿锵誓言和必胜信念的鼓舞下,19兵团浩浩荡荡跨过了鸭绿江,正式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19兵团转战南北,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季防御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杨得志本人,也接替彭德怀出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指挥若定,建功立业,成为志愿军战场上一面独当一面的铮铮铁汉。
1954年10月,停战协议签署后的第一个国庆。
天安门城楼下,欢呼雀跃的人群中,毛主席牵着杨得志的手,激动地对身边的人说:"你们认识他吗?此人当年井冈山时便跟着我,后来又是朝鲜战场上的大将,如今更成了开国功臣!"
杨得志紧紧握着主席的手,热泪盈眶。
一旁的朱老总看着他俩,呵呵笑着,眼里写满了欣慰。
生死不渝 战友情深
从此,岁月如梭,时光荏苒。
每逢中央有大事相商,杨得志总要进京述职;而每次朱老总下基层考察,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也必定随侍左右。
两位战友相见,总免不了要开怀畅饮几杯。
可到了晚年,杨得志却再也不敢劝老总喝酒了。
他知道,那个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帅,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
1976年初,杨得志匆匆赶到北京,得知朱老总已病入膏肓。
他强忍悲痛,来到病榻前。
看到杨得志,朱德眼前一亮,竟像变戏法一样从枕头下摸出一个酒壶。
"老杨,近来可好?来,咱俩喝一个!"
杨得志扶起朱老总,小心翼翼地接过酒壶。
酒香四溢,杨得志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
从井冈山到长征,从延安到解放战争,两人并肩战斗了大半个世纪。
如今,朱老总却要先行一步……
"老杨啊,替我照顾好部队,照顾好自己……"病床上,朱老总紧紧攥着杨得志的手,声音微弱,眼神却无比坚定。
杨得志使劲点点头,泣不成声。
数月后,1976年7月6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朱德同志与世长辞。
而18年后,1994年10月25日,开国上将杨得志也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薪火相传 精神永驻
两颗璀璨的红星陨落了,但他们谱写的英雄史诗,早已铭刻在祖国的大地上、人民的心中。
1997年,杨得志的家乡湖南汨罗,为他建起了纪念馆。
如今,一尊尊朱德、杨得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雕像,矗立在纪念馆内,默默诉说着他们的不朽功勋。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来到这里,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革命先烈的身影,重新浮现在人们眼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