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近些年的网络历史中,抗战爆发前的“德械师”算是一个非常火热的热点
在许多网络历史文中更是将德械师吹成了当时中国装备最好、最优秀的部队
德械师与后来的美械师一样,成为了国府王牌的标志
实事求是的说,相比较后来的美械,德械师其实远没有获得完整的德械装备
从各个角度来看,德械师都称不上王牌之名
德械师虽然听上去好听,但是以当时国民政府的工业能力根本不可能组建起完整的德械师
德械师准确来说,应称为“调整师”或者“德式师”
也就是德国编制,接受一定的德国训练,而不是完整的德国装备
如果从装备来说,中国仅有第87师、第88师、第36师和教导总队,勉强达到了“德枪师”的水准
他们佩挂了一些德式单兵装备、扛着德式步枪,同时拥有少量战防炮,达到了德国部分轻步兵德水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德械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揭开网络上对德械师的神话
02
中国和德国的军事合作起源于三十年代
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刚刚破裂,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正在寻找新的军事援助国
而德国因为一战战,受到协约国限制只能拥有一支十万人的军队
战前有大量的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就这样没了着落,只能去其他国家当军事顾问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中德合作很快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1927年11月,蒋介石正式会见了德国炮兵专家马克斯·鲍尔上校
鲍尔回国后立即挑选了46名德军退役军官来华
这群军官组成了一个精简而又实用的军事顾问团,这成为了中德合作的开始
彼时德国因为战败丢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急需国外市场
在这个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国民政府成功和西门子、克虏伯等德国军工企业签订了军火贸易订单
自此中国和德国进入蜜月期。
二战前希特勒上台后,中德双方的合作再次被强调
由于双方共同抵抗苏联的需要,希特勒主导开始由德国官方对国民政府进行军事援助
双方一同签署了《五年军事工业发展计划》,德国开始帮助中国建立军事工业
从民间到政府主导,其实差距很大
举个例子,第一任德国军事总顾问仅仅是一个自主来到中国的陆军少校
但第四任顾问团的总顾问已经是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了
由此可见德国对中国的合作等级也在逐步提高
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成为了当时德国合作最密切的国家之一
在第四任顾问塞克特上将任上,德械师被提出了
塞克特上将向国民政府提交了《陆军改革建议书》,建议国民政府进行军事改革
并提出了著名的60个整编师的方案,这60个整编师又被称之为调整师。
但是国民政府没有那么多的力量组建60个调整师
蒋介石在塞克特的建议下只能挑选了教导总队为试点部队,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的训练和改编
后来又陆续装备了几个师,这也就是德械师的来源
03
193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第一批10个师的整编计划开始实行
1935年10月,第二批10个师挑选完成
如果能够完成整编,哪怕是二十个师的德枪师,也足以让日军吃够苦头了
但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1936年及后来的许多军火采购订单都未能到达中国
实际采购的德国武器换装仅有第一批10个师,而且只是轻武器
恰逢国内事变频发
1936年6月,陈济棠和李宗仁联合发起“两广事变”
12月张学良又爆出了“西安事变”,这导致1936年度的“调整”计划被迫全部中止
直到1937年才又重新开始,但是此时距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已经只有几个月了
到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共计20个师
由于装备不足,训练不足,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大部分其实都不够资格称呼为德械师
真正接受了德式装备和德国顾问训练的只有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七个师和教导总队
装备比较好完善的只有36、87、88三个师
从装备上来说
这些德械师因为中国当时的国力限制,只有轻武器勉强达到了德国轻步兵的水准
比如步枪是国产中正式或德制1924年式毛瑟步枪,基本上和德国陆军差不多
轻机枪则是国产仿制捷克轻机枪,基本能达到每班一挺的标准
这也算是中国军队为数不多能够和日军持平的轻武器,和德国陆军差距也不大
但是重武器则差的很远
比如德械师采用的重机枪是购买的马克沁和仿制的二四式水冷式重机枪
性能其实和德军差距不大,但装备数量每个营只有6挺,只能达到德国陆军的一半
至于火炮的数量和装备更是天壤之别
火炮近代化军队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但德械师中都没有什么师属重炮部队
装备最好的87、88师只有1个师属炮兵营、12门战防炮,仅此而已
04
虽然这些部队大多只是轻武器达到了德军的初步水准
但是这些因为整军而面貌一新的中央军在抗战初期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些调整师在抗日战争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是国家民族的英雄
当然要说抗日战争的主力其实并不是几个德械师
德械师太少了,在淞沪战争和南京会战中就损失得差不多了
真正支撑起抗日战争的还是哪些默默无闻的,装备着落后的汉阳造的普通中国军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