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带微笑,挥手示意,大步向前,一张黑白照片就在此刻定格——
这是1959年4月9日,周恩来总理到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工地视察慰问时所拍摄的照片。照片的一角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标语,醒目地写着“力争1959年国庆节发电”这几个大字。
周恩来总理莅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工地视察。新安江水电站供图
时光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水,一去不返,如今,这座于1957年始建的新安江水电站早已成为科学调峰的“利器”,被誉为“新中国水电事业的摇篮”。正是在这里,茅草荒滩“摇身一变”成了水力发电界的奇迹。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从建德出发,沿着常年水温17℃的新安江一路向西,循山溯水,便可抵达新安江水电站。微风轻拂,碧水荡漾,松鼠在树上一跃而下,隐入草丛。抬头望去,大坝傲然挺立于眼前。
新安江水电站大坝。李晓旭 摄
很难想象如今被称为“长江三峡试验田”的新安江水电站在上世纪50年代是如何建设而成的。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新安江水力发电厂党委党建部(党委宣传部)主任骆军贤带领记者走上大坝时说道:“1965年整个工程竣工,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也是新中国前所未有的大型水电建设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电力紧缺,且极度依赖火电,开发水电保障能源供应迫在眉睫。但想要在以平原为主的华东地区找一个适合开发水电的地方并不容易。
“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新安江的险峻古有其名。国家将目光投向滩多、水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的新安江。
大坝选址铜官峡谷原貌。新安江水电站供图
那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建设初期,物资匮乏、建筑材料短缺、设备落后、科技力量薄弱、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建设经验缺乏……在这样的条件下,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困难模式。
但这些并没有阻挡建设的步伐。当时,国内其他同期建设的5座大型水电站,或报废,或停建,只有新安江水电站顺利建成投产。“大家都是昼夜三班倒作业,还开展各项劳动竞赛,鼓励自主创新、自制设备工具,用挥榔头代替风钻,背扛代替吊车。”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者们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共同为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提前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比原计划提前20个月发电,太不可思议了!”骆军贤谈及这一点,十分激动。“仅用3年时间,就筑起了105米高的大坝,可以拦截3000多个西湖库容的水量,新安江水电站成为了我国首座装机容量高达66.25万千瓦的大型水力发电站。”
骆军贤为记者介绍新安江水电站相关情况。诸葛争怡 摄
物资短缺又如何?新安江水电站创新提出的宽缝重力坝,就是用更少的建筑材料建成国内首创的混凝土宽缝重力坝。这不仅能降低工程造价,而且还有利于坝基排水、坝体混凝土散热,连日常观察、检查维护都更加方便了。
骆军贤介绍,新安江水电站共有9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5万千瓦。1960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电站以发电为主,在电网内担负调频、调峰、事故备用和黑启动重任,是华东电网第一调频厂。据了解,截至2024年10月,新安江水电站已累计发电超1070亿千瓦时。
发电厂房全貌。新安江水电站供图
点亮华东,照向未来
记者走进新安江水电站,一辆“黑B”车牌的小汽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仔细一看,停车场里还停着不少非“浙A”车牌的车。骆军贤告诉记者:“很多人都不是本地的。自打我20年前来到这里,大家就一直用普通话交流。”这还得追溯到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之前——
开发新安江项目原本是规划在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的,随着华东地区经济如腾飞的巨龙般迅猛发展,电力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就像根绷紧的弓弦,一触即发。最终这个我国首座装机容量高达66.25万千瓦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工程项目,提前被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56年计划,工期定为5年,即刻动工。
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夜景。新安江水电站供图
勘测、设计、施工、制造……中国人如何以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座大型水电站?
全国各地上万人奔赴到“浙”,不同口音的他们成为新安江水电站的第一批建设者。
周恩来总理亲眼看到了建设者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挥毫写下给予新安江水电站建设者巨大鼓舞的题词:“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
周恩来总理题词。新安江水电站供图
如今,留下来的不仅有天南海北的建设者们,还有“三自”电站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守正创新,自我超越、使命担当”。
是传承,是发展,更是使命。骆军贤介绍,如今的新安江水电站还承担着以水电文化为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经典旅游景点的“重担”,还是首批浙江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老一辈的新安江水电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谱写出跨世纪的时代传奇。新一代的水电人正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大步向前、放眼未来,续写着新时代的水电梦。
新安江水电站9孔全开泄洪。新安江水电站供图
专家访谈
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新安江水力发电厂生产技术部主任曹波:
新安江水电站“三自”电站精神
问
新安江水电站在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史有怎样的地位?
答: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力发电站,被誉为“长江三峡的试验田”、新中国水电事业摇篮。新安江水电站大坝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厂房顶溢流式宽缝重力坝。自1998年始至2005年1月,新安江水电站在全国大型水电站率先进行增容改造,开创了国内同类水电站技术改造的先河,为我国老水电站改造提供了首个成功范例。新安江水电站的成功建设为国家建设大型水电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中国水利电力事业输送了以“两院”院士潘家铮为代表的众多杰出水电专家和人才。
问
新安江水电站有何科技含量?
答:1978年,新安江水电站工程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其科技含量体现在:
(一)设计创新。创新性提出的宽缝重力坝为后续大型水电站坝型设计提供了思路,新安江水电站采用的混凝土宽缝重力坝厂房顶溢流式水力枢纽是当时世界上同类型式最大的水电站。
(二)设备研发制造。国产第一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新安江水电站投产,新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电频钟安装在新安江水电站的中央控制室。作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其水轮发电机组、电频钟等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制造,标志着我国在水电设备制造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三)新安江水电站在全国大型水电站率先进行增容改造,开创了国内同类水电站技术改造的先河,为我国老水电站改造提供了首个成功范例。
问
“三自”电站精神对于当前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三自”电站精神是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守正创新,自我超越、使命担当”。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电力人才创新动力和创造力,降低外部因素对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制约,确保在电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可控的能力,使我国电力科技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自强不息、守正创新”精神激励电力人才在尊重科学规律和传统知识基础上,在困境中不畏艰难,敢于突破常规,提出新理论、新方法,为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促使科技和产业的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全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
新安江水电站作为电网领域的“大国工程”,其使命与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自我超越、使命担当”精神能凝聚新安江水电站更多怀揣使命、抱负的人才投身科技创新领域,在自我超越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推进水电站数智化转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赋动能。
来源:潮新闻、省科协科普部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何百岳
二审:方佳佳
三审:王陆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