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刘建军
冬日凌晨5点,天蒙蒙亮,陇南成县二郎乡还被薄雾笼罩着,逶迤成浪的竹林中,群众拿着工具穿梭于竹林间砍伐、运送、装车……在绿水青山间,一幅生态美、产业兴、人民富的动人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毛竹,又名楠竹、龟甲竹,是我国重要的竹林资源类型,因其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成材快、力学性能良好、美观耐磨、保温隔热、抗辐射降噪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造纸业、食品加工业及其他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使用价值。同时,毛竹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局地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我每天早上起很早就进山了,傍晚的时候才返家,一天下来,大概能砍2000根竹子,按照现在市场价格20元钱算的话,一个季度下来能挣1万多元钱,而且客商村上都帮我们联系好了,这种离家近、有收入又可以照顾家庭的活,我觉得特别好,虽然累了一点,但是很开心!”二郎乡赵坝村村民赵树拜一边整理砍好的竹子一边笑着说。二郎乡“三山夹两河”的地貌特征,遍布着超过8万亩的毛竹资源。今年以来,该乡紧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批试点乡镇的政策优势,出新招、探新路,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深入挖掘竹编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让竹编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做到在实现传承与发展双赢的同时,带动产业兴旺、群众增收发展。
一片竹林,护一地生态、美一片风景、成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二郎乡立足竹子资源丰富、群众多有传统竹编技艺、农闲时节人力资源充足的实际优势,通过“国有林+集体林+村级股份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竹建材加工、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等特色初加工产业,辐射带动辖区内近400人增收20多万元。近年来,二郎乡通过基地示范、辐射带动,因地制宜打造了以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为主导,竹编、食用菌、山野菜、核桃为辅助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综合效益,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生态与经济双重优势,让生态资源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