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的性价比是动态变化的,零零和一零年代的留学生很幸运,而现在已经过了留学的黄金期。二零年代开始,除开个别运气比较好的,仍能快速回本,绝大多数留学生毕业后,都得回国就业,回本很难。故而,除开不差钱的,出国留学这事,需要理性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一直在传,清北本科生不爱国,出国留学,80%不选择回国。按这个数据,应该去国外留学的应届生很多啊,为什么只有15%左右的清北本科生选择出国留学?

主要是四个原因:

①在国外工作≠高收入,在搞平均主义的欧洲,绝对高收入是不多的,因为税率梯级上调的。即便税前不低,实到手,也没比国内大厂实到手多多少。所以,想挣高薪,去这类国家留学+找工没啥前途。

②像美国这类能挣到高收入的国家,消费也高。按经合组织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是1:3.5,也就是在美国挣10万美元一年,美国挣钱美国花,也就是相当于35万元人民币。

③国际生在美国就业,需要有雇主提供sponser,这增加了雇主的负担。现状是,给sponser的工作相对少。还有,进绿卡排期要先申PERM劳工证,但雇主愿不愿意批,又是一回事,今年年初,一些大厂暂停PERM内部审批。

④欧洲福利国家是免费医疗,美国是医疗保险,看起来很好。真到看病的时候,不是急病,先找社区医生,然后再转公立医院,一个周期下来1-2周。国内看病是网上和现场挂号,立马就能看。

真正能适应,且打通关的人并不多。

洋文凭以前性价比是不错的:

零零年代、一零年代去澳洲留学很香,因为那时用工和移民政策很开放,很容易留下来。现在不行了,澳洲学校QS排名再好,国际生招录标准也上不去。

零零年代、一零年代去美国和加拿大,也一样。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美国薪酬相比欧洲明显上去了,那时是留美的黄金时期。

二零年代以后,地主家没余粮,去哪都不香了,因为都不容易找工和拿永居。即便是地广人稀的加拿大,今年以来,用工和移民也开始转向保守。

反过来看,国内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部分岗位,中外薪酬差异已没那么大。所以,如果结果一样,还是回国就业,花那么多钱读洋文凭,性价比越来越不突出。

虽然我小孩留学美国后,顺顺利利大公司实习、工作,H1B首抽即中,申请PERM,雇主和律所都很配合,但不得不承认,小孩运气实在太好了。这段经历,事实上不易复制,只能作为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