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拼命争一毛,幕后从容吞万金。
假意低头为苍生,实则抬手敛众财。
有些表演,演着演着差点连自己都信了!
这两天有个“好消息”备受关注,媒体也报道了,大部分人应该都没错过:医保砍价。新增91种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
那个专家砍价的名场面,实在是一言难尽。
报道是这样形容的:1分1毛都要尽力争取!
看似“砍价”关乎百姓利益,但若只是表面文章,终究难以赢得人心。因为笑声之后,老百姓的关切依然没有答案。
于是评论区里虽然热闹,但却是这样的:
“你们为何可以不笑场?”
“这才是最好的相声,应该上春晚!”
“真是厉害啊,砍价砍到报完价还比网上贵一倍,太良心了。”
“我们只是穷,不是傻。”
很无奈却也很现实,“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每年都有的砍价环节,他们依旧在卖力的表演,但台上和台下的时间概念似乎不同,经历的多了之后,这次观众都提前买了“带嘲笑的票”。
这些好评都是点赞数非常高的,说明它不是胡乱的声音。当一句话能够得到其他很多人的认可,那说明这句话已经产生了共鸣。
共鸣就是说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去了,大家都有这种感受。
反之,即便你把不满的评论隐藏掉,只让“感动”的声音出现,能为它们点赞的人又有多少呢?饥饿是掩饰不了的,时间和肚子,都会出卖它。
这是某个大媒体的评论区,的确是一片祥和,相对上面那些内容,大家“理性”不少。可你看,1.5万点赞量的内容,这些评论却只有几百、甚至几十个人愿意帮它们点个赞。
你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个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人。
还是那句老话,老百姓不好骗了,很多事情他们都越看越明白,毕竟亲身经历过,就一定会吃一堑长一智。
一分钱一毛钱的争夺,像是拍蚊子用大炮——劳而无功。
与其上演这种争一毛,夺一分的名场面,还不如解决一些人们老生常谈的问题。同一种药用医保和不用医保价格差几倍,有没有这种情况?一些进医保的药吃完明显感觉比没进医保的药效更差,有没有这种情况?很多医院的领导从医疗器材上大吃回扣,存不存在?
一条评论写道,“自己的孩子摔倒去医院缝针,医院的医生开了四盒去疤的药,一共400块钱,电商平台自己查了一下,25块钱一盒。”
另一条问道,“懂行的解释一下,为啥医保卡买金霉素眼药膏12元,自费买3.5元。”
台前争毛又抢分,百姓药苦愈添斤。
这些问题,远比那“一分钱和一毛钱”重要多了。说句难听点的,虽然穷,但是一盒药贵上一毛钱,有多少人真的在乎?
怕就怕贵上的不是“一毛”,而是更多,而是降低的药效。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价格的腐败往往不是一毛一分的差距,还有背后的利益博弈。
想想医疗反腐的时候拿下的那些院长主任,几亿几亿的贪,这靠一毛一分的收,收到猴年马月也积攒不到那么多钱。
只盯着那些小惠小利,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的感染力,每年来一遍,大家就是看也看麻木了。每年都有这种“砍价名场面”,但是第二年老百姓看病买药有没有少花钱,难道他们自己会不知道吗?
倘若情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变,这表演再如何“精彩绝伦”,又有几个人会信。
一个管着800人的社区书记,能贪近2亿,几乎占到了全县财政收入的近五分之一。然后你拿着一个涉及全国老百姓的医保,在那里一毛一分的砍价……药价斤斤争一分,民财万万握一人。说句实话,不妥。
就像是在大锅里煮米饭,一边努力往锅里加米,一边全然不管锅底有个大洞。
最后再说两句大家可能不爱听的,有些药吧,还真是一分钱一分货,如果拼了命的压,那质量就可能会下降,到时候买单的还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自己。
这与其他行业是一样的,有些店打压竞争对手靠的不是质量,不是创新,而是降价。就如同倾销一般,用低廉的价格逼迫对手关门,然后一家独大,为所欲为。
可低价的背后呢?必然是质量频频出现问题。而最终,质量问题只会体现在消费者的身上。包括食物、生活用品、出行工具,甚至房子。
所以,最正确的方式,还是要让老百姓有钱,而不是靠降低质量的方式让产品降价,那就本末倒置了。
11月29日,财联社报道消息,今年玉米的价格创4年最低,低到干玉米连1块钱一斤都不到。受访的农户告诉记者,别说赚钱了,不亏本都谢天谢地。
所谓砍价,砍得是数字,却不是问题。
这或许也是今年医保砍价“名场面”出现后,评论区里很多人不满和嘲讽的一重因素。
评论里那位网友的形容很好很妙,他说这是一场春晚的相声。但相声只有短暂让人快乐的能力,希望这样的“砍价相声”,在笑过之后,依旧还有下文。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换个思路去想一想,比起“一分一毛”的砍价,别让利益总分配在大佬的棋盘上,多想想惠及百姓,说不定效果能更好。
我想说的很简单也很朴素:普通人的眼界没那么远,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已。
手松粮满家安乐,井溢田丰药自廉。
所求不多,仅此而已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