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上与优秀的‘技能大咖’同台竞技,既能开阔视野,也能激励我苦练技术,精益求精。”近日,广东省第十三届“金锚杯”船舶机工职业技能竞赛在中交广州航道技工学校(以下简称“中交广航技校”)圆满收官。万焕等5人代表中交广航局参赛,一举包揽总分前五名及团队总分第一名。将由组委会按程序推荐申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从一名普通机工到高技能人才,万焕的奋斗故事,也是许许多多产业工人在这片“流动国土”上成长成才奋进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船员对加工完成的齿轮箱动力输入轴进行回装前的最后检查。吴浩彬/摄

“企业为我们每一名船员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万焕所在船舶“浚洋1”党支部书记崔红昌满怀自豪地介绍,“‘浚洋1’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产业工人,包括明星船长魏永鹏、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涛、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谢舜威……”

万焕等广大船员茁壮成长,得益于中交广航局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打通该公司900多名船员建功立业的“任督二脉”,实现产业工人人生出彩,书写时代荣光。

“双师”引路 成长赋能

每年8月,一批满怀憧憬的青年船员奔赴岗位,开启他们的职业生涯。各船舶党支部书记、船长和轮机长等高级船员被选聘为导师,他们制定系统培养方案为新船员授课。“双导师带徒”机制持续深入推进,每一位新员工都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与期待。

“船舶工会安排党支部书记和见习船长分别担任我的政治导师和技术导师,为我量身定制成长目标。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华安龙”船新员工刘博是这一培养体系的受益者。今年8月上船,仅3个月,他就基本掌握生产值班和设备维保的实操技能,加上面对海外艰苦环境时展现出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赢得船舶团队的高度评价。

在导师的悉心教导下,一批批青年船员迅速成长。他们不仅掌握操作技能,还养成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为船舶的生产效能和团队凝聚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创新引领 代代相传

“耙吸式挖泥船耙头耐磨块液压定位器”“吊篮”等创新发明,不仅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也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均出自水手长谢舜威之手,他扎根一线船舶工作30余年,从普通水手成长为“能工巧匠”,完成90多项创新发明。

在海外项目施工期间,谢舜威改进泥门销装置,使原本需两人用力操作的500斤泥门销,变为单人轻松完成;他设计的甲板行走吊止动塞,则让吊机加固更加便捷;在马尔代夫施工中,他针对深水取砂和礁盘多石问题,提出12项创新措施,大幅提升了供砂效率。

创新的同时,谢舜威还不忘培养技能人才,在多艘船舶上,他手把手带出2名水手长和6名副水手长。2023年,谢舜威“变身”培训讲师,帮助31名参训者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年轻水手周航在学习甲板行走吊操作时,曾因速度和位置把握不准而屡受挫折。在谢舜威的指导下,他不仅掌握操作技巧,还在实战中找到了“门道”。

产教融合 搭台育才

技能竞赛是产业工人成长的重要平台。中交广航局每年遴选一批优秀船员送至中交广航技校接受专业培训,船员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焊工、电工等工艺技能,实现职业技能的快速提升。

“竞赛是我人生进步的阶梯。”王涛现为“万顷沙”轮轮机长,2023年参加第十二届“金锚杯”船舶轮机员技能竞赛一举夺魁。赛前,他在中交广航技校接受为期30天的高强度学习,其间,专业技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彼时,他是“浚洋1”的大管轮,因为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他被提拔为船舶机舱最高管理者。

据该公司工会负责人介绍,自2023年以来,已陆续开展覆盖全体船员等多个系列技能培训班,如水手长、机匠、电机员、挖泥长等。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还开展两期“高精尖缺”方向骨干船员高级培训班。“我们将逐步完善船舶内训、公司主导培训和行业技校辅助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船员成长提供更多支持。”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徐丘濂 通讯员佀保全)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