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是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名句,也是林夏的人生态度。

家住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的林夏,生于贫困承担重负,却并未被愁苦所困,遭受变故身患重病,却总给人温暖和希望。她凭着一股顽强的劲走出小山坳,靠着自己的坚强意志,与命运抗争,继续扎根在自己热爱的中医药热土中,发光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于困境 小小年纪挑起家庭重担

1999年,林夏出生于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的一个小山村,一个特别贫困的特殊家庭。父亲患有脑癌、糖尿病,母亲患有胃癌,姐姐为智力残疾,家中仅靠父母务农为生,是村里的低保户。

特殊的家庭境遇,让林夏比同龄人更早受到生活的洗礼。她的童年,6岁起就能帮着大人跑腿,8岁多就会做些简单的饭。当时还没有灶台高的林夏,踩在凳子上,在妈妈的指挥下淘米、煮饭。渐渐地,她学会了洗衣、炒菜、做饭,就开始承担家务和照顾患病的父母、智力有残疾的姐姐,小小年纪就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患病的父母、智力残疾的姐姐,并没有让林夏觉得自卑,相反,她比一般的同龄人更懂事,更能体谅家人的不容易。她每天总是先抓紧时间把作业做完,然后帮着家里做农活,锄地、插秧、喂猪……只为了让患病的父母少干一点活,年纪稍大时,她就带着父母辗转多个医院去做手术,做治疗,照顾着父母顽强的扛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治疗周期。

她坚强而又乐观地面对生活的艰辛,用她的孝心温暖着亲人,用她的稚嫩肩膀支撑着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强不息 勤勉刻苦保送直博研究生

生活中的种种困难锻炼了林夏的意志和毅力,让她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在家里,林夏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学校里,林夏是同学们眼中勤奋刻苦、积极向上、品学兼优的榜样。

林夏的辅导员说:“我们都知道,她一边照顾家里,一边读书,很辛苦,如此困难下,但她从不喊苦喊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读书方面,林夏永远有着对知识的热情和渴望,只要可以学习,她就永远快乐着。下课后,她常常为一道不理解的问题与任课老师认真讨论;晚自习下了,教室里她独自学习;图书馆内,她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沉浸在书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林夏本科在校期间获得“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成都中医药大学荣誉学士、学习优秀奖”等15项奖励,与其他同学团结合作,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5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以优异成绩和突出表现保送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级直博研究生。

突患重病 不畏逆境扎根中医药热土

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3月26日,林夏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心胸部闷痛及血压急剧升高,然后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先后辗转于“急诊抢救中心、心衰中心、肾内科”住院救治,最终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并伴随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肾综合征Ⅳ型、高血压3级等一系列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紧急治疗后,医生告知林夏,需要找到合适的肾源进行肾移植手术才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目前,林夏每周要接受3次、每次4小时的血液透析,每次病发时的痛苦,往往会持续到下一次血透之后才能消失,每日还要服用多种药物,以暂时维持生命。自信乐观的她,饱受疾病折磨,但疾病却没有压垮坚韧不拔的她。

每周除了上课和去医院血液透析,其他时间,每天一早林夏就钻到学校图书馆自修,教室、图书馆、医院、寝室,四点一线的生活让她更加坚定地要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业,继续扎根在自己热爱的中医药热土中,希望以自己的所学所获回馈社会。

林夏她历经病痛,却更加坚毅,自励勤勉,深耕学术,博士研究生在读的她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CSCD期刊论文15篇,申请授权专利2项,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参与2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获得省级学业奖学金3次,并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等2个国家级、省级奖项。

山高路远,止不住行者征程;春秋几变,篆刻成长轨迹。林夏以自强不屈的意志及乐观向上的姿态,将生命之歌唱得嘹亮,她说:“我曾经历过许多黑暗时刻,因此更加明白光明的意义,我要将自己的奋斗化成一束光,传递光的能量,回报社会,奉献祖国!”

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通讯员 秦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