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璟瑄 记者 洪克非)生长在田间地头的水稻,是如何经过加工筛选,最终变成干净可口的米饭被端上餐桌的?11月28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了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的湖南生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平米业”)。在这里,自动化、智能化的加工生产线,为每一粒大米刻上“质量之芯”。

生平米业是一家从事优质稻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3年,生平米业投资1.47亿元,打造了一座集成稻米加工、低温储备、打包运输等生产线的智能车间,年加工稻谷能力达30万吨。今年以来,生平米业对接服务农户12615户,已经帮助万家农户产出放心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工车间内的砻谷机(左)和谷糙分离机(右)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璟瑄/摄

记者透过加工设备车间的玻璃窗看到里面有多台机器在发出有节奏的运作声音。“这是智能变频砻谷机,在它内部能够精准地将未加工的糙米从谷壳中剥离出来,然后输送到谷糙分离机进行谷糙分离。”生平米业办公室主任尹薷狺介绍,糙米的脱壳是初级加工,之后还要经历3次抛光、4次色选等工序,前者是为了去除大米表面的糠粉并提高洁净度,后者则能筛选掉异色颗粒和杂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大米加工设备车间,并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在其中走动。对此,尹薷狺表示,所有直接接触大米的加工生产线都有除尘系统,且做到了全程原料零落地,零人工接触,零粉尘污染,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及生产安全。

除了加工过程的层层筛选、严格把关,每一袋大米在流入市场之前,还需要通过水分、杂质、重金属等指标的检测。“我们售出的每个批次的大米,都会保留一包相应的样品袋,以方便后续溯源。”尹薷狺说。

据了解,近年来,安仁县大力构建粮食生产保障机制,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护好中国饭碗,同时推动乡村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