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东海县人民法院召开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新闻发布会。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艳,审判委员会委员、立案庭庭长蔺玉林出席发布会并通报相关工作,县融媒体中心等受邀参加发布会。
发布会上,李艳通报了我院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的系列做法和成效。
今年以来,东海法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领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服务保障“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行动方案》以及市中院相关文件精神,坚持预防为主、协调联动、实质化解、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预防为主,切实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成立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将《关于将万人起诉率纳入依法治县考核指标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非诉讼与诉讼对接、深化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打造“无讼村居”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落到实处,通过横向与公安局、人社局、城管局、民政局、住建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建立协同化解机制,纵向与村(居)委会、司法所、派出所订立无讼村居共建协议,充分汇聚行政、地方调解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通过积极入驻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和创建融合法庭,实现司法资源对县乡村三级治理平台的对接。
持续深入开展“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活动”,将全院干警融入全县网格治理体系,协助村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诉前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持续落实中院 “企业法治体检”相关文件要求,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搭建便利化“院企协作”沟通交流平台,推进助企“诉调对接”项目全覆盖。重点加强与工商联等相关组织共建,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业协会法律指导,积极推进涉水晶、金融、保险、基建等领域“诉调对接”机制平台,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协调联动,全面融合对接三级“一站式”平台
深度融合对接县级社会治理平台,多元共治更高效。今年9月底,根据上级法院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坚持能动履职,将诉讼服务中心整体承建制入驻东海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力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由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有效提升多元解纷实效。将民商事立案、诉前调解、诉前保全、司法确认、申诉信访等功能全部纳入诉讼服务中心职能范围。同时,依托社会治理单位共建、共治、共享相关文件精神,积极与综治、司法、信访、仲裁、公正、工商联等部门常态化沟通,实现良性互动,协同推进,切实推进矛盾纠纷诉前实质化解。
全面建设“融合法庭”,明确前端治理职责。对于具备条件的镇、村级平台,完善信息化配置,配备屏幕、摄像头、扬声器、打印机等设备,并将所在镇、村调解组织以基层治理单位的形式对接“微解纷”平台,基层解纷力量可以通过“融合法庭”对接联系法官,进行线上“面对面”的答疑解惑,线下“手帮手”的指导服务。
实质解纷,牢固树立“一个纠纷一个案件”理念
做强驻院(庭)调解,非诉解纷力量更充实。设立9个人民调解工作室和1个律师调解工作室,共有20名调解员常态化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包括驻院(庭)人民调解员14名、书记员转任调解员1名和特邀律师调解员5名,其中四个人民法庭各配备人民调解员2名,解纷力量进一步集中并下沉基层。充分发挥退休法官在多元解纷工作中的优势,与政法委联合择优聘用5名退休法官担任人民调解员。
做实重点领域专业调解,非诉解纷平台机制更健全。建立商事纠纷诉前调解工作室,通过与东海县工商联联合出台《民营经济领域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实施细则》,建立“一商会一法官”制度,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对水晶、餐饮、家政、汽车销售、装饰装修等诸多民生领域纠纷进行专业化解。建立物业纠纷融合法庭,与物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职能进行融合升级,进一步提升解纷成效。
创新发展,注重打造品牌效应
严格落实市中院党组关于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推进会的部署和考核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踔厉奋发,奋力争创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组织开展“审判质效全面提升年”活动,强力推进判前释法、判后答疑制度落实,深化“质效并重”工作理念,全面提升审判执行质效。与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洪庄镇薛团村等共建“无讼村居”示范点,积极化解辖区“三农”治理问题。积极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通过设立“老乡好”人民调解室、“王广银”人民调解工作室,吸纳“乡贤”以及法律工作者成为解纷力量,培养、壮大辖区调解队伍。
今年3月制定出台《东海县人民法院院庭长阅核案件工作机制实施办法》,强化院庭长对审判执行权运行的监督管理,重点审核办案程序是否规范、释法说理是否恰当、法律适用是否准确、裁判尺度是否统一、主文是否利于执行、三个效果是否统一等系列突出问题,实现有序放权和有效监督的统一。
发布会后,立案庭庭长蔺玉林接受了媒体采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