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将真金白银揣在身上随时拿出来的必定不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上街买东西,一般都只用铜钱进行交易。

真正能拿出银子的没有多少人,古代的银矿开采技术落后,银子有很高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代,一两银子相当于1200多文铜钱。按当时的物价来看,一斤猪肉只需要20铜钱,可见银子的购买力之强。

在古装剧中可以看到,大侠们动不动出手百两银子的。

实际上,在那个时候,有百两银子就相当于今天的大款了。

百两银子可以在清代买上十几亩良田,因此,有许多古装剧中的情景纯属是虚构出来的。大多老百姓一直使用铜钱交易,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银子。宋朝时期,由于开采银矿技术的发展进步,白银作为货币开始全面普及。

相对于白银来说,古代人在进行小宗交易时,还是倾向于使用铜钱。

因为白银的面额太大,如果在小宗交易中用白银当货币会带来许多找钱时的麻烦。

为了将这种不必要的麻烦省去,古代人发明了专门称银子重量的小型秤。

通俗来说,就是称量贵重货币的精密仪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银子交易时,商家用秤称量银子的重量,而后用剪刀或铁凿将整块银子凿碎进行找零。

人们都知道“碎银几两”这个词,这里所说的碎银就是被剪成小块的银子。

而一些做生意的商家,因为收到太多的碎银不好确定重量,于是另一个行业——裁银,就随之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