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诗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声的宇宙

文/罗秋红

夏天,最好让檀木梳子

推动头上的暗流。

最好让暗流里的白发,露出

草籽的瞳孔。然后把手机

当成废铁,悄悄放进抽屉里

然后漫无目的,向郊外走去。

遇见熟人,迅速低头找地上的

鹅卵石。遇见花蝴蝶,

跟着它追赶。像小时候

很自然的样子。

玩累了,掏一下耳蜗,

席地而坐。

一只鸟突然站到你肩上

你露出见惯不怪的样子

一只手摸到另一只手的蚂蚁

像摸到了“无声的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析

通过对整首诗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的流动性,仿佛如旋律一样,从文字里流出。诗人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视野是开阔的,因此,才有一幅幅画面不停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如同电影默片,这让我想到了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从诗歌的整个进程来看,诗人像是在展现行为艺术,而诗人情绪的起伏也是有针对性的,这体现在对人和对自然界的态度上。这也让诗歌具有一定的戏剧性。诗中不仅表现了人的洒脱和随性,更展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妙。诗人最后用蚂蚁摸到“无声的宇宙”结束诗歌,以小见大,以渺小见无穷,此刻的蚂蚁和宇宙仿佛是对等的,而诗人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这首诗从个体扩张到宇宙,从渺小到宏大,读完让人的格局也瞬间被打开了一样。下面,具体来感受下这奇妙的诗之旅。

在第一节中,诗人身处室内,但是心逐渐往大自然的方向流去。檀木梳子推动的暗流,这一比喻很新奇,引发人的联想,这暗流如同无声的烦恼,在人的头顶涌动着,夏天的炎热总是充满了躁动。接着,诗人从暗流转向白发,瞬间有了新的意象蹦出,草籽的瞳孔,这一联想表露了诗人的心绪,那就是向自然靠近,到室外去的意愿。紧接着又是连续的画面出现,诗人对手机的态度,以及把手机放进抽屉的行为,已经显露了诗人的情绪和需求。手机被抛弃,大自然更得人心,诗人宁愿到郊外漫无目的的游走,如同获得了某种解放一样。从头上的暗流到漫无目的地心境,烦恼被忘却,给人精神一片晴朗之感。从物到人,从景到情,能感受到诗人欢愉的开端。

再看第二节,也是本首诗最具活力和灵魂的片断。此节描绘了诗人在郊外的五个画面,每个都具有指向性。第一个画面是遇见熟人,就迅速低头找鹅卵石,这刻意的回避,及化解尴尬的方式虽然有点出乎意料,但是展现了童贞的个性,不禁让人回想起童年相似的场景,这也充分说明了诗人想要一个人呆着的心思。第二画面,追花蝴蝶,像小时候一样自然,或许诗人在回想和体味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想将现实的烦恼冲淡,俨然是被童年治愈的模样。第三画面,玩累了就席地而坐,掏下耳蜗,成人了也可以有同样的动作,但是心境或许完全不同,童年透着一股洒脱,成年多了一分沉重。第四画面,鸟儿突然站立肩头,见惯不怪,说明人与鸟的和谐,互相没有戒备,相对于人来说,这多么可贵和美妙。诗人展示这一幕,有向善的一面。第五画面,就是蚂蚁和宇宙的联动,从渺小到宏大的叙事,这种动中之静,所要表达的是态度和精神,心静了,世界就宽广了,百业就消了。这蚂蚁和无声宇宙的结合,如同自我救赎的奥义,让人暗自琢磨。

通过对本诗的具体分析,可以说这首诗既有血有肉,又充分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叙事的部分让人感受到现实的不安,而户外幻想童年的部分让人感觉无比舒适,这两者的对照,仿佛读出了诗人现实的苦恼。白发和童年,这两种状态所折射出的心境,不禁让人唏嘘时光的无声蹉跎。诗人在蚂蚁的手中看到了无声的宇宙,这一哲理性的启示,为本诗留下悬念,让人陷入沉思。每个人都有无声的时候,无声的时候,自己就是整个宇宙。诗人最终表现的是美好的愿景,在无声的宇宙之中,而每个人应该找到自己的宇宙,这或许是诗人留给读者的最好旁白和精神向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罗秋红,诗人,词曲音乐人,中国作协会员,《齐鲁文学》签约作家,在《诗潮》《诗歌月刊》《诗选刊》《汉诗》等多种文学期刊及平台发表了900多首(篇),获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新锐奖,第四届长河文学奖优秀散文集奖,著有长篇小说《雪儿,你在哪儿》,著有《罗秋红诗选》、《罗秋红精品集》(散文随笔)、《罗秋红个人作品集》(音乐作品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代表作《娘的佛经》被称为神曲,收入2012年新歌经典合辑,《唱给故乡的歌》收入《星火壹号》合辑,现居武汉。

格命草主编出版诗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