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于1873年2月23日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

192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

说到他的文化水平有多高: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而且还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启超

他一生经历过: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腹辟帝国等多个政治变革。

他的思想对世人影响深刻,在中国历代思想家中无人能出其左右,但是世人对他却产生两种看法:拥护他的人称他为文学的顶端、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带头人。不支持他的人则认为他,思想矛盾至极、对事不能一始而终。而他对自己评价则是:那不过是对于世事的变化从而影响着自己去作出“善变”。

其实,生在不断改革的乱世中,谁又能明确的想对方向,因此好多人都难以避免大改革时代中所产生的不同观念的影响,就比如法国的革命统治,他一方面又害怕无法控制到群众人民,另一方面又想利用人民的暴乱发动恐怖的统治。

凡事又怎能有,鱼与熊掌佳可兼得的美事。梁启超一心只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找一个对的方向,他并没有错,硬是要说他的错,他不过只是跟平常人一样,有时候方向只是偏移了一点。

所谓人生数十载,谁人能无过

梁启超年少时的经历

其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都是以读书谋取功名,从而参预乡政,在当地并有一定的影响力。

梁启超自懂事起便深受祖辈的耳目渲染,四岁便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梁启超在书上不仅学到了不少传统的文史知识,而且还听到了许多悲壮烈举的爱国故事。祖父经常给他讲述亡明国难之事,历代杰出人物忧国忧民的风范、舍生忘死的品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梁启超由于年幼时就展现出不同寻人的读书天赋,16岁便考取得举人的功名,由于他天赋过人再加上功名,本可直接就能跳级跨越考取更高的功名,但是因为一次偶然他接触到了一本书,而这本书上的内容让他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从而改变了他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瀛寰志略

书名“瀛寰志略”书中内容详细的讲解着英国的会民主义制度、美国的总统制、一系列的制度,一度让梁启超得到深深的启发,他想着或者借鉴别人国家的规划制度,或者能从而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贫弱的命运。

1890年春,梁启超赴京参加功名进考途中结识了陈千秋,并通过陈千秋认识了康有为康有为曾以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等政治观念在当地乃是名声显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 康有为 右梁启超

梁启超对他的超前思想以及大胆的举动十分钦佩,便想方设法和康有为结识,从此便,抛弃旧学,投入康门,并且接受了康有为的改革主张和变法理论,逐渐走上了改良维新的道路。

后来他在京城观察了清朝官臣的勾心斗角、自私自利、腐败堕落,又谈何治国贫弱,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见解的想法,去找康有为探讨,只是让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一心一意所追随的老师却与自己的理念背道而驰,从这一刻开始梁启超对追随康有为当初那份初心,也开始发生动摇。

随着维新运动的失败告终,清朝也随着灭亡,此后康有为逃命到了海外,但是他仍坚持支持满洲人能救国的理念,仍然跟清朝的遗落官员,商讨着如何复国,并且还不忘诚意邀请梁启超一起共同某事,此时梁启超终于对曾经那个一心为国为民的老师充满了失望,并一口回绝,并发书文于世,与康有为断义。

在与康有为决裂后,此时梁启超在当世已博有名望,因为他的才华洋溢,从而获得了不少人的拥护,在此乱世中,梁启超便投身于革命当中作为政治家

但是当一个人名声越高,他的一举一动自然薄受关注,身为政治家的梁启超也是如此,起初他与革命党的核心人物陈天华彼此交为好友,甚至接受孙中山的邀请到革命党的根据地某事,另一面却与曾经背叛戊戌变法的袁世凯私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山

甚至还游说了孙中山的亲大哥加入他所设立的思想改良计划,随后把改良的思想文化大肆宣传,同时在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之时,梁启超却坚持“唯有袁世凯能救国的理念”。

袁世凯能当成总统,梁启超自然功不可末,就凭他在政界的名声以及影响力,为己所用,足以成为袁世凯一大助力,袁世凯自然把梁启超以最尊敬的礼仪对待,同时外界也在不断批判梁启超的选择,以导致梁启超的名声也是一落千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世凯

当袁世凯不满足于总统的地位时,想谋划称帝,然后想借助梁启超的影响力为自己造势,但是袁世凯万万没想到他要称帝的最大阻力偏偏又是梁启超。

1915年8月20日,梁启超书文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文笔讨伐袁世凯,并呼吁群众以起兵护国为由阻止袁世凯称帝,由于清朝的腐败统治而导致民不聊生,没人再愿意回到帝王时期的腐败统治制度,从而导致袁世凯的帝王梦也是无疾而终。

伟人所作之事又岂是常人所理解,不管梁启超倒戈多少次,他的原因都不是为了名声、利益又或者是权利,他的最终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尝试不同的道路能否解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