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妻子刘思齐被瞒着一无所知。直到几年后,主席三番五次催她改嫁,她才明白丈夫已经去世了。而刘思齐后来的改嫁对象——杨茂之,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他能获得主席的认可吗?他能给主席的“干女儿”兼前儿媳刘思齐幸福吗?
毛岸英和刘思齐
01
刘思齐相识毛岸英
1946年,在延安,毛岸英和他将来的妻子刘思齐平生第一次见面。那时毛岸英24岁,刘思齐小他8岁。当时刘思齐把毛岸英当成了大哥哥,对他的印象是:很随和,能玩到一块去,我们小孩子的语言他也懂。
两年后的1948年5月,18岁的刘思齐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她在西柏坡主席住处第二次碰到了毛岸英,两人长谈到深夜,这也是两人第一次长谈。主席知道岸英喜欢上了刘思齐,就在当年9月跟她的妈妈张文秋提亲,双方都很满意,亲就订下来了。订亲之后,毛岸英想早点结婚,但是主席认为他俩还年轻,就建议等新中国成立后再结婚。于是情投意合的两人在1949年10月15日结婚。
但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朝鲜战争就爆发了,毛岸英随部队入朝作战,结果1950年11月25日不幸牺牲,距离他结婚不过1年零1个月。
02
毛岸英去世,刘思齐坚持不改嫁
对于长子毛岸英的去世,主席十分心痛,斯人已逝,他更担心儿媳刘思齐,怕她扛不住残酷的打击,所以嘱咐身边人对刘思齐严格保密,这样整整苦心“瞒”了她3年,一直到了1954年,才把实情告诉她,自此她再也不提改嫁一事。这时她已高中毕业,为了让她换个环境,刘思齐被安排到莫斯科大学数学系学习,学了2年1957年10月回国,再到北大俄语系专攻俄罗斯语言文学深造了4年。
刘思齐留苏期间,主席写给她的家信
信是这样写的:
1961年的秋天,刘思齐在北大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科研部门做翻译工作。此时刘思齐已经31岁了,距离毛岸英去世已经11年了,11年里她熬过了多少个痛哭的不眠夜,又流过多少眼泪呢,她始终没从悲伤中走出来,这反而让主席更加担心,在给她写信中就劝:“下定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为了让刘思齐从悲伤的情感中走出来,主席想方设法劝解刘思齐,让她重新组织家庭,而且自己还给刘思齐介绍了2个,都没成功。
毛岸英与刘思齐
03
主席力劝儿媳刘思齐改嫁
主席不灰心,找了多个人帮着物色合适的人,后来找到了空军副司令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于是刘震平生第一次当了“月老”,因为要给牵线的两个人他都认识。先说刘思齐,抗美援朝之前,在一次北京饭店举行的舞会上,刘震就认识了主席的儿媳刘思齐。此时另一个主角该出场了,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的教员杨茂之,为人诚实正派,业务能力强,也是从苏联留学归来的,刘震很看好他,就把他推荐给主席。那时杨茂之30岁出头,大高个儿,精壮结实,父母打鱼为生,他也有着中国人传统的忠厚老实的品格。
经过一番深入考察了解,主席挺满意,还让女儿李敏把杨茂之的一些情况送给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看一看,这是主席第二次为刘思齐的婚事向张文秋征求意见,张文秋觉得也很满意。紧接着杨茂之被请到张文秋家聊一聊,聊过之后要离开时,没想到刘思齐回来了,而杨茂之与刘思齐一见面,没有尴尬,因为两人在苏联学习时见过面,互相认识,只是没说过话。杨茂之早刘思齐一年,在1954年出国到苏联红旗空军学院学习指挥,他们在中国留学生的聚会上见到过,没想到后来竟成为终身伴侣。
就这样,两个人算是二次相识了,刘思齐也慢慢明白主席、母亲还有身边一众亲友对她的担心,自己也不小了,不能再给爱她的人太多的负担。所以,刘思齐和杨茂之交往了10个月,刘思齐终于点头了,在亲人的祝福中,在1962年2月与杨茂之喜结连理,她随即改名刘松林。婚礼在刘思齐家举办,坐落在北京南池子。杨茂之的父母远在海边没能赶来,来的都是刘思齐的亲朋好友,前前后后上百人,把刘思齐家的小院都挤满了。
04
刘思齐后夫——杨茂之
刘松林和杨茂之结婚后感情很好。1963年10月大儿子出生,为了纪念毛岸英,取名“小英”。接着生育了两个女儿,老四又是个儿子。
杨茂之与刘松林(刘思齐)夫妇
杨茂之从苏联回来后,先分配到空军学院当老师,后来有人说他当老师埋没人才,他又被分配到离北京不远的沙河机场任团长。后来随部队转场到了山东高密,任航空兵三十二师副师长,因为受家人影响,他的飞行资格被强制取消。再后来他又随部队转场到苏北的盐城空四军工作,此时刘松林也受到冲击,不得不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投奔杨茂之。结果在十年特殊时期夫妻俩双双受到了不公平对待,1971年被关押起来,直到1973年才被放出,在干校待了一段时间,被安置在安徽蚌埠某师,1978年又被调到涿县某航校当副校长,直到1983年才重回空军学院任研究部副部长。
后来刘思齐和杨茂之夫妇两人晚年膝下儿孙满堂,生活得很幸福,也算是了却了主席的一桩心愿。
他们夫妇多次去韶山,收集整理毛岸英烈士的资料来纪念主席的长子。刘思齐也曾几次赴朝给毛岸英扫墓,回忆曾经的青葱岁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