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总科—切叶蚁亚科〈家蚁亚科〉(八):红蚁
23.红蚁属
红蚁属(学名:Myrmica)为蚁科的一个属。该属的模式种为小红蚁(Myrmica rubra)。本属由210个现存种和12个化石种组成。该属有许多寄居性蚂蚁(共生的共生体)。红蚁侵入巢穴,随后,它们使用激素来控制它们的殖民地。
(1)形态特征
工蚁体长4~6mm,头部正面观方形;前中胸背板刻纹横形,极不规则;并胸腹节有一对粗壮的刺。蚁后体长7~10mm,型似工蚁,胸腹部发达。
(2)分布范围
该属蚂蚁分布于温带地区、全北区和东南亚的高海拔地区,巢穴建筑在石块、植物根部,群落一般有近千只蚂蚁。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为典型的北方种类。超个体中指出幼虫期经历过冬或模拟过冬的低温,更容易诱导群落产生蚁后。
(3)中华红蚁
中华红蚁(学名:Myrmica sinensis)是一种红蚁属动物。
工蚁:4.0-4.4mm,头长0.98-1.10mm。头矩形,两侧微凸,后头角圆,后头缘平直;上颚宽三角形,具8齿,端部三齿较大而明显,其余微小。体深褐红色,后腹部褐色,头部多少染有褐斑。
雌蚁:5.1mm,具单眼。
24.切胸蚁属
切胸蚁属(学名:Temnothorax)为蚁科的一个属。属小型蚂蚁,本属为一世界分布的小型切叶蚁亚科蚂蚁,常筑巢于狭小空间中,资源匮乏时能存活很长时间,一些品种因为筑巢习惯被称为橡果蚁(acorn ants)和岩蚁(rock ants)。
(1)生活习性
切胸蚁属广泛分布于全球,该属种类繁多,已命名435个现存种及7个化石种。工蚁一般很小,成熟群落中蚁群数量通常很少,往往只有不到100只工蚁。切胸蚁属下许多物种是树栖,生活在空心茎、甲虫或白蚁的废弃巢穴。切胸蚁是杂食性蚂蚁,糖水或者昆虫尸体都是它们的食物来源,甚至还具备收获蚁属的特性,会收集种子。该属某些种类为蓄奴蚁,新后阶段寄生于宿主巢内,杀死宿主蚁后,抢占工蚁资源,亲工负责劫掠。
该属蚂蚁喜欢在树干缝隙、果实中筑巢,如果没有橡果,它们会在土中营巢,并把巢穴筑成球状。某些切胸蚁具有蓄奴性,新生蚁后会占据特定切胸蚁属蚁种的巢穴,杀死原来的蚁后,奴役原蚁巢的工蚁去照顾抚养自己及后代。
(2)分布范围
切胸蚁属几乎为世界性分布,只在大洋洲没有记载。
(3)科学研究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科学家安娜-多恩豪斯用模型飞机漆把切胸蚁属的一种(Temnothoraxrugatulus)涂成了五颜六色。通过这种颜色组合,安娜可以跟踪研究蚂蚁在巢穴中的个体行为。“蚂蚁王国”存在着一个奥秘,那就是它们之间拥有非常高效的通信手段,并以此自由地传递信息。在蚂蚁的头上长有两根“天线”,每根“天线”由11个触节组成,可以同时发出11种不同波长的信号,蚂蚁们靠“天线”相互摩擦,可以在数秒钟之内交换信息。
25.瘤颚蚁属
瘤颚蚁属(学名:Strumigenys),隶属于切叶蚁亚科,属小型蚂蚁,工蚁体长通常在2mm左右。该属蚂蚁长相奇特,或者可以说长相异常“丑陋”,囊肿的头部犹如长了两个肿瘤,由此得名“瘤颚蚁”。该属是一个大属,由837个现存物种和4个化石种组成。曾被发现其筑巢在猛蚁巢穴内,推测可能也会以其他蚂蚁的垃圾、排泄物为食。
(1)生活习性
本属具有奇异的下颚用于捕捉各种节肢动物,如跳虫,瘤颚蚁属的数百种物种的下颚显示出巨大变化,大部分分布于温暖潮湿的地区,世界性分布,但由于其体型小,动作慢和隐秘的习性而很少被人看到。它们在枯叶,土壤或腐烂的木头中筑巢和觅食,而少数种类更喜欢树栖生活方式。
(2)分布范围
瘤颚家蚁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澳洲有18种。
有些物种随着人类活动入侵到世界各地。Strumigenys membranifera 原生于旧世界,现已散布到世界多处,在西班牙南部的都市公园很常见,美国南部的 12 个州也有纪录。Strumigenys membranifera 可以栖息在多种栖地中,如密林、农田、都市中的草皮和花园等。
26.脊红蚁属
脊红蚁属(学名:Myrmicaria)为蚁科的一个属。该属的模式种为褐色脊红蚁(Myrmicaria brunnea)。属中型蚂蚁,行动敏捷,工蚁单型,体长一般为5mm左右。该属由67个现存种组成,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1)体型特征
工蚁单型5mm~7mm,触角7节,上颚大,头部大体呈三角形。并胸腹结有一对刺,第一结节具一长柄。不具尾刺,体内有蚁酸。蚁后颜色类似于工蚁,下颚骨条纹更粗,唇基光滑,触角和脸颊纵向条纹,头后部上的顶点和外侧角之间的前粗网纹。胸背具不规则条纹皱纹。雄蚁浅栗黄色,头部和胸部有密被柔毛。
(2)生活习性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体色多为红褐色,喜在土中植物根处营巢,出口处推积着挖掘来的泥土颗粒,形状似火山口状。该属的成员大多是肉食性的,捕食各种昆虫,特别是白蚁和其他蚂蚁,并喜食同翅目昆虫分泌的蜜露。
(3)分布范围
脊红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地。
(4)褐色脊红蚁
褐色脊红蚁(学名:Myrmicariabrunnea),脊红蚁属种类较晚辨认,是一小属。该属大多数种类喜在土中植物根处营巢,出口处堆积着挖掘来的泥土颗粒,形状似火山口状。
①体型特征
工蚁体长5.5~8.0.体亮粟褐色。体具长而较密的直立毛,褐色;触角和足上的毛倾斜。体光亮;上颚具较密的纵刻纹;头部(主要是头前部),并腹胸和两结节具或多或少的纵长刻纹;后腹部除毛点外几无刻点。头几呈方形,后部较前部略宽,后头角圆,后头缘几平直;上颚具4个明显的尖齿;唇基中央隐约可见中脊。前胸背板宽大,其侧下角突出;并胸腹节具棱边,其基面与斜面几乎等长。
蚁后体长约12mm。形似工蚁,体更大;并腹胸粗壮,前胸背板垂直;中胸背板和小盾片凸;并胸腹节具一对粗而短的刺
②生活习性
分布于广西、云南。喜在土中植物根处营巢,出口处推积着挖掘来的泥土颗粒,形状似火山口状。该蚁形动敏捷。捕食小昆虫。单后制,无尾刺,利用大鄂和蚁酸捕食猎物及防御外敌,成熟群落数千只。大群落具有侵略性。
27.龟蚁属
龟蚁属(学名:Cephalotes),隶属于切叶蚁亚科,属中大型蚂蚁,该属由119个现存种和16个化石种组成。龟蚁是新世界美洲大陆的一种树栖型蚂蚁,它们的巢穴在活的或者腐朽的树干上。龟蚁具有非常奇特的头部,其头部能够有效抵挡入侵者。
(1)体型结构
大部分的龟蚁属都是背腹平坦,覆盖的盔甲是黑色并有很厚的“鳞片”,就像甲虫一样。蚁后体长: 8-9mm ,工蚁体长: 2-7mm 。
龟蚁属的工蚁有的是单一体型,有的则是多体型,还有的是双体型。在大部分的例子中,龟蚁属的大兵蚁都具有一个大凹圆形物在头顶,称为Cephalic圆盘…通常作为盾牌顶在洞口防止入侵,这种行为称为护穴(phragmosis)在1927年Wheeler和1994年Delabie曾提到。某些种类的蚁后也含有这个C.圆盘,Wheeler在1942年提到有些种类的C.圆盘上有硬壳(例如C.porrasi和C.setulifer),所以他假设这些结构是用作防御用途,封闭巢穴入口,后来也被证实是正确的。Wheeler和Hoelldobler在1985年发现这些蚂蚁的硬壳层和表层间有绒毛联系着,这证明了这些硬壳是蚂蚁自身腺分泌物,而不是从自然界中获得的材料。
(2)生物学特性
龟蚁属所有的种都具有厚重的盔甲,它们主要特征是背腹平坦。这些蚂蚁具有扁平的头部,习惯于被动防御,当受到入侵时,它们用自己的头部塞住洞口以阻挡进攻,有时候会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使敌人觉得它们并不“可口”。在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分布,一些雨林种类表现出特别的习性:当他们从树上掉下来是能控制滑翔飞行。多数种类体型分化。具有用头部封堵巢穴出口习性,存在食用鸟类粪便现象。
(3)生活习性
它们的饮食习性少有被研究,一般认为它们是腐食性和杂食性。它们频繁出入在花丛中,收集蜜露,有时候会在腐烂的食物附近看到它们,甚至会看到它们在吃鸟粪,用蛋白质或糖来作为诱饵也能吸引它们。奇怪的是,在实验室研究的时候它们对新鲜的昆虫毫无兴趣。工蚁会收集花粉来喂养幼虫,种种迹象表明它们主要食粮可能就是花粉。
(4)特长
这种蚂蚁还有一项技能——滑翔,在一些树栖蚂蚁中都具有这样的技能,它们能控制从树上跳落时的方向。而发现这项技能的第一种蚂蚁则是Cephalotes atratus。拥有这项技能它们就能准确的跳到自己想到的树木分支上,否则掉到其他地方它们则可能被敌人攻击或者迷路。它们跳落时,一开始身体呈J型,一开始会自由下降约3、4米,直到它们快接近目标树干时,则会用他们扁平的头部作为降落伞,并调节角度使自己准确的落到目标树干上,降落时一般是头部先碰到目标。由于一开始有自由降落阶段,因此蚂蚁要在后期改变自己降落的角度和速度导致它们身体都比较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树栖蚂蚁一般体型比较小的原因,其他的树栖蚂蚁有的则用自己的脚作为调整速度和角度的工具。
(5)分布范围
该属蚂蚁只分布在新大陆地区,整个南美洲以及美国南部均有分布痕迹。
28.角腹蚁属
角腹蚁属(学名:Recurvidris)为蚁科的一个属。为小型蚂蚁,工蚁体长2mm左右。角腹蚁属发现于旧世界和印尼-马来西亚地区,栖息于森林的地面,该属有11个物种。
(1)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在森林边缘和木本栖息地,很少在草原地区发现。它们在土壤中筑巢,在土壤入口处用土壤颗粒建造成烟囱形的土堆。
(2)分布范围
南亚、中国南方地区和东南亚。
29.细胸蚁属
细胸蚁属(学名:Leptothorax),是切叶蚁亚科下的一小属,属小型蚂蚁,工蚁体长为2~3mm左右,该属为一小属,现存19个物种。
(1)生活习性
工蚁单型,筑巢在木头中,大多在树桩,收集于1050~2500米,平均1412米。
(2)分布范围
分布在北方地区(北半球)。
30.无刺蚁属
无刺蚁属(学名:Kartidris),隶属于切叶蚁亚科,属小型蚂蚁,工蚁体长为3mm左右,因其背部无刺而得名。该属为切叶蚁亚科下的一小属,现存6个物种。该属有明显的地域性,仅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地区。
31.小巢蚁属
小巢蚁属(学名:Stenamma),隶属于切叶蚁亚科,为小型蚂蚁,工蚁单型,体长为3~4mm,分布在北方地区。该属由81个现存种和1个化石种组成。本属为北方品种,筑巢于落叶,土壤和腐木中,少数品种分布于新热带区,即使在潮湿的森林也很难遇到,除非采用特别的采集方式。
小巢蚁属是一种神秘的“叶凋落物”蚂蚁属,在美洲大陆,主要分布在美洲中部,中美洲和南美洲西北部(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部分森林栖息地。该属被认为其分布主要限于温带,但最近的收集揭示了该属物种在新热带地区也具有广泛分布。
分布在北美南部通过中美洲到南美洲北部(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欧洲,北部非洲(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温带亚洲和日本。印澳地区没有发现任何物种。
32.华丽蚁属
华丽蚁属(学名:Paratopula),隶属与切叶蚁亚科,属小型蚂蚁,工蚁单型,体长通常为3~5mm。该属仅有12个物种,为切叶蚁亚科下的一小属。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
该属仅分布在亚热带地区,主要栖息方式是树栖或亚树栖。分布范围从巴基斯坦西部到菲律宾,东从上海到苏拉威西沿南北中轴线。婆罗洲的副热带高原地区记录了五个物种,除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半岛以外,其他大多数地区都记录了单一物种,记录了三个物种。
33.奇蚁属
奇蚁属(学名:Perissomyrmex)为蚁科的一个属。为小型蚂蚁,工蚁体长通常为2~3mm左右。该属为切叶蚁亚科下的一小属,现存6个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和南亚等地。
奇蚁属现存物种较少,在美洲和亚洲古老的土地分离之前,奇蚁属似乎有一个古老的起源。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该属在形态上稍有变化。目前该属种数少,个体少,主要生活在高海拔山地生境,分布于东方新热带区。
34.棘颚蚁属
棘颚蚁属(学名:Acanthognathus),隶属于切叶蚁亚科,属小型蚂蚁,具有切叶蚁亚科中非常少见的机关型大颚,工蚁体长为3~4mm左右(其颚占体长1/4~1/3)。该属为一小属,由7个现存种和1个化石种组成,仅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在所有机关颚型蚂蚁中棘颚蚁属以亮红的颜色而显得非常显眼。用其一长长的鼠夹似的上颚诱捕跳虫。
(1)生活习性
棘颚蚁属具有奇特的长相:下颌骨细长,两边的基部非常接近并且具有动力学作用,每边的颚都具有3个在完全关闭时互锁的根尖叉齿,其大颚能够170度张开,以快速的咬合速度捕食猎物。
(2)分布范围
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该属物种被发现筑巢在腐烂的原木、空心枝杈或树叶,也会在枯枝落叶的木材部分中筑巢。该属物种群落规模相当小,通常不到20只工蚁。可以看到个别工蚁在巢穴外面的捕蝇草上利用其大鄂掠夺捕蝇草的食物。
35.角蚁属
角蚁属(学名:Basiceros),隶属于切叶蚁亚科,该属蚂蚁为小型蚁,工蚁体长为4mm左右,擅长利用泥土伪装自己,长相也颇为奇特。该属为切叶蚁亚科下的一小属,仅有8个物种,均分布在美洲大陆。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