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喜欢用朋友圈来记录精彩生活
在博物馆里有这样一些石头
它们默默承载着古人的生活片段
古人没有Vlog
却留下一部部未完待续的“石上Plog”
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解读
这就是被称为“石上史诗”的——
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是雕刻画像的石刻构件
常出现在地下墓室、墓地祠堂、
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东汉,山东嘉祥洪家庙出土。图中持鸠杖者为老子,躬身执雉者为孔子,孔子、老子中间小童为项橐(tuó)。项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
和商周青铜器、唐诗、宋词一样
画像石是一张独属于汉朝的艺术“名片”
不仅刻画内容十分丰富
艺术水准也十分高超
这是山东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的局部
画面上左边的人在翻动烤串
右边的人则帮忙扇风
是不是很熟悉?
这正是现代人撸串的场面呀!
山东诸城前凉台汉画像石上的《庖厨图》(拓片)
则展现了更为丰富的情景
最上面是挂着的各种动物肉
往下是大厨们在各自忙碌:
做面食、切鱼、汲水、劈柴等等
站在画像石前
仿佛听到了千年前厨房里的喧闹声
画像石展示了汉朝生活的方方面面
既有各式各样的生产劳作
也有宴会宴饮
除了反映现实生活
汉画像石上还有一些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
这正是汉画像石艺术的三大主题:
生者世界、死后世界、历史典故
位于山东济宁嘉祥的武梁祠
有“刻在石头上的史记”之称
其东、西、后壁画像石
内容丰富多样
涵盖远古帝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多个方面
武梁祠关于三皇五帝的形象记录
是目前中国古代艺术形象最早的范本
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黄帝像
联合国水利馆中的大禹塑像
都出自这里
下面,我们来欣赏下
武梁祠画像石上的两则历史典故
典故一:管仲射小白
春秋时期,齐襄公被刺后
公子纠和姜小白争夺国君之位
画面右侧左手持弓、右手前指的
正是辅佐公子纠的管仲
他射了小白一箭
但射在了小白腰间的配饰
小白趁机倒地,假装死亡
身后的鲍叔牙举伞盖帮他遮挡
逃过一劫的小白
比公子纠早六天回到齐国
成为后来的齐桓公
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
而管仲感念他的知遇之恩,尽心辅佐
使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典故二:荆轲刺秦王
画面左侧,一把匕首刺穿柱子
左侧的秦王手举起,惊恐躲避
右侧的荆轲则被人拦腰抱住
双手高举,怒发冲冠
两人之间还有一人吓得趴在地上
正是和荆轲一起来的秦舞阳
地上还有一个打开的箧
内盛人头,榜题“樊於期头”四字
一个画面,生动还原了
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惊险场景
秦舞阳的胆怯和荆轲的无畏
形成鲜明对比,跃然石上
相信看过这块画像石后
再也不会忘记“荆轲刺秦”典故的细节
汉画像石上的内容之丰富
令人叹为观止
正因如此,汉画像石也被誉为
“无声的史诗、可观的史画”
汉画像石在山东、河北、
四川、江苏等地都有分布
而山东的汉画像石集齐了多项中国“之最”
起源最早——西汉文景时期
延续时间最长——历经300余年
分布最广——全省60多个县市
发现数量最多——近3000块
内容题材最丰富——包括历史、神话、宗教、民俗等
雕刻技法最多样——兼及线刻、浮雕和透雕等
凸面线刻:西王母画像石,东汉,山东滕州西户口出土(今山东枣庄山亭区桑村镇西户口)。最上面为第一层,中间刻西王母,拱手正面端坐,两侧为手执便面的伏羲、女娲,左侧刻二瑞兽捣药,右侧刻二玉免捣药,另有一瑞兽。
凹面线刻:胡汉交兵画像石,东汉,山东嘉祥宋山出土。画面分三层,第一层描绘一汉骑兵弯弓正欲射杀逃亡的胡骑,另一汉骑执长矛刺的胡兵人仰朝天;一条曲线代表层层山峦中埋伏着胡人无数伏兵,一胡兵正向其首领汇报战况。
建筑形制最齐全——墓阙、祠堂、墓室等
山东沂南北寨汉代墓群一号墓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
画像石主要内容包括攻战图、祭祀图、
出行图、丰收宴享图和乐舞百戏图等
是汉画像石兴盛时期的代表性佳作
山东沂南北寨汉代墓群一号墓墓门上的攻战图,又称“水陆攻战图”,可能是用来颂扬墓主人生前的显赫战功。这种规模庞大的战图不见于画像砖中,即使是画像石中也属于罕见题材,只有在规模较大的祠堂和墓葬中才得以见到。(国家人文历史)
几笔线条描摹事物情态
一幅画面浓缩一个故事
你可以认为汉画像石不够“精致”
但无法否定刀石碰撞出的大汉风华
正如鲁迅先生称赞:
“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主理人:尹燕燕
设计统筹:吕文佳
实习生:王奕凝
策划:张春晓 高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