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代平民的家族,想要变得显赫,离不开四样东西:德行、造化、恒心、读书。
晚清第一重臣曾国藩家族发迹前,从宋朝末年到清朝,整整600年,都是靠天吃饭的农民。从曾国藩祖父曾星冈开始,湖南湘乡曾家开始了执着的“改天换命”,为日后的飞黄腾达带来了一线希望。
这线希望,孤独、卑微、却注定弥足珍贵!
它是既传统又很难持久的“耕读”精神。在许多年后,曾国藩、曾国荃两兄弟,位极人臣、一同封爵开府,曾家门庭极盛时,曾星冈却告诫儿子:“一宽(曾国藩乳名)虽然点了翰林,但我家仍要种田,不可靠他吃饭!”
这样目光深邃的老人,不能不令人敬畏。
曾国藩成年后说,祖父如生在逢时,必定是一个大有用的英雄豪杰。
曾家后世显赫的渊源,始于曾星冈异常坚韧地“耕读”精神。
在35岁之前,曾星冈还是一个花天酒地的富二代。整天打扮得油头粉面,骑着高头大马四处闲逛,有天他突然被一个老头骂醒了。
他得意洋洋地骑着马,在街上闲逛,突然听到一个老爷爷教育孙子,而他则成了反面典型。老爷爷说,这个纨绔子弟是曾家的儿子,整天装着一副有钱人的样子,家里的钱都要被他造光了,你以后可别像他。
曾星冈听后,心里很不舒服。原来自以为很光鲜,在别人眼里却是笑料。
他把马卖了,从此洗心革面,在家好好种地,十几年就攒了很多田地。
在那个时候,即使家里再有钱,如果没有读书做官的,就不能跻身上流社会,一样没有社会地位。曾星冈有了经济条件,就决定供家里的子孙,脱离种田,专业读书考取功名。
他没想到自己的运气这么差,自从做出这个决定,就被乡邻笑话了30年。儿子曾麟书光考秀才,就考了30余年、16次都没考上!
但曾星冈没有放弃,他又把希望寄托到孙子身上。长孙曾国藩,从14岁开始和父亲一起赶考,却和他爹一样考运不济,已经5次落榜。
每次看榜的时候,也是他们最痛苦的时候,不仅要遭受落榜的打击,还要遭受乡邻的耻笑。他们说:“这爷俩太笨了。祖坟没冒青烟儿,再怎么折腾都没用!”
有些关系近的乡邻,不忍心看曾星冈钱财都打了水漂。出于好心让他找人算算命,看家里有没有这命,没有就别白花钱了。
可是倔强的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咆哮着:“我就不信,我曾家就不出读书人,不供出来,决不罢休!”
和一般乡下人不同,尽管儿孙屡次考场失意,也没有打垮曾星冈的斗志。
除了勤俭持家,尽力为他们读书创造条件。他意志坚定地把曾家未来的希望,都寄托于子孙身上,一心一意走科举之路。
博大宽广的黄土地,足以养活一家大小,这是一条不错的退路。连续不断的打击,很容易让意志薄弱的人,认定这是宿命,就此泄气堕入草民阶级,再不能翻身。
因此先辈的恒心与骨气,对一个家族能否向上跃进发展十分关键!
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麟书历经17次科考磨难终于考上秀才,他用身体力行告诉曾国藩,什么叫坚持。
这一年,曾国藩第六次落榜。
当全家都在欢天喜地为父亲操办升学宴,只有曾国藩躲在书房里。他没有气馁,而是开始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不被轻易被打击压垮,也就是“守恒”这一点肖克乃祖乃父。
苦苦思索了一个晚上,他总结出来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第一,智商不高。
曾家的遗传基因确实平庸。除了他和父亲科举不顺,他的叔叔和几个弟弟读书多年,连一个考上举人的都没有。
可是他和祖父一样,有股天生的倔劲儿,让他在困难面前不被打倒,这足以弥补了智商上的不足。
第二:文理不通
通过和优秀试卷的对比,他终于发现自己的问题主要是,文章缺乏大局观和论点整体统一,只注重局部打磨。
曾国藩读书主要是父亲教的,曾麟书自己读书都是笨,教出来的学生也很死板,只会死记硬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曾国藩的基础打得很牢,但弱在没有大局观,说理不透,不能打动人。他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大局观和气势上下功夫。
一年后,如醍醐灌顶般,打通了所有关节的曾国藩,当年考上秀才,这年他23岁。后面的路就很顺畅了,27岁时,他成了道光朝很年轻的翰林。
后有世人说,曾家的风水,是从曾国藩母亲娘家转来的。
曾国藩的母亲江太夫人,比自己的丈夫大5岁,她的出生很有传奇色彩。
她的先祖江嘉爵,死后葬了一块风水宝地,被称为“仙女袒肤”。当地有种说法,这种宝地只保女性后裔,就是保佑女婿和外孙家,江氏家族就会衰落。
想要把风水转过来,必须连续九代“洗女”,就是把出生的第一个女婴杀死。
到了江太夫人这是第六代,其父江沛霖按照祖训,当她刚一出生,就扔到床下去,任其自生自灭。这女婴命大,到半夜也没死。江父仍惦记着祖训,拿起一块石头,想把她压死,谁知石头掉到地下摔碎了。
江父心想,大概是此女命不该绝。心生怜悯把这条小生命留了下来,乳名“怜妹子”。
曾国藩的母亲命大,侥幸活了下来。江氏成了曾家的媳妇后,显示出了旺夫的一面。她生性豁达坚韧,精明强干,生性倔强。她生了五儿四女,养育儿女、伺候公婆,一大家子的事都需要她操持。
曾国藩说:我们兄弟的倔脾气像母亲。功业文章,都离不开‘倔强’二字。
曾麟书性格懦弱,也不会理财治产,他最大的幸运是娶了一位好夫人。他看到这么多儿女要养活,愁眉苦脸的心理负担很重。
江氏给丈夫宽心说:“我家孩子虽多,爱读书的就供他读书,不读书的就种地,喜欢做生意的就让他去做生意。我们在家里操劳,孩子们奔波在外,还担心家会穷吗?
随着儿子的官越做越大,江氏封为一品夫人,按说很有福气,其实她操劳一生,把公公婆婆送走,自己也65岁高龄。
她最大的遗憾是,至死再没见过,分别12年的儿子曾国藩最后一面!
当曾国藩到江西担任乡试主考官,终于有机会请假,回家看望老父老母。可是江氏在儿子接到任命当天逝世。
江氏带着遗憾去世,却为儿子迎来了更大生机,曾国藩因奔丧,才有了后来历经沧桑,却最终辉煌的崛起大道——
曾国藩回乡丁忧,正碰上太平军战势凶猛,从广西大举进攻湖南。正是乱事磨难英雄,也造就英雄。他无奈奉命墨絰出山,以在籍侍郎身份,一介书生兴办团练。
曾氏兄弟,官居一品、同时被封的兴盛,肇始于此,清廷也因湘军之力延长了一个甲子的国祚!
梁启超这样评价曾国藩——“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曾氏家族和曾国藩同样是一个传奇!
都说“富不过三代”,可是从曾国藩开始,其家族在以后的200多年里,英才辈出。有240余人,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堪称是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这些成就和曾星冈是分不开的。他对曾家的贡献,除了立志守恒外,他的德行给给后代埋下了日后飞黄腾达的种子。
曾星冈对后辈影响最大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人处世,二是治家齐家。
他常说: 人待人,无价之宝。
曾星冈很注重邻里关系和睦。凡是亲戚邻里,到家里来殷切招待,有了困难,设法周济,有了争吵,想办法调解。道光二十三年,曾国藩担任四川主考官,得到了一大笔白银,寄回家1000两,特别嘱咐,其中600两还债,400两送给亲戚。他将祖父的精神发扬光大。
不管是从前贫苦,还是后来发达,曾星冈带领全家天不亮就起,种菜收粪。家境宽裕后,仍告诫子孙:不能忘本,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曾星冈在乡间的善行,无意中给后世子孙积攒福报。到了曾国藩这一代,曾家已经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气象,五个儿子都不是等闲之辈:两个战死沙场,壮烈殉国;两个封侯拜相,位极人臣;还有一个固守田园,侍奉双亲。
都说家族兴旺,时也,命也,其实养成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从曾星冈算起,曾家三代人可以说每一代人都尽了自己的绵力,才换来了曾家的日月新天——
如果你喜欢曾国藩,喜欢阿亮,请关注我,看曾国藩系列文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