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迷都看过意大利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偷自行车的人》,观众们在看过后,对于现实主义一定有自己的认识。现实主义就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那些故事展现给观众,有的故事时我们喜闻乐见的,有的故事时我们容易疏忽的,现实主义并不随着普通观众们喜闻乐见的方向发展,因此,现实主义是有必要存在的,因为故事的角度不止一个方面。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也是一部现实主义巨作,有人说它超越了《偷自行车的人》,因为一定时期内,本片曾经被封禁,也有人说它展现给了观众们一个新的角度,因为它在塑造人性多方面,多角度方面很有造诣,究竟它是好是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没有人能否定,本片确实是一部现实主义佳作。本片就是《罗马11时》。
《罗马11时》讲述的是一场招聘会引发的社会舆论案件,战后的意大利,民生凋敝,人们面对着失业一筹莫展,很多岗位应聘的人很多,但岗位却如凤毛麟角。某一天,一个小公司要招聘一个打字员,于是,得到这个消息的女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进来,这个小楼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之后,楼梯轰然倒塌,几十个女性被压,甚至有一名女性因此死亡,,整个招聘事件变成了一场惨案,罗马市也因此陷入了危机舆论当中。
舆论无法平息,于是警察们开始想要找到罪魁祸首来平息事端,很快,其中一名女性便成了大家争相唾骂的对象,因为她的一个举动,引发了所有人的骚动,尔后,大楼的楼梯才因人群的骚动而倒塌,看起来,这名女性毫无疑问就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然而事情的发展真的因为这名女士而走向极端吗?或许本片还跟我们讨论了别的问题,不过大家没注意。
之所以有人觉得本片超越了《偷自行车的人》,主要原因在于本片刻画了群像,一群性格迥异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要找一份工作,几百人同时想要获得一个职位,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考验,谁是幸运儿,谁是真正的被青睐的人,就成了大家讨论的话题,然而这样的事情的背后,仅仅是工作问题吗?仅仅是众多妇女对于工作的需求问题吗?
战后的意大利除了收获战败国的标签之外,获得的还有本国的经济彻底的被摧毁。战胜国重整了国际秩序,而对于战败国来说,不仅仅要遵从新的国际秩序,而且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这种压力自然是民众们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想不到的。
作为轴心国的成员,意大利作为一个国家享受到的是二战期间居高临下的地位,这种地位被墨索里尼推崇到了极致,然而在墨索里尼统治期间,并没有谁会认真思考,让法西斯政党上台后,如果战争失败了,意大利将会面临怎样的境地,这一点,德国人没有思考过,日本人也没有思考过。但是战败了之后,德国人因为东西德的对立很快的被美国接管了,而日本人也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获得了重新工业化的机会。
但对于意大利人来说,他们获得了什么呢?获得的只有本国濒临奔溃的经济跟民生。本片中反应的问题,就是这样的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现实问题有解吗?或许我们会同情片中的那些受伤的妇女,也会同情片中的那些找工作而不可得的男性们,但这又会牵扯到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会沦落至此,他们今天的悲惨境遇是自己造成的,还是因为别人?
回到一个经典的话题中来,反战,反的是什么?如果反战反的是战败,那么反战的意义就不在了,反战反的是对于普通民众的伤害,这也不算是反战的终极意义,反战的终极意义在于拷问战争的发起国,或者说战争的挑动者,是谁将普通人绑架到了战争的大车上,是谁绑架了普通人的利益尔后通过战争获得了自己的收益,是谁在战败后隐身了,然后弃普通人于不顾,进而让普通人的生活陷入到危机。
那些发动战争的人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受到真正的惩罚,然而惩罚却让普通民众稀释了,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党有多少人受到了惩罚,或者说希特勒的德国纳粹党有多少人被真正的审判,纽伦堡审判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争议不断。这应该是被公开讨论的问题,但是却少有讨论。
我们再看《偷自行车的人》以及本片的时候,总是会感慨普通人在战后的生活艰难,然而最该为这一切负责的人们,他们为什么不能艰难?他们为什么不会受到审判与惩罚?利益使然罢了。那些代表着正义的二战胜利者并没有因为二战的结束而对于发动战争的人进行公正的审,时至今日,我们才会非常别扭的面对战败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多艰。法西斯的狂欢是少数人的利益,代价却要多数人承担。
你好,再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