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名台湾校长昨天来厦,赶赴和大陆同行一年一度的“约会”——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中职)校长论坛当天在厦门举行。
这样的“约会”,两岸校长坚持17年了。
论坛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中职)校长论坛始于2007年,原名叫做“首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中职)校长论坛”,在厦门举行。之所以叫“首届”,因为原本计划是举办一届。
不料,首届论坛上,两岸的教育工作者相见恨晚,论坛闭幕式上,双方约定:要办第二届,而且,要办到台湾去。时任台湾领队杨朝祥说,希望两岸校长“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好朋友,四回不分你和我”。有人问他,如果论坛举办第五届,你要怎么说?不过,大多数人觉得:怎么可能?能办四届就很了不起了。
结果是,它不仅用完了“四回”,还度过“七年之痒”,走过“十全十美”,到了第十一届,大家没有再费尽心思地“造句”,它成为常态论坛。
首届论坛举办时,之所以定名为“百名“,是想能有100人来就不错了,不料,第一届台湾校长来了130多名,这还是果断喊停的结果。后来的论坛参加人数,远远突破百名。
不仅如此,论坛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大陆的参会对象由厦门增加为福建全省、北京、上海、陕西、浙江、湖北、甘肃、湖南、天津、新疆、江苏、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地。
两岸教育面临的挑战高度相似
这一论坛,是目前海峡两岸教育界最老的论坛。
论坛之所以能历经人事更迭而流传下来,有很多因素,譬如说,两岸教育人的执着,以及通过交流后建立的牢固友谊。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论坛的延续也遭到挑战,最终,两岸教育人的执着,论坛继续举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
参加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中职)校长论坛的校长们,在双十中学“偶遇”送考卷小机器人。(双十中学 供图)
更重要的是,两岸教育者发现他们面临的挑战高度相似,可以携手共同去攻克,毕竟同宗同族,文化背景相似,“在某一个地方不容易做到的事,在另一个地方要成功,也不容易”。换句话说,两岸教育人的交流,可能比和其它地域同行的交流更有用。
厦门市教育局局长陈珍认为,论坛的意义在于:两岸校长们通过论坛增进了了解,建立了友情,成为了朋友,为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起了一座桥梁,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助推了两岸融合发展。
链接
台湾如何缩短城乡教育差距?
校长们发现,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但是,表达有所不同,譬如说,大陆说“人工智能”,台湾说“人工智慧”,大陆说“数字技术”,台湾说“数位技术”。
昨天,台湾校长们分享了在数字时代,台湾如何缩短城乡的教育差距。
台湾新竹市青草湖小学校长周雯娟介绍说,当地使用“漂移师资设备”,来手把手助学:也就是说,本校的数位师资与数位工具可以漂移到所需要的学校,协助他校师生透过数位教与学,进行深度学习,达成共享数位教学资源的效用。
台湾宜兰顺安中学蓝介岚认为,数字学习的普及,为偏乡地区教育提供翻身的契机。
观点
数字赋能 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你可曾想过,老师写的评语,出的习题,有可能是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写的?
昨天,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闫寒冰在第十七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中职)校长论坛上做了题为《AIGC赋能育人模式变革》的专题报告,为校长们打开了AIGC的眼界。
AIGC意思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具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生成能力的模型及相关技术。
闫寒冰说,AIGC可以为教育带来很多红利,例如,辅助教学、撰写教案等等,但是,AIGC赋能教育中,老师也面临很多挑战。
例如,你可以告诉AIGC,你是六年级班主任,请它用第二人称形式为每位学生写评语,除了附上每位学生情况,还可以提出条件,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多鼓励,对经常被批评的学生多激励,系统就会生成不同评语。
不过,AIGC产生的评语会让一些学生吓一跳:如果老师经常批评学生,他会感觉到这位老师有点人格分裂:为什么突然对我如此好?
AIGC还会产生大模型的幻觉,“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一个原因是过度自信——很多大模型在输出信息时表现出高度自信,即使其预测完全错误或基于错误的逻辑,但是,模型缺乏自我怀疑的能力,不能像人类那样在不确定时表达疑问。
闫寒冰认为,最恰当用法是教师要赋能AIGC指导学生,例如,使用AIGC出题时,插入“苏格拉底式辩手”插件,即一种对抗者角色,挑战学生的观点和论据,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观点并预见可能性的反驳,从而加强论证的深读和严谨性。
闫寒冰说,事实上,使用AIGC用于教学,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
数据
厦门与台湾
五分之一
厦门有18所高校与台湾地区高校开展合作,合作的台湾高校大约占台湾高校的五分之一。
四分之一
厦门是大陆最早设立的对台研习基地,目前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其中1/4是台青项目。
十余名
厦门鼓励台湾教师到厦门幼儿园、高中体育、特殊教育、中职任教,并直接承认台湾教师资格证,今年有十余名台湾教师到厦门学校任教。
18年
2006年开始,厦门在厦门一中、双十、外国语学校等优质学校设立台生班,已经有18年。台生入读,初中零门槛,高中按照普高最低控制线,中职可以选专业。
1000余名
从2019年起,厦门设立台生奖助学金,4年来大约有1000名台湾学生获奖。
二分之一
目前厦门有2500多名台生,涵盖大中小幼各个年龄段,总量占福建省一半以上。
(文/佘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