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掉军装,他就是一位质朴的老农民;穿上军装,他就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旋风司令”。
只要敌人被他盯上,没有一个能跑得了。
他有勇,有谋,敢将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善打违抗命令、没有命令的胜仗——
1
十八岁之前,韩先楚只是湖北黄安(红安)一个质朴本分的农家孩子,没读过书,更没见过乡间以外的世界,整天在山坡上给地主家放牛,要么就跟着乡间老篾匠学手艺。
日子虽然穷苦,但韩先楚的眼神里不仅有乐观、有倔强,而且还有头脑灵光的后生才有的“鬼主意”。
这是天生的素质,一旦得到塑造,注定不得了。
那年月,人世间有太多的不公平,乡间有太多的人被愤怒与仇恨鼓荡着,老实但骨头硬的抗争者,扔掉手中的犁锄,拿起刀枪,那是迟早的事。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了,十四岁的韩先楚因为眼里有光,打小就有主张,很快就带着一帮同龄孩子加入了家乡的农民协会,又过了两三年,虽然韩先楚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身上还穿着破衣烂衫,但实质上他已经是黄安孝感地方游击大队的一名战士。
1931年,十八岁的韩先楚第一次参加了真刀真枪的战斗,那份勇气预示着他将走向一条壮阔的大道。
当时,韩先楚所在的游击队到鄂东北农村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同时也为主力部队筹集粮款。当地的民团、红枪会之类的地主武装一向视红军游击队为仇敌,一天上午,他们聚集数百人,喝符水,画符咒,凶神恶煞地红军游击队发起了攻击。
这支游击队不是老队伍,官兵都是初经战阵的农民,见到这样的邪恶阵仗,有人喊了一声:他们喝了符,刀枪不入啊!部队瞬间就垮了,躲得躲,逃得逃。
就在这兵败如山倒的关键时刻,十八岁的游击队班长韩先楚从人群中冲出来,一把抓住大队长,大声喊:不能怕!不能跑!
大道理,韩先楚不会说,也来不及说,只见他两眼通红,嘴唇发紫,太阳穴上的青筋迸凸着,使劲地挥动着手里那杆老旧的汉阳造:都给我趴下!趴下!给我打!打他个娘卖X的!
因为韩先楚的勇气,游击队大队长镇定了下来,游击队队员统统拉开了枪栓,队伍活了,人敢拼不怕死了,转眼工夫,对面的乌合之众就被打散、溃逃了。
血与火的洗礼是残酷的,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但在韩先楚这里,自从第一次上战场,他就绕过了腿软,绕过了胆怯,直接迸发出了军人最重要的品质——勇气。
勇气这东西像铁,像钢,只要有,一定越锤炼,越刚硬。
2
作为一名鄂豫皖的红军战士,就这样,韩先楚开始了革命征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