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推动中日友好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由东洋书道艺术学会主办,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读卖新闻东京总社支持,世界新闻联盟、一般社团法人日中协会、公益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西泠印社、一般社团法人全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日本中国企业协会、一般社团法人世界艺术家联盟、日本胜佳株式会社、公益财团法人地球之友等单位协办的“第70届东洋书艺展”之“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将于12月4日至11日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摄影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天白云之下,富士山雄伟壮观,它是日本文化的重要标志,也见证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2024年12月4日,一场精彩的艺术交流活动如约而至,由东洋书道艺术学会主办,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世界新闻联盟等单位支持的“第70届东洋书艺展”之“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为中日文化交流写下新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70届东洋书艺展”之“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将于12月4日至11日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前首相、东亚共同体研究所理事长鸠山由纪夫为“第70届东洋书艺展”之“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致贺信

贺 信

欣闻“第70届东洋书艺展”之“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将于12月4日至11日在东京都美术馆举行,在此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主张构建东亚共同体,而为此建立文化共同体也同样重要。
东洋书艺展,作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书法艺术盛会,一直以来都是连接不同文化、促进相互理解的桥梁。它见证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也见证了中日乃至亚洲各国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与共同的追求。如今,它迎来了第70届展览,这不仅是对过去辉煌历程的回顾,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展望。
由东洋书道艺术学会主办,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等单位支持的“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邀请展”作为本次书艺展的亮点之一,无疑为这场艺术盛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容铁先生的艺术作品形式多样,既有书法,也有绘画、篆刻,内涵丰富。它不仅是中日两国艺术家之间的一次深度对话,更是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文化相融的生动体现。我相信,通过本次展览,将有更多日本民众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喜爱,从而进一步推动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衷心祝愿“第70届东洋书艺展”之“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圆满成功!同时由衷祈愿东亚文化共同体能够构建成功。

日本国原内阁总理大臣
东亚共同体研究所理事长
鸠山由纪夫
2024年11月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为“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题写贺信

贺 信

容铁 先生:
在这金秋送爽、艺术芬芳的美好时节,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欣然得知由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主办的“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即将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以个人的名义,向本次展览的顺利举办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并向远赴海外传播中华文化艺术之美的容铁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容铁先生作为当代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新精神。您的艺术创作,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让观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时代活力。此次在日本举办的邀请展,无疑将为日本民众及国际艺术界提供一个宝贵的窗口,让他们近距离领略中国艺术的魅力,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理解和友谊。
艺术无国界,文化需交流。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通过这样的艺术展览,不仅能够促进两国艺术家之间的灵感碰撞与技艺交流,也为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我期待,此次展览能够成为中日两国艺术界深化友谊、共谋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为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双边关系贡献力量。
最后,预祝“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圆满成功!愿此次展览成为一次心灵的盛宴,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与精神的启迪。愿艺术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让爱与和平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再次祝贺,并期待展览的辉煌成果!

李蒙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24年11月3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第七届、八届、九届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覃志刚为展览撰写前言

前 言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为推动中日友好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由东洋书道艺术学会主办,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读卖新闻东京总社支持,世界新闻联盟、一般社团法人日中协会、公益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西泠印社、一般社团法人全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日本中国企业协会、一般社团法人世界艺术家联盟、日本胜佳株式会社、公益财团法人地球之友等单位协办的“第70届东洋书艺展”—“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将于12月4日至11日在东京都美术馆举行。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容铁在书、画、印三方面都成就卓著,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家。在水墨画上,他努力探索水墨光晕的山水画意境之美,开创水墨光晕画派,丰富了中国画的技法;在书法上,他心慕手追“二王”书风,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袭不蹈,而天然入彀,真草隶篆精品迭出;在篆刻上,他以砖文、镜铭之类的字体入印,粗犷质朴、个性张扬、别具一格。此外,他成功开发《中国汉字历代字体检索数据库》,建立中国书法资源库平台,被称为中国书法数据化建设的奠基人。容铁的书画、篆刻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中国印学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收藏。
希望通过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为两国的书画艺术家搭建起一座文化沟通、交流、学习的桥梁,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同推动两国书画艺术繁荣发展。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第七届、八届、九届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
覃志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为“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题写展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70届东洋书艺展—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展览嘉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容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曾任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容铁将与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艺术家共赴这场文明交流互鉴的盛会,以书画为媒,用笔墨传情,在交流合作中增进相互理解,助力民心相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行之路 68cm×68cm 2020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祈福 367cm×144cm 2018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为相见 34cm×68cm 2020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霞伴残荷 68cm×68cm 2013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君子之风 68cm×138cm 2022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荡漾 90cm×98cm 2021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轻片雪连 34cm×138cm 2019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静谧 68cm×138cm 2016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原印象 180cm×90cm 2017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68cm×138cm 2023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雄风 90cm×180cm 2019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光 90cm×90cm 2022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秋色共舞 68cm×68cm 2022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 68cm×68cm 2020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风半夜鸣蝉 34cm×138cm 2017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域静谧 68cm×138cm 2023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气迎帆 68cm×68cm 2023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碧水帆影图 68cm×138cm 2020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正飘 46cm×68cm 2003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音 46cm×68cm 2004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生不息 68cm×68cm 2014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原风 68cm×35cm 2017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帆 40cm×148cm 2012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居寺印象 138cm×138cm 2015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玛旁雍错 90cm×190cm 2024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无挂碍 68cm×138cm 2019年 容铁国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70届东洋书艺展——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于12月4日至11日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5周年。为推动中日友好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由东洋书道艺术学会主办,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读卖新闻东京总社支持,世界新闻联盟、一般社团法人日中协会、公益社团法人日中友好协会、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西泠印社、一般社团法人全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日本中国企业协会、一般社团法人世界艺术家联盟、日本胜佳株式会社、公益财团法人地球之友等单位协办的“第70届东洋书艺展”之“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将于12月4日至11日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行。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容铁将与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艺术家共赴这场文明交流互鉴的盛会,以书画为媒,用笔墨传情,在交流合作中增进相互理解,助力民心相通。
“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作为“第70届东洋书艺展”的特别展览,将展出容铁近年创作的书法、国画及篆刻作品60余件。
容铁是一位矢志不移的追求者和勇敢的探索者,他以深厚的文化修养、诗书画印的综合能力、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责任感、使命感以及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壮志开创了中国水墨光晕画派。“我要画我容铁的画,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画自己认识的世界。”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努力践行的。
容铁独创的水墨光晕作品,既吸纳了传统的技法,又有着不同于传统国画的视觉形式美,有着阳光照耀下的灿烂和光感,传递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种强烈的情感融注,使他的水墨光晕绘画超越那种纯粹追求视觉形式感和光感变化的画作,让观赏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倍感亲切。
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艺术教育家邵大箴曾评价说:容铁是一位在艺术上有探索精神的画家。他不仅擅长篆刻,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篆刻家,而且在水墨画上也有所创造,取得了成绩。他画他熟悉的山水,有感而发。他在文人画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画的一些技法,用传统的水墨手法来表现山水画的光晕之韵,力求突破文人画程式,追求绘画语言的现代感。在画面处理上,他注意大局和整体效果,注意笔线与墨色的和谐关系,在点擦皴染中制造跃动的韵律。在他的创作中,有些气氛朦胧的作品,体现了绘画诗境,耐人寻味。容铁努力探索水墨光晕的山水画意境之美,并在这个领域开拓是非常有意义的。
“喜马拉雅——容铁艺术作品(日本)邀请展”旨在通过艺术交流,展示当代中国书法、绘画及篆刻的新创造、新气象,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容铁简介
容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曾任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现任开明出版社艺术总监、副社长、开明文教音像出版社副总编。中国文联第十次、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中国美术馆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印章收藏与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一级美术师、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新华社新华书画院特聘画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高研班导师、西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科学院大学客座教授、西藏大学客座教授、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院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数据化建设奠基人。
容铁生于江苏古城镇江,他6岁学习书法,15岁学绘画,16岁学篆刻。曾受教于林散之、沙曼翁等名家。2014年底,年过五旬的容铁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赴西藏工作,成为第七批文化部援藏干部。援藏期间,雪域高原的生活丰富了人生阅历和艺术风格。2015年,容铁以向全球直播的方式,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手持重达15公斤的毛笔,经历6个多小时的创作,绘就书画、藏文书法、篆刻长卷——“绘世界之巅·书圣地吉祥”的百米(105米)长卷,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他用这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西藏的精彩。
容铁在书、画、印三方面都成就卓著。他的绘画既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又有雪域高原的壮丽,既有中国文人的传统笔墨,又有当代美学的语言体系。他创作的西藏山水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有形的世界和无形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领域。容铁的书法结体雄浑、章法多变、笔墨具有现代风格。容铁的篆刻作品清新婉约,在印坛别开门庭。在印、书、画结合上,走出了一条具有开拓性的艺术之路,其《水墨光晕系列》作品颇得观众好评。
容铁的书画、篆刻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中国印学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收藏。

(责编:张彦、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