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天下就变得一团糟。不知是他儿子没能力,还是那些以前七国的贵族太嚣张,反正那段时间,农民和贵族联手了,他们一起对抗秦朝!

经过几年的折腾,秦朝最后的大将章邯也举手投降了。项羽和刘邦他们打了好多年,秦朝的统一就这样完了,天下也开始四分五裂。
这又是历史上的一次,从合到分的过程。不过别担心,以后的某一天,肯定还会再统一起来的!
秦朝结束后,刘邦和项羽就争起了天下,这就是楚汉争霸。这几年的争斗,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过得非常艰难。
他俩为了争夺皇位,拼得不可开交!后来,刘邦凭借自己铁打的团队,一下子赢得了最终的较量,创立了汉朝!

历史不是能随便说“如果”的,但你不得不承认,历史里其实藏着“如果”的可能。就像刘邦在打拼江山那会儿,路上是可以遇到些波折和小插曲的,也可能不那么一帆风顺。只是啊,那个“如果”的念头,要等到他快不行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才记起自己谋士当初的忠告。
没错,这个人正是淮阴侯韩信。要是没了韩信,刘邦可能就得一直待在汉中了。可以这么说,没有韩信,刘邦是打不过项羽的。要是韩信自己单干,那天下可能就是刘邦、项羽和韩信三家的了。
总而言之,韩信在政治上想法太天真了,他没考虑到“事后会找人算账”这一茬!说不定那会儿,这话还没被说出来呢!
韩信的智囊是谁呢?他咋就那么有远见呢!他给韩信出了啥主意?竟让刘邦都动了杀心?那他后来跟刘邦说了啥?又让刘邦放过了他?韩信去世后,这个智囊又遭遇了什么结果呢?

【刘邦的“如果”,淮阴侯韩信!】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个英雄得靠仨帮手”。刘邦之所以能成功,全靠萧何、张良和韩信这三位。他们是汉初的三位杰出人物,为刘邦的成功立下了大功。
可是,就算他们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也只有张良和萧何能够安稳地活到老死,反倒是那个曾经打遍天下无敌的“假齐王”,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比谁都惨!
一开始,韩信并不是刘邦的手下,刘邦的团队里原本没有韩信这个人。那时候,韩信是在项羽那边当个“拿戟的侍卫”。
有人讲,楚汉争霸那会儿,能算上军事家的就俩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另一个是不怎么起眼的执戟郎韩信。换句话说,刘邦要是想跟项羽斗,非得靠韩信不可!

项羽让韩信跑了,这是他的骄傲和自大,更是他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刘邦眼光独到,拉拢了韩信,从而找到了能与项羽匹敌的军事奇才。
所以说,项羽并不是被刘邦一个人打败的,而是败给了整个刘邦的团队。这个团队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互相学习,各自发挥长处。
在刘邦手下的韩信,原本只是个无名小卒,但后来一跃成了统率大汉全军的大将军。说起韩信的事迹,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明里修栈道迷惑敌人,暗地里却通过陈仓进军”、“背水一战决一死战”,这些都是韩信的经典故事。靠着这些战绩,韩信登上了人生的顶峰。
韩信就像是楚汉争霸这场大戏里的关键人物,因为有了韩信,刘邦的局势才好转起来。

公元前203年,那时候的韩信已经当上了大将军,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现在他手握大权,腰缠万贯,还立下赫赫军功,渐渐得到项羽的青睐,刘邦也对他委以重任!
这时候,韩信受到的任务是去打齐国,而与此同时,刘邦也派了郦食其去齐国,想试着说服齐王投降。
这时候,韩信的一个智囊来了,他赶紧对韩信说,不能让郦食其得逞,要是他成功了,那打下齐国的功劳就被一个书生给抢去了,这么大的好处可不能让他一个人占了!
于是,韩信采纳了谋士的建议,带着大军直逼齐国边境。就在韩信大军快要到达的时候,齐国接受了刘邦的提议,向大汉投降了。
真没想到,这时候韩信为了抢功劳,居然不听刘邦的命令,硬是要攻打齐国。
这时候的齐国毫无防备,他们心里头想着,都已经投降了,跟韩信现在就是自家人了嘛。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竟然会刀兵相见。

韩信的打仗本事大家都知道,他一带兵,齐国很快就归了他。这时候的韩信,心里开始飘飘然了,打起了当“王”的主意!
韩信成功后,给刘邦写了封信,想让刘邦封他做个“代理齐王”,先管着齐国。
刘邦读到韩信来信时,气得直蹦跶,可还是得憋着。毕竟他正跟项羽的精兵硬碰硬呢,韩信这时候太关键了,他要是一反水,整个战局都得乱套。
刘邦狠狠地批评了韩信,并告诉韩信,男子汉大丈夫要做事就得做真的,结果韩信就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真正的齐王”。
韩信终于拿到了奖赏,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那个当谋士的朋友呢,这时候也忍不住感慨了一番。
那是一个月亮特别圆的夜晚,韩信叫上他的智囊,一起到齐王宫去喝上两杯小酒。

喝完酒后,韩信的智囊开口了,“大王,您现在立的功劳,一个王的头衔已经装不下了。汉王和楚王都抢着要咱们站队。要是咱回汉王那边,他肯定因为咱们的功劳和兵马多而怀疑咱们。可要是咱跟了楚王,咱在他那的日子也不会比他在老部下面前好过。”
韩信的这个谋士,可以说是很称职的,他讲的每句话都是替韩信打算。现在,这个谋士的心思已经很清楚了,他就是觉得咱们应该趁这个机会自立门户,靠着齐国,把天下分成三份,大家一起去争夺中原的地盘。
韩信的智囊究竟是谁呢?翻开老书看看,原来那晚跟韩信推心置腹聊天的人叫“蒯通”,不过这家伙本来叫“蒯彻”,但因为要避开汉武帝“刘彻”的名讳,司马迁就把他写成了“蒯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