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双流区西航港街道近都社区青瓦巷戏院内人声鼎沸,一场别开生面的“戏韵青瓦·以文互鉴”活动在此热烈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西航港街道办事处、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办,互鉴书院和西航港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服务部承办、西航港街道近都社区协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并探索高校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

活动当天,青瓦巷戏院焕然一新,以其独特的两院(戏院、书院)、三景(吹拉弹唱、品诗赏画、喝茶看书)、八享空间(创、赏、食、饮、戏、阅、知、享)设计,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参与,还邀请了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四川省文联、成都市戏剧家协会等机构的嘉宾,共同见证这场文化盛宴。

在文化演出环节,来自西航港街道和四川大学的校友们为观众带来了京剧《盗仙草》、相声《成都小吃》、川剧《人间好》等一系列传统戏曲节目,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由川大校友带来的《携手》和《汉服与戏剧互鉴》等节目,更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结合,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汉服与戏剧互鉴》这档富有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节目将汉服与戏剧两大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合,为社区居民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演出现场

文化现代化座谈会则是本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以社区为载体,实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他们结合近都社区青瓦院等项目的实践经验,探讨了高校与社区文化融合的新路径。互鉴书院作为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沙龙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互鉴书院山长蔡尚伟在主持主题沙龙时提到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其文化的现代化是文化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还指出社区文化的现代化不仅是对其内涵、理念、设施等方面的更新与提升,更是对文化传承发展方式、文化表达与文化传播样式以及文化工作组织形式的全面革新。这一过程中,社区将积极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吸纳现代文化的精髓,推动社区文化的多元化和融合性发展。最后,蔡尚伟强调,要实现社区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我们应积极探索社区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制度保障,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为社会的全面进步贡献力量。蔡尚伟还与与会嘉宾就如何更好地将高校文化资源引入社区、如何推动社区文化现代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尚伟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办副主任袁京蓉总结了西航港街道在文化建设,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工作成果,并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期待。街道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包括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广场、社区文化服务站等。此外,街道还培育了多支特色文艺队伍,并拥有市、区级非遗项目和文物保护点。近两年,街道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理念,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大了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同时,街道的文化建设工作也获得了省级荣誉。最后,街道希望各位专家教授能为其文化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京蓉

双流区西航港街道近都社区党委书记陈万双在发言中,全面介绍了社区的基本情况、居民需求、文化挖掘及未来发展规划,强调了在党建引领下,社区将结合居民需求和历史文化资源,探索校地融合新模式,升级打造特色文化IP和展示平台,同时提供多样化便民服务,实现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并展望未来,希望继续吸引资源,共同建设现代化和谐社区,并诚邀专家教授提供指导和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万双

社区群众代表赵红霞与何晓燕表示青瓦戏院的建成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从脏乱差到文化氛围浓厚、艺术气息充盈的变化,对青瓦戏院的打造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退休后能参与社区活动,享受烟火和艺术气息。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李明泉在此次沙龙中深入地探讨了社区文化现代化的多个关键方面。李明泉强调了社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与成都市的文化发展规划紧密相连。同时,对话明确了社区文化应围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三大方向展开,并注重每个社区的差异化发展和主题确定。政府通过资金支持社区成立协会,发挥其在组织居民活动、承接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对话还关注了社区服务中的重点人群,以及社区文化建设与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匹配问题。最后,专家提出了文化现代化的四个方面和社区文化现代化的目标,旨在培养现代化生活方式,让社区文化成为可看、可听、可知、可行、可玩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明泉

《人民日报》四川分社原社长、高级记者刘裕国与与会嘉宾分享了近期深入社区调研的宝贵经历。通过调研,他对社区文化引领、活动多样性及高校与社区文化互鉴的成效表示认可,认为这些推动了和谐幸福社区的建设。此外,他还提到新成立的社会工作部致力于社区服务,强调以文化促进社区治理。作为媒体人,他认为这种治理模式值得推广,计划多渠道报道,特别是与高校联手深化社区文化活动,并关注社区老龄化问题,希望通过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服务效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裕国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省文化和旅游行业党委工作部主任卢廷俊在发言中表示,作为文旅工作者,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优秀文化是其重要使命。他荣幸受邀参与西航港街道的“以文互鉴·戏韵青瓦”社区文化现代化文化交流活动,认为此次活动对推动社区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活动有助于文化传承,通过展现传统戏曲、汉服文化等,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其次,活动将高雅艺术、传统文化与社区文化结合,为社区文化注入新元素,拓宽其内涵与外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互鉴书院等公共文化空间在推动社区文化现代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最后,活动旨在打造具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增强社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卢廷俊主任相信,此次活动将推动西航港街道社区文化现代化进程迈出坚实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廷俊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成都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焦阳赞赏了社区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他提到自己长期致力于戏剧推广,希望将戏剧融入生活,对今天看到的社区戏剧融入居民生活的现象感到亲切和惊喜。他分享了自己用文化方式引领和凝聚居民的经验,以及近年来在成都几个社区进行戏剧教育的实践,如用戏剧解决新老居民融入问题、举办戏剧节等。他提出,社区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历史,采用大戏剧概念,将社区戏剧化,用可感可知的方式呈现社区特色,与文旅结合提升显示度和传播性。同时,他建议将居民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场景化、主题化,不仅限于戏剧形式。他还对互鉴书院的促进高校与社会合作的促进文化互鉴的方式表示赞赏,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类似的文化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阳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健强调社区在文化现代化和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实文化供给内容,包括加强内容建设和人才建设,培育优秀社区文化队伍,激发群众创新活力,提供文化自信强的公共文化产品,并建议青瓦社区成立成都市首个社区文联以促进文化艺术多样性;二是通过多样性发挥导向和治理功能,提供需求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创新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注重家庭和谐;三是推进文化和教育的融合供给,响应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将文化和教育协同创新融入供给机制,赞赏青瓦故建书院在此方面的探索。期望这些努力能推动社区文化工作,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健

成都本土著名作家马骥在沙龙上肯定了近都社区在文化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他强调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一种利益,与文化学者的合作是分不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骥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单晶在沙龙上分享了一些关于社区文化现代化的体会,强调了几个关键方面:开放性,即借鉴外来文化内涵,增添国际感;流动性,吸引外来游客,增加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包容性,融合不同文化元素,如戏剧与电竞游戏,让更多人参与;时尚性,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如互鉴书院主题分院的做法;先进性,体现党建引领和党员先锋作用。同时,李单晶还建议利用多元平台促进文化活动的深入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单晶

成渝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执行主席、四川大学文旅康养校友会常委、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持坤提出了一些对社区文化现代化和差异化发展的有益探索的思考。他认为可以通过举办街道相关人员参与专业培训活动、开发智能文创、打造沉浸式文化场景等多种途径,将社区文化与传统文化做到有机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持坤

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副会长、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盘破门”第八代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盘破手”代表性传承人乔旭强调了非遗进社区的重要意义。他认为非遗进社区不仅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升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连续举办非遗高峰论坛、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等举措,可以进一步推动非遗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传承。此外,非遗的互动和流动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助于提升社区的文化水准,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同时,充分利用高校等资源,如艺术学院等平台,与非遗项目结合,可以进一步展现非遗的魅力,为社区文化现代化和差异化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旭

曾就读于川大,来自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的余洋提出了关于成都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观点,强调文化作为生活方式的延续性,认为应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并融入日常生活,同时以近都社区内的净土寺为例展示文化遗产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结合,并强调新生力量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最后表达了对社区治理和建设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洋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也展示了西航港街道和四川大学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积极成果。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更多创新性的文化项目,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力社区文化现代化进程。(陈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