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我军的发展历史中,因为自身工业力量的缺失导致火力一直都是难点,缺乏足够的火力和远程投放火力的火炮一直是我军最大的缺点。
但是在近些年的影视剧中,却经常出现一种被人们称为“飞雷炮”或者“没良心炮”的特殊武器,在影视剧中这种“没良心炮”代替了火炮作为我军的主要火力投射武器。
我军官兵往往都是一排“没良心炮”打过去,让敌人哭爹喊娘,但是“没良心炮”真的有这么强大吗?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没精度、没射程、也没有良心的“没良心炮”。
02
今天我们一般认为我军的“没良心炮”诞生于我军出身东北军的工兵连长聂佩璋,但实事求是地说,这种炸药包抛射装置其实并不是他发明的,早在一战时期就出现了一种被称之为“李文斯炮”的抛射桶,英军用来抛射燃烧弹。
这种炸药包抛射装置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造一个大口径的滑膛钢管,将底部封死,而后依次装入发射药、密封装置、炮弹,完全就是前膛炮的另一种翻版。
英军的李文斯炮
但是财大气粗的英军很快就抛弃了所谓的“李文斯炮”,后来反而是出生于东北讲武堂工兵科的聂佩璋可能是因为了解过李文斯炮的相关资料,因此发明了我军版本的简陋版“没良心炮”。
当时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因为缺乏重火器实施攻坚战,于是在长期摸索中作为工兵连长的聂佩璋研究出了一种非常简陋的武器——没良心炮。
相比较英军使用的滑膛钢管,我军更穷,只能利用战场上的空油桶,在其内填充发射药后,把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放进去,然后点燃发射药将炸药包抛射出去。
因为是抛射炸药包,因此这种没良心炮最开始的名字叫做飞雷炮,一般可以装填6~8公斤的炸药包,大概能将炸药包抛射100米-150米左右的距离。
因为炸药包填充的炸药够多,因此威力有保证,可以将以炸药包为原点10米为半径的圆圈内所有的障碍物全部摧毁,20米半径内的人体也会被巨大冲击力震的失去战斗力。
威力巨大又成本低廉,制作简单,对于当时的解放军来说完全就是神器,因此很快就在解放军当中推广了起来,甚至受到了陈毅等我军高级统帅的赞誉。
真实战场上使用的飞雷炮
既然缺少重炮,我军就将飞雷炮大肆发扬光大。比如在淮海战役中,我军总计动用了180多门飞雷炮,投出了将近1万多公斤的炸药,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但是没良心炮真的有影视剧中表现那么优秀吗?其实也未必,没良心炮不仅是没良心,而且是没精度、没射程,只能算是一种困难环境下无奈的选择。
03
“没良心炮”或者说飞雷炮作为一种简易制作的炸药包投射武器,其质量其实并没有那么好。
首先说精度和射程,飞雷炮本身并不是火炮,也没有专业的工业生产炮弹,用的都是炸药包。当时的炸药包可不是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而是依靠手工制作的。
手工制作品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标准,大小不一、装载的炸药量也不一样,甚至形状都是五花八门的,也没有什么所谓的重心可言。
这就导致这些炸药包在空气受到的阻力、重力、飞行规矩等都是完全不同的,进而也导致其射程和精度几乎都是依靠猜的,完全没有指标。
有些时候估计能打100米,但是实际只有50米,有些时候又能到200米,这导致很多时候我军的飞雷炮瞄准其实就是炮口冲着一个大概方向,至于能不能射击到位那就纯看运气了。
除此之外,“没良心炮”的炮筒也不是什么高级的钢桶而是一般的汽油桶。油桶质量不一,大小不一,再加上质量不过关的炸药包,可以说每一次发射都有可能直接引爆自己,像影视剧中那样紧密摆放在一起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留出足够的空隙。
很多时候说“没良心炮”的不仅是国军说它没良心,打起来狠,而且我军也认可这个名字,因为很多时候还没有炸到国军反倒把自己人给炸了。
除此之外“没良心炮”的准备过程要比一般的野战火炮繁琐得多,其发射速度最多达到三分钟一发,因为要根据距离、方位将汽油桶固定好,还要确定导火索的长度和发射药的装药量,完了就是依次装入发射药、隔离板、炸药包,可以说完全就是老式前膛火炮的做法。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没良心炮依旧在我军中流行起来,其优点也是不可忽视的,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快捷制造简单,不需要什么工业设备,不需要专业的钢材专业的炮筒。对于以穷和火力弱著称的解放军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武器了。
04
当然飞雷炮这么简单,不只是我军能用,国民党同样能用。在解放战争后期的西北战场上,国民党西北马步芳部就大规模制造过飞雷炮对付我军。
但当时的解放军早已不是解放战场初期那个贫穷的军队了,了解飞雷炮射速弱点的我军集中所有炮群,在第一时间就干掉了国民党的飞雷炮阵地,导致马步芳的飞雷炮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其实这也是飞雷炮的弱点,射速太慢,射程太近,相比较近代身管火炮可以说全是缺点,只能出其不意,一旦敌人有了准备可以轻易用炮兵消灭你的飞雷炮阵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中国在军事工业方面的发展,飞雷炮这种土制武器自然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飞雷炮代表的那个极其困难的时期仍然值得我们纪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