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一位国民党中将临刑前,绝望地呼喊:“润之,救我!”这一声凄厉的呼唤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席毛泽东对此有何态度?是无动于衷,还是另有深意?本文将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带你走进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刻。

万人公审:痛斥张辉瓒滔天罪行

1931年1月28日,中央苏区东固的上空,乌云密布。

一大早,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个个满脸愤慨,齐声要求严惩国民党的"屠夫"张辉瓒

老人孩子都来了,连鸡狗猫鹅也被带来了,好像它们也要参加控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审会开始了,张辉瓒在两名红军战士的押送下,垂头丧气地走上审判台。

台下人声鼎沸,老百姓纷纷跳出来,声泪俱下地叙述着张辉瓒的滔天罪行。

"张辉瓒这个王八蛋,把俺家房子都烧了!"

"我儿子就是被他的士兵给打死的,这个死有余辜的东西!"

"上梁不正下梁歪,他带兵烧杀抢掠,祸害百姓,现在终于遭报应了!"

老百姓恨啊,真的是恨透了张辉瓒。

谁家房子没被烧过?谁没死过亲人?张辉瓒实在是罪大恶极,人人得而诛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菅人命的杀人魔王"

说起张辉瓒的"战绩",足以让人胆寒。

早在北伐战争时期,他就以反共急先锋的面目出现。

南昌城里,尸体曝尸街头,血流成河,许多共产党人惨死在他的淫威之下。

共产党组织被打散,党的工作遭受重创,被迫转移到偏僻农村。

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后,张辉瓒的残暴有增无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如猎犬一般嗅探共产党人的踪迹,抓住就格杀勿论。

电刑、水刑、活埋、枪决,残酷的花样层出不穷。

不分男女老幼,落在他手里的人,个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据说,张辉瓒杀人如麻,把人命视若草芥。

人们私下里叫他"张屠夫",其凶残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最惨无人道的,还是张辉瓒对苏区百姓的疯狂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发泄对红军的仇恨,他血洗苏区,干尽伤天害理的恶事。

他下令烧光房屋,杀光牲畜,抢光财物,连老弱妇孺也不放过。

所过之处,哀鸿遍野,血流成河。

当时就有顺口溜说:"宁见阎王,不见张王。

张王一到,寸草不生。"

在张辉瓒的枪口下,多少无辜的生命被无情地收割,多少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

人们每每谈及,都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吞活剥了张辉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有志青年到冷血刽子手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张辉瓒年轻时竟也是个热血青年。

他出生于湖南长沙,和毛泽东是老乡。

早年就读于保定军校,武艺不凡。

毕业后,他远渡重洋,赴日本深造,见识开阔,视野宽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他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反对军阀割据,呼吁民主共和。

1920年代,张辉瓒加入了由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目的是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

张敬尧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祸害一方。

在这场如火如荼的驱张斗争中,张辉瓒和毛泽东相识,后来还在一起开会,商议对策。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大革命的失败,张辉瓒迅速抛弃了革命立场,转而投靠蒋介石,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权欲熏心的他,疯狂迫害共产党人,妄图借反共大旗谋取高官厚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一个有志青年,摇身一变成为了冷血的刽子手。

血战龙岗:张辉瓒的滑铁卢

1930年秋,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疯狂进攻,调集数十万大军,分三路围剿,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第一次围剿"。

而这支"围剿"军的主帅,正是张辉瓒。

张辉瓒妄图一雪前耻,这次说什么也要剿灭红军,以获取蒋介石的信任和奖赏。

他气焰嚣张地率军杀入苏区腹地,肆意烧杀抢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路上,他狂妄地叫嚣着要"剃光朱毛的头",好像胜券在握。

然而,这一切都在毛泽东等人的意料之中。

面对强敌,红军高层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让敌人钻进苏区的纵深地带,然后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果不其然,志得意满的张辉瓒一头撞进了红军设下的陷阱,等到发现时,已经陷入重围,腹背受敌。

1930年12月下旬,张辉瓒的大军在龙岗地区遭到红军的猛烈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亲自指挥,一场殊死搏斗随即展开。

张辉瓒虽然兵强马壮,但面对英勇善战的红军将士,终究不敌。

红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国民党军展开肉搏战,双方你来我往,战况异常激烈。

最后关头,张辉瓒军心大乱,士兵接二连三地倒戈。

眼看大势已去,他只好仓皇逃命。

一路逃亡中,张辉瓒脱下军装,换上便衣,躲进山沟里的茅草堆,想趁夜色逃之夭夭。

谁知还是被红军战士抓个正着,五花大绑,押回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熟悉的名字和陌生的面孔

被俘后,张辉瓒颜面扫地,但仍然心存侥幸,认为自己的身份能换来优厚待遇,甚至能获释。

在被押解途中,他先是见到了朱德。

多年不见,老朱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但脸上的坚毅之色更甚往昔。

看到张辉瓒,朱德连称呼都懒得喊,只略带讥讽地问了一句:"不是说要'剃朱毛的头'吗?你看是谁的头先落地?"

张辉瓒记起自己放的豪言壮语,一时语塞,只好低头不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张辉瓒又见到了毛泽东。

这个他曾经并肩战斗过的人,如今已是红军的主帅。

"你是想用钱买你这条命吗?"毛泽东语气淡淡的,但每一个字都千钧重,压得张辉瓒抬不起头来。

"可是润之,咱们从前不是有交情吗......"

面对张辉瓒的哀求,毛泽东沉默半晌,终于说道:"我们确实有旧,可你把老百姓害得这么惨,他们不答应,我也没法饶你啊!"毛主席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辉瓒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已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他做的那些伤天害理的恶事,老百姓不会放过他,朱毛红军更不可能放过他。

前半生的所作所为,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

他几乎崩溃,却又无可奈何。

生死抉择:革命利益高于一切

对张辉瓒的处置,是中央苏区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

一方面,国民党方面三番五次地求情,开出优厚条件,要求释放张辉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是张辉瓒的妻子四处活动,又是国民党的云南军政要员出面说情,甚至蒋介石也派人传话,表示愿意拿钱赎人。

如果放了张辉瓒,不仅能缓和双方关系,还能换来大批物资,缓解红军的燃眉之急。

可是另一方面,张辉瓒罪大恶极,苏区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如此轻易放过这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百姓和红军将士又如何心服?这是对革命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严重损害!

朱毛二人左右为难,举棋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顾全大局,网开一面?还是顺应民意,杀一儆百?这考验着红军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决策能力。

思前想后,毛泽东做出了最后决定:既然老百姓要审,那就让张辉瓒接受人民的审判。

朱德虽有不同意见,但还是尊重毛主席的决定。

毕竟在大是大非面前,个人恩怨算得了什么?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容不得丝毫动摇!

末路丧生:张辉瓒的死亡绝唱

万人公审大会进入最后时刻,气氛空前紧张。

张辉瓒跪在被告席前,大汗淋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周的群众已经等不及了,他们纷纷高喊着:"杀!"、"杀!"、"杀!"声浪此起彼伏,如山呼海啸。

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张辉瓒奋力挣扎了一下,用他最后的力气嘶声喊道:"润之,救我!"这声呼喊凄厉而绝望,透着说不尽的悲凉。

面对这一声呼喊,毛泽东没有回应。

他神情肃穆地站在主席台上,目视前方,眼神中透着深深的遗憾。

是的,谁也救不了张辉瓒,因为他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从他手染鲜血的那一刻起,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刑的枪声响起,张辉瓒倒在血泊中,再也没有了声息。

万人欢呼雀跃,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痛快淋漓。

多行不义必自毙,张辉瓒用自己的鲜血,为他的罪恶人生画上了句号。

事后,毛泽东心有戚戚,感慨万千。

他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字里行间,是对胜利的欢庆,更是对生死的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张辉瓒的覆灭,折射出时代的悲欢离合、个人的荣辱浮沉。

他本可以在革命的洪流中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却误入歧途,葬送了自己宝贵的一生。

张辉瓒的死,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扼腕叹息。

幸好还有无数张辉瓒们,他们背弃了黑暗,选择了光明,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坚定地听从党的召唤,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壮举,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