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中国格局重新洗牌,五大军政集团(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中,蒋介石全盘通吃,成了最大赢家,张作良下注投蒋,独霸北方,阎锡山虽然暂时下台离晋,但根基仍在,李宗仁退守广西,也保住了地盘,只有冯玉祥地盘尽失,数十万西北军彻底瓦解。

此后,虽然冯玉祥仍在政治舞台上活动,已经瓦解的西北军也继续存在,但双方已无任何结合重组的可能,就像一对以恩爱开始却以悲剧结束的夫妻——这是一个令双方都很尴尬、同时也很有趣的现象。

我们来分析一下冯玉祥的西北军瓦解的原因,以及二者为什么不可能重归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方便理解,有必要回顾一下西北军的历史。

大清光绪八年(1882年),冯玉祥出生于河北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冯有茂是淮军铭字营(刘铭传部)的基层军官,铭字营解散后,冯有茂投入练军(练军是清政府整顿绿营而编练的军队),随军驻扎保定。

保定练军讲究子承父业,军中出现缺额后,一般从二代中补缺。1896年,15岁的冯玉祥正式成了练军的一名士兵。庚子事变后,练军基本废了,冯玉祥又转投到了袁世凯的武卫右军。1905年,武卫右军被改编为北洋新建陆军第六镇,统制(相当于师长)为段祺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洋军中,冯玉祥依靠着个人的努力,顺着历史的进程,于1910年晋升为陆军第二十镇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相当于营长)。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参加了滦州起义,

起义很快失败,冯玉祥即将遭到清政府的严惩。此时,冯玉祥的贵人陆建章救了冯一命。

陆建章与冯玉祥是亲戚,1905年冯玉祥娶了陆建章的内侄女刘德贞,而陆建章又是袁世凯的亲信,级别只比段祺瑞低一级,冯玉祥之前一路晋升,自然离不开陆建章的能量。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和大佬建立亲戚关系,这也是个人努力和能力的一种体现。

滦州起义,冯玉祥不仅没有被搞掉,反而在陆建章的提携下,再次晋升。1914年7月,冯玉祥被任命为陆军第七师第14旅旅长,率部镇压白朗起义,转战川陕,开始独当一面。同年10月,冯部被改编为陆军第16混成旅,归中央直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中央直辖,意味着独立性较强,长期转战全国,意味着中央影响力有限,而冯玉祥又一直是旅长,所以第16混成旅成了冯玉祥私兵,士兵和军官是冯玉祥一手招募和提拔的,都是亲信,这支部队是冯玉祥的起家本钱,也是后来西北军的雏形。

1921年,直系决定武力驱逐皖系的陕西督军陈树藩,冯玉祥奉命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因作战卖力,新任陕西督军阎相文向曹锟建议,将冯玉祥部扩编。于是,第16混成旅扩编为第十一师,冯玉祥任师长,阎相文自杀后,冯玉祥通过运作,接任陕西督军,晋升陆军上将,成为一方诸侯。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调任河南督军,大肆扩充部队,所部拥有一个师又三个混成旅。当时冯玉祥在开封,而直系大佬吴佩孚坐镇洛阳,两人相互碍眼,于是吴佩孚将冯玉祥明升暗降,搞成了陆军巡阅使,驻防北京南苑。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趁直系主力在山海关与张作霖激战,发动北京政变,抄了直系的老巢,直系一败涂地。冯玉祥将部队改编为中华民国国民军,大肆收割直系地盘和军队。到1925年10月底,国民军坐拥绥远、察哈尔、河南、陕西、甘肃以及京畿一带,军队猛增到42万人,成为中国最庞大的军阀力量。

冯玉祥势力的膨胀,以及一系列招降纳叛倒戈行为,引起了其他军阀的嫉恨,1925年底,一场围剿国民军的战争——国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远走苏联,国民军败退南口,残兵败将被各方收编。

但仅仅一个多月后,从苏联回来的冯玉祥,向磁铁一样,奇迹般地聚拢了旧部,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加入国民党,响应北伐,然后从宁夏、甘肃、陕西打到了中原,声势复震。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北洋政府逐渐覆灭,北伐四巨头蒋、李、冯、阎,加上改旗易帜的张学良,形成了五大军政集团,他们也被称为新军阀。

新军阀也是军阀,军阀则意味着战争。1930年的中原大战,正是新军阀之间的大摊牌,阎、冯、李组成的反蒋联军战败,冯玉祥的西北军(1925年1月,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被称为西北军),或转投蒋军、或被收编、或被解散、或被消灭,不复存在。

军阀生存的两个基础,一是军队,二是地盘。两个基础一旦失去,军阀自然瓦解。西北军的瓦解,原因也逃不过这个规律。

先说地盘,中原大战之前,冯玉祥的地盘在陕、甘、青、宁以及河南部分地区,战争打响后,冯玉祥为破釜沉舟,将留守西北后方的孙连仲部尽数调出,当时,孙连仲曾建议他留点看家部队,给西北军留个退路。

冯玉祥回电:“胜则在江南组织政府,败则不惜同归于尽。”

战争后期,西北军大势已去,冯玉祥又想退回西北,但一切都迟了——西北军杂牌杨虎城投靠蒋介石,占领了洛阳、潼关、西安等地,截断了西撤的退路,西北军陷入绝境。

相比较而言,阎锡山和李宗仁更“成熟”一点,懂得战争的首要目的是保存自己,而不是弄死敌人,所以他们都留了后手,保住了地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退两难是西北军瓦解的直接原因,但退一步讲,即使冯玉祥能退回到西北,西北军的瓦解也是大概率事件——根据地没有价值了。

1927年到1929年,陕、甘、豫三省出现了百年难得一见的持续性干旱,到1929年,陕西饥民死亡达250万人,逃往外省40多万人,甘肃660多万人饿死了200万,惨不忍睹。

西北素来贫瘠,又遭遇了罕见的天灾,而此时冯玉祥与蒋介石矛盾日趋激烈,终于爆发了蒋冯战争(1929年)和中原大战,为了筹措西北军军费,冯玉祥采取强征、摊派甚至扣押救济物资等办法,无所不用其极,终于拼凑了2000万元。

2000万元什么概念,当时全国的统税一年才三四千万元。可以这么说,西北军竭泽而渔的做法,已经将西北财富压榨一空,使得西北失去了作为根据地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万对冯玉祥意味着什么?以北伐期间西北军伙食费为例,每人每月6.5元,全军30万人,一年2340多万元。也就是说,冯玉祥多方搜刮的军费,勉强可供西北军一年的伙食费。但是对一支军队而言,伙食费仅仅是巨额开销中的一项而已。

冯玉祥未与蒋介石决裂前,每月可从蒋介石那里得到“协饷”100万元,中原大战期间,西北军军饷只能依靠阎锡山解决,但阎锡山摊子太小,也扛不住,后来索性不给了。

冯玉祥自始至终都没有彻底解决西北军的军饷问题,西北军的生活质量也是诸军中最差的,有的士兵连衣服都没有,只能自己动手用空面粉袋缝制衣服。

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再要求凝聚力有点强人所难。当蒋介石的银弹砸过来的时候,将士们已无抵抗意志——蒋介石一年军费两三个亿,士兵月饷十块大洋,除了自己开销,还能供养家庭,西北军士兵伙食费则降到2块大洋,自己都吃不饱。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西北军瓦解的主要原因还是在经济上,而经济则取决于地盘。当地盘丢失,或者地盘没有经济价值时,西北军的崩溃不可避免。

再说军队。军队主要由军官和士兵组成。

西北军的老底子是冯玉祥亲自带出来的,中高级将领大多是跟随冯玉祥一起成长起来的穷苦人,从前他们身份卑微,有的甚至饥寒交迫,是冯玉祥给了他们一个生存和发展的平台,让他们从饥民变成小兵,再从小兵变成将军,所以冯玉祥既是他们的上级,也是他们的父亲,这种二合一的角色,与教父类似。

除了上面这层关系之外,冯玉祥的一些特立独行的言行,也强化了他的教父角色。比如他很重视士兵的思想改造,曾以中国传统忠孝思想、西方基督教思想等,来改造士兵们的精神世界,又比如他艰苦朴素,常年一身粗布军装,他爱兵如子,经常深入基层给士兵剪指甲,他嫉恶如仇,每到一地就打击当地贪官恶霸,等等。

这些行为,有形式主义,有实用主义,有作秀成分,有真心实意,但在士兵们看来,冯长官的可贵品质和人格魅力,是其他长官所远不能及的,冯长官不仅是他们的长官,也是他们的再生父母,精神导师。这一切,使得西北军具有极强的凝聚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训话,是不是很朴素?

1926年8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散落各地的西北军将士们闻讯后泪眼汪汪,归心似箭,他们克服各种困难,毅然回到了老长官麾下,这种情况,在其他军阀中是很难看到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西北军的内部凝聚力,尤其是高层的凝聚力渐渐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