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多地医保部门和多个乡镇政府微信公众号集中发布了一批“缺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案例,有的还冠以“警示录”“警示案例”等。

医保基金是群众“救命钱”,但一段时间以来,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缴费负担较重等现象引发社会关注。与之伴随的,就有缴纳基本医保到底“值不值”的疑问。事实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参保者提供医疗费用保障,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是居民基本的医疗保障,也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而缴纳医保“值不值”“为何值”,既要算“个人账”,也不能忽略其中的“社会账”。

先算算这笔“个人账”。据上述某地公布的案例,一村民在2024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集中缴费期间,以“缴不起”“用不上”等理由拒绝参保,却于今年10月从楼上意外跌落后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治疗,至今仍未脱离危险。因未缴纳医保,该村民前后至少37万元的治疗费用均需个人承担,这无疑是突如其来的巨大负担。

与之相反,在另一案例中,某村民因患重大疾病住院花费30万元,由于缴纳了医保,最终得以报销23万元,这一次报销就远超20年个人缴纳医保的总额。当然,照此看,参保的“性价比”不用多说,但也必须强调,基本医保并非一项计算投入与回报的金钱交易,“值不值”并不在于即刻可见的收益,而是在于对个人健康的保障和家庭风险的兜底。

再来看“社会账”。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用“患病时有保障,无病时利他人”来解释基本医保,可谓一语中的。医保缴费标准及其制度设计的初衷,旨在确保所有人都能平等获得医疗资源。而医保制度得以建立,正是通过集体筹资的方式,实现风险共担,确保每个参保者在需要时都能获得必要的医疗救治。具体来讲,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或重大疾病患者来说,在无法承担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就可通过统筹账户的资金支持来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另外,基本医保的“大池子”,也是对贫困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等制定针对性医疗保障政策的资源基础。互助共济是医保制度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医保制度的核心理念,而实现公平普惠显然离不开每一个参保人。由此观“社会账”,基础医保的共济能力高低,直接关乎社会公平、和谐稳定,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事实上,“缺席”基本医保,除了担心“性价比低”以外,保费和医疗费用上涨也使群众对基本医保的获得感较弱,也是提升群众医保参保意愿的难点。一方面要抑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为全国医疗服务规范统一提速、给群众把好看病支出“价格关”;另一方面,医保缴费标准调整动态化、灵活化,让个人缴费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也能给予群众更稳定的预期。

另外,医保骗保、套保乱象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群众缴纳医保的积极性。对于医保基金背后的乱象,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医保管理制度,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守好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群众才能乐意缴、放心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