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甫,原名王世良。1920年2月22日生于河南省内乡县丹水区陈沟村梁沟(现西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随家人流落到内乡县板场雁岭,靠租地种为生。
1936年,王善甫在回车县立十二高小读书时,受中共地下党员、教师张景昉的启蒙和介绍,于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8月,王善甫经张景昉介绍,到河南泌阳县参加鄂豫边红军游击队,任战士、文书。1938年2月,随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任军需处军需员,第六连指导员,侦察队政委。1939年5月,任第四支队挺进团营教导员。同年7月,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十团政治处主任。随部参加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参加了半塔集战斗。1940年6月第十团驻盱眙马坝时,王善甫于是月中旬奉命带领一个连,负责接护从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回到淮南的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聆听了刘少奇的教诲。是月下旬,王善甫带着警卫员在五里墩遭到前来进犯的国民党顽军偷袭,幸而未被击中,他迅速返回马坝镇上,参与指挥对敌反击,战斗激烈持续一天,最终取得最后胜利。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王善甫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社会部整理科科长。后入华中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任新四军第二师独立第三团、第二师六旅十八团、定(远)凤(阳)怀(远)县总队、淮西独立团(总队)政治处主任等职。参加了津浦路东、津浦路西反“扫荡”、反摩擦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善甫任新四军淮南军区第六旅十七团政治部主任,定(远)(六)合县支队副政委,第六旅十六团副政委、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三十四旅政治部副主任,江淮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皖北军区军政干校副政委。1949年2月,兼任合肥市支前司令员司令。参加了苏北涟水保卫战、盐城攻坚战、淮南百日反“清剿”、济南和淮海战役中津浦铁路破击战及解放合肥和渡江战役等战役战斗。期间,在苏北作战中负伤。
新中国成立后,王善甫任安徽省军区后勤部政委,南京军事学院军事政治系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政治部副主任,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政委。1956年在南京军事学院工作期间,荣获军事学院刘伯承院长授予的“工作成绩优异三等奖”。1980年,中央军委明确王善甫为副兵团级。
1960年,王善甫晋升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5年,王善甫退居二线。
1988年,王善甫离职休养。任北京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参加编写党史、军史工作,主编了《转战淮南》《淮南烽火》。
2006年9月8日,王善甫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赵连军根据童来喜、顾永俊、刘华领主编《无衔将领——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未授将衔的军以上干部》改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