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 言

相信大家在童年时期都曾读过《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但对于其作者,您是否曾心生好奇?

或许有些人仅闻其名,却不知其人,甚至有些人可能连名字都难以记起。

事实上,作者乃是早期与谭政(开国大将)一同担任过朱总司令、毛主席第一任秘书之人。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晚年还荣获了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那么,他究竟是谁?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身革命,坚定信念

朱良才,原名朱姓明,1900年出生于湖南汝城县外沙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曾读过中学,毕业后还在本村当了两年小学教员。

1925年,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朱良才受进步思想影响,毅然投身其中,成为农民协会委员。

1926年,他随农会集体加入国民党,后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入狱。

在狱中,敌人对他严刑拷打,企图逼问出组织机密,但朱良才咬紧牙关,一个字也没吐露。

在我方人员的保护下,坐了36天牢后被营救出狱。

经受白色恐怖的严峻考验后,朱良才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当一部分人选择退党、退团时,他却毅然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朱良才,立志做“革命的良才”。

1927年,他参加湘南起义后,跟随朱德上井冈山,担任红四军军部秘书,后又主动要求到前线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场猛将,屡立战功

在黄洋界保卫战中,朱良才率领部队四次成功打退敌军冲锋,取得辉煌胜利,从而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1928年,登上井冈山后,朱良才跟随朱德,担任红四军31团1营1连党代表。

当时,江西国民党屡次进犯井冈山,毛主席和朱老总分别率领部队主力在永新县和茶陵县进行反击,敌人趁机进攻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

黄洋界是从永新和宁冈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之路,守卫黄洋界的部队是31团的两个连,朱良才率1连负责守卫此地。

敌人派出七个团进行围攻,而红军两个连加起来还不到150人,枪支弹药匮乏。

朱良才指挥部队击退敌人一次进攻后,想起曾在湘南起义中缴获的一门迫击炮,连忙将其推出来。

这门迫击炮仅有三枚炮弹,前两枚炮弹都未炸响,让众人紧张不已。

幸好第三枚炮弹正中敌人指挥部,直接吓退了敌军,黄洋界保卫战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范。

毛主席在战斗结束后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其中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场景。

1930年12月,在第一次反 “围剿” 中,朱良才作为红三军第9师的政委,协同主力部队歼敌。

他和师长带领众人活捉了张辉瓒及其指挥部的全体人员,带领9师缴获了2000多支枪、1部电台以及相应的电台密码本,得到毛主席和朱老总的点名表扬。

朱良才在战场上总是冲锋在前,攻打吉安县时,他亲自组织突击队架设云梯,在敌人的密集火力下第一个爬上城楼。

在第三次反 “围剿” 作战中,朱良才在指挥部队掩护军团转移之时,被敌人的冷枪击中,右臂折断。

他被抢救下来后,采用土办法接上断臂,在红军医院休养了三个月,但伤势并未有太大好转。

然而,他却不断吵闹着要回到前线,此后长期征战,他的右臂落下了终身残疾。

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再次得到一支勃朗宁袖珍手枪后,便转送给朱良才,让他用来防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治工作,成绩斐然

朱良才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在政治工作方面也有卓越贡献。

他注重做深做透政治工作,培塑官兵崇高觉悟和坚韧毅力,激发战斗士气,密切军民关系。

在晋察冀军区,他担任政治部主任,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麾下尽职尽力,屡建奇功,因此深受器重。

他领导创办报刊,组织开展模范党支部和杀敌立功运动,宣传抗日方针政策,发现和宣传先进典型。

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在朱良才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

聂荣臻评价:“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以他的思想、才能和模范行动,把政治工作做深做活,做到每个战士心坎里。”

1941年3月,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施“治安强化运动”,朱良才响应军区号召,要求各部队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模范铁军,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指战员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1942年,日军加紧在根据地制造“无人区”,百姓缺衣少粮,朱良才起草签署了“不与民争树叶”的政治训令,要求部队伙食单位不准在村庄附近摘树叶。

训令发布后,遭到人民群众一致反对,他们背着树叶涌现到军区政治部,要求收回命令。

朱良才深受感动,感慨有这样的军队和人民,不可能不打胜仗。

他还及时发现和宣传了狼牙山五壮士、“子弟兵母亲”戎冠秀、“民兵英雄李勇”等英雄模范典型,创办了《抗敌三日刊》《晋察冀画报》等报刊和抗敌剧社等文艺团体。

1944年2月,戎冠秀出席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授予她“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大红锦旗,授奖后,朱良才扶戎冠秀骑上奖给她的栗色大骡马,子弟兵全副武装,列队相送。

这样的活动与宣传坚定了部队和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念,用真诚建立了军民鱼水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动辞职,高风亮节

在革命战争年代,朱良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

他参与过众多重要战役,多次负伤,其中有两次重伤未愈便急切出院,重返战场,真正践行了 “九死一生未解鞍”。

由于长期劳累过度,他的身体极为虚弱。

新中国成立后,朱良才在工作中时常感到头痛难耐。

1955年授衔时,朱良才被授予上将军衔。

然而,仅仅三年后的1958年,他的病情恶化,实在无法继续坚持工作,便萌生出辞职的念头。

当时朱良才58岁,本可以一边治病一边工作。

无论是中央干部,还是同级、下级,以及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劝说他带职休养,不必辞职休养。

就连毛主席得知后也派聂荣臻元帅挽留朱良才,但他都婉言谢绝。

他深知自己的病症短期内难以治愈,便从大局出发考虑,认为新一代人才辈出,应该让年轻人崭露头角,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于是说道:“我是正职,因病不能多抓工作,对军区工作有影响。怎么办呢?响应中央的号召,让年富力强的同志来干吧我休息治病,病好了再工作。

1959年初,他给北京军区党委写信,表示自愿退出领导岗位。

中央军委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并对他予以赞扬,称其思想开明、顾全大局、一心为党,号召众人向他学习。

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的心从未片刻离开过党的事业。

他极为重视对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以及党的文件的学习。

晚年朱良才曾对社会上 “一切向钱看”、慷国家之慨以追求享乐的腐败现象深感不安。

他曾言道:“一旦把一切为了钱变成人生的唯一目的,就会变得没有崇高理想和崇高目标。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万万不可丢弃。

1989年2月22日,朱良才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89岁。聂荣臻元帅致函朱良才的夫人李开芬,赞誉:朱良才的一生,就像一束熊熊的火炬,燃烧得十分光明和灿烂!

参考资料:
中共党史人物传:朱良才
《中国老区建设》,2010年.06期,宋凤英,《朱良才:第一位要求退出领导岗位的开国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