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曾有一位“大刀将军”,曾只身打死老虎,被称为“现代武松”。

在喜峰口,他率队夜战,用大刀连砍5000余日寇,一举闻名全国,令日寇闻风丧胆,称之为“白日下的噩梦”。

“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这首至今仍在传唱,振奋人心,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就是音乐家麦新,为了歌颂他率领的“大刀队”的辉煌战绩,而创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这位“打虎英雄”、“大刀将军”、“鬼子的噩梦”,就是受到国共两党共同尊敬的抗日名将:赵登禹。

赵登禹,字舜诚(一作舜臣,汉族。1898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杜庄乡赵楼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英雄赵登禹

7岁进私塾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两年后辍学。

13岁时,拜名师习武,打下了坚实的武术功底。

对太极、八卦、少林等拳术及刀、枪、剑、戟诸般兵器,都很精通,尤其善于徒手夺刀枪。

1914年,16岁的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因武艺高强,深受冯玉祥喜爱。

有一次,赵登禹与战友正在山下训练,一只猛虎突然从丛林中窜出。

赵登禹眼疾手快连开数枪,猛虎受伤,窜入江中。赵登禹跳入江中,擒住猛虎,并将其拖上岸。

猛虎虽然已经受伤,仍然垂死挣扎,咆哮反抗。赵登禹猛地跳到老虎背上,几拳下去,就打得猛虎彻底断了气。

围观的百姓,看到这精彩的场面,忍不住拍手叫好,纷纷称他是“现代武松”。

冯玉祥听说后也非常高兴,还叫人给赵登禹和老虎一起,拍了一张照片。

打虎英雄”的名号,就这样在军中传开了。

“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1933年初,日军又将战火烧到了长城一线。赵登禹奉命率领109旅,把守喜峰口阵地。

喜峰口之战,进行得非常惨烈。赵登禹部英勇奋战,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后来,弹药用尽了,赵登禹身为在场的最高长官,身先士卒,亲自拔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接连砍倒十几个日军后,他的左腿也负伤了。

卫兵立刻把衣服脱了,要给他包扎伤口,但赵登禹坚决不肯。

赵登禹一边挥刀杀敌,一边大喊:“腿部受伤只是小纪念,战死沙场才是大纪念!”

他的英勇,激励了在场的所有战士,这场激战持续了两昼夜,最终国军大获全胜:

共砍杀日军5000余名;缴获坦克11辆、装甲车6辆、大炮18门、机关枪36挺、飞机1架。

“喜峰口大捷”,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

这一战,终结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抗战军民的信心和勇气。

因此,国民政府为赵登禹特别颁发了一枚勋章,其麾下的109旅扩编成了132师,赵登禹升任师长。

日本的反应也极为激烈,日本评价此战为:“皇军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

1939年,日本发行的《大陆战史》中,则评价赵登禹是“白日下的噩梦”,由此可见,日军对赵将军的恐惧。

中国士兵,在夜色中,挥舞大刀的画面,一度成为日寇心中,挥之不去的“白日噩梦”。

1937年7月1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驻守在北平的赵登禹,临危不惧,指挥将士们与军训团学生队,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厮杀。

由于双方火力差距悬殊,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后,赵登禹率领的132师伤亡惨重。上级命令赵登禹,带领部队撤退到后方休整。

然而,由于叛徒泄密,日军已经抢先一步,在他的必经之路两侧设下埋伏。

当赵登禹乘坐的汽车经过时,突遭猛烈炮火袭击。汽车被炸毁,赵登禹也身负重伤。

赵登禹知道自己已经活不成了,看着周围流泪的将士们,安慰并鼓励他们说:

“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有何悲伤?”说罢就英勇牺牲了,年仅39岁。

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褒奖令,追授赵登愚为陆军上将。

1946年,北平各界举行公祭赵登禹、佟麟阁仪式。

公祭大会之后,何基沣奉冯治安之命到北平,将赵登禹灵柩,由龙泉寺起灵,运至卢沟桥以东2公里处的西道口山坡上安葬。

赵登禹墓于1980年,重建于卢沟桥城东关文子山。

墓碑正面镌刻着:“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1898-193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登禹之墓

1946年11月25日,当时的北平市长何思源,签发了《府秘字第729号训令》。

将北平市区三条道路,分别命名为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张自忠路,以纪念抗日英烈。

新中国保留了这三处地名,并沿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登禹路

1946年,为缅怀抗日将领赵登禹,将东关大街,更名赵登禹大街;

1981年恢复原名;

1985年10月,为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又改称“赵登禹大街”。

1952年,经冯玉祥夫人、卫生部长李德全提议,毛泽东主席,为赵登禹亲属签发了《北京字第捌拾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1980年至2003年,北京市和丰台区政府,又三次为赵登禹烈士墓整休、扩建和立碑,并列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1985年,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赵登禹将军塑像。

199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60周年之际,经北京市教委、市编办批准,将北京市大红门中学更名为北京市赵登禹中学。

2003年4月与嘉园小学合并为北京市赵登禹学校,赵登禹的女儿赵学芬,任名誉校长。

2009年9月,赵登禹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4年,北京市赵登禹学校,举行了赵登禹将军事迹纪念馆开馆仪式,以此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

岁月的流逝,淡化不了人们对英雄的怀念。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祖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赵登禹身先士卒,率领爱国将士,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与敌人生死相搏的英雄事迹。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世代相传,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