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6日《北京日报》的纪实栏目中,刊载了《我的中国心,纪录片世纪行过:张学良传和它的制作者》一文,台湾文史工作者郭冠英在第五届两岸媒体人峰会结束不久接受大陆媒体专访,在秋叶满园的地坛,用六个小时的时间重新摇开自己的历史,娓娓道来该片拍摄制作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幕后细节。
在这篇长达万字的采访报道中,郭冠英讲述了他是如何在二十初头的年纪第一次遇到张学良;如何在求学过程中,在当年台湾那些“机密禁书”里,通过知识累积与思辨,重新认识大陆;如何从朝思暮想与张学良谈话的门外到实现梦想成为张家常客的门内,最终拍摄完成口述历史纪录片,为观众奉献这部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精心力作。其个人心路历程,在访者笔下都有完整详实记录,此文用心之深、立意之远,不失为了解真正的台湾统派如何冲破思想禁锢,树立坚定的民族观、国家观的最佳素材。
2008年11月,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口述历史研讨会上,郭采君女士分享了她的父亲在拍摄《世纪行过》时的幕后故事。她和哥哥成了爸爸的“工具”,要兄妹俩学唱《松花江上》,并唱给张学良听,打动他被禁锢的心灵,希望他能回大陆家乡看看。
郭采君说,我爸爸不是学历史的,不是历史学者,他只是个中国人,想爱国,想知道我们国家的历史,知道他面对的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他要把握它。
谈到当时初衷,郭冠英曾在《张学良在台湾》书中提到,张学良回不回去,对我个人并无好处,也不再有何政治意义,我只是喜欢看喜剧,喜欢看到一出戏有个完美的结局,为它喜极而泣,掉几颗眼泪而已。当然,不止是我“而已”,掉眼泪的人会很多,中国这近百年的辛酸都会化在里面,甚至哭个不停,然后又破涕为笑。
“在最后一次访谈中,我把我二个子女带到他跟前,他们把刚学会的《松花江上》歌唱给他听,对两个小孩,要完整的唱完那首歌并不太容易,张先生静静的听完了,听完了“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他说:“好好”,然后做了个手帕兔子来抓我女儿的鼻子,那天他的情绪很好。给两小题了字“爱人如己。......我希望那首歌能将他带回东北,带回松花江边,与子孙后辈们同尝他那忘不了的白鱼滋味。然后,我希望他能到处到中国(大陆)走走,两岸也分别住住,在他启程时,我要送他这两句话:“松龄不必东北,成功仍可东南。”毕竟,那都是中国的土地。.....
因为不世的机缘,郭冠英得以走近张学良,促张回家,他期许的不是一个人的团圆,而是希望分裂的两岸早日团圆。但为此目标,他在台湾也曾惹祸上身、吃尽苦头。
2009年3月11日,民进党“立委”管碧玲质询台“新闻局长”苏俊宾,“新闻局”官员郭冠英以笔名“范兰钦”在网络发文,用 “高级外省人”、“台湾不是'国家',根本就是鬼岛”等语句。批评相关言论歧视“辱台”,煽动族群对立。
此事源自在2009年2月28日那天,郭在多伦多新闻组长任内,写下文章《是非魔痴228》,挑战了绿色史观,推倒了“台毒”神主牌,导致他遭万箭穿心,成为舆论众矢之的。他过去写过的文章,也都被拿来用放大镜检视。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更说,这是在散播“社会分裂的种子”。此事让刚刚失去执政权,士气低迷的民进党找到了反扑破口。绿委频上电视表演,恨不得极力渲染成2000万本省人与300万外省人的对立,蓝委们也随绿起舞,批郭成了一时风潮。
3月16日,“新闻局”宣布,已将郭冠英调离主管职,移送“公惩会”调查。绿营仍不罢休,认为是“重重拿起,轻轻放下”。多名绿委陪着管碧玲召开记者会,催促“公惩会”对郭冠英免职。隔天,国民党“立院”党团跟进谴责郭冠英,称无法接受仅将其调职。
事实上,“范兰钦”笔名文章无涉郭冠英公务员的头衔,这些文章只是在小范围传播,若不是绿营断章取义,上纲上线激起对立,根本不会引起关注。
在被绿视为挑动省籍问题的《绕不开的圆环》文中,郭冠英写下:
“我记得小时候从新竹上来,我们是'高级的外省人'哦,不知那次怎会是一个本省伯伯带我来台北。我来台北就想来圆环,那时东区还是稻田,101是敲敲打打、做枪炮兵工厂,根本是野外。到台北来不是去西门町就是去圆环吃。那位长辈给我叫了蚵仔煎,加了蛋,人间美味,那时。他看我吃得乐,很满意。”
文意本是指一个空军眷村出身的小孩子,从新竹被一个本省欧吉桑带来台北,在圆环吃个平价小吃,土包子的他当时就以为是人间美味。文中他用“高级外省人”来形容自己,完全只是文学上的自嘲而已,并无自夸或贬抑他人的想法。如果自嘲都不行,2002年,针对前一年爆发在高雄的“711水灾”,工务局长吴孟德在市议会接受质询,直接称“外省人来太多了”,时任市长谢长廷也没有将其撤职。绿色双标,莫此为甚。
而另一篇被认为有“大过”的《要圆梦、先醒来》文中,郭冠英又说,
我们(台湾)没有根本定见,根本没有定见。不知“为何而战”。因为争不过正统,干脆否定正统。.....台湾是叛.离的一省。……汉朔弃贼,自居为寇。大陆对台湾确实是仁至义尽,是台湾要“独”才使两岸僵住。
此文也没有脱离岛内宪制性规定的两岸立场,也是全台湾地区的公务员都该遵守的立场。更为吊诡的是,2008年10月,这篇文章还曾获得台行政部门专书心得征文奖,上网发行供全台公务员研读,奖金五千元。半年后,因为绿营煽动,在私下博客笔名发表的同一篇文章,又被定“有罪”,还要移送“公惩会”,标准何在?
至于讲“鬼岛”,陈水扁过去讽赵少康时,也曾引用张学良的诗句脱口“人何寥落鬼何多”。这次民进党见猎心喜、祭出“政治正确”的大帽子,他们当然不是只针对郭,而是要以此否定乃至摧毁蓝营重返执政的正当性。
2009年3月23日,“新闻局”召开考绩会,对郭冠英先行予以停职处分。因郭当天专访承认自己就是范兰钦,“新闻局”下午两点再召开考绩委员会又宣布:郭冠英因言行不当、蓄意欺瞒,予以两大过免职处分。“公惩会”于同年9月决议,将郭冠英撤职,停止任用3年。
台湾学者石之瑜谈及此事,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郭以为蓝营执政之后,对于“台毒史观”的批判应该可以重见天日,于是把压箱的宝贝倾巢而出,引发注目,他没有想到自己触犯的不但是民进党的禁忌,也困扰了为了选票而已经愿意泰半接受“台毒史观”的蓝营领导者。对民进党而言,一言以蔽之,绿营要斩除郭冠英,乃是要摧毁范兰钦,而摧毁范兰钦,正是为了“台毒史观”留下最后一点面子。
撤职三年期满,2014年7月,郭冠英回任台湾省政府,得以获得复职后退休。监委钱林慧君在卸任监委前,严酷的对郭依法任职一事大肆攻讦,扬言就算不再是监委,也要跟郭冠英纠缠到底。2016年2月4日,郭退休申请案遭铨叙部退回,此后保训会复审再驳回,直到进入行政诉讼,2018年9月,郭冠英胜诉确定,全案定谳。
因为民粹当道,郭获得退休资格,自2009年算起拖了五年。得领退休奉又被延了四年,更不要说当中还要历经排山倒海的抨击、批判、羞辱和不屑的谩骂,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他捍卫了岛内宪制性规定的两岸立场,要坚定做一个中国人,他成了蓝营执政时期的牺牲者。
而这起在国民党重返执政隔年发生的事件,让在野党看破了蓝营在拨乱反正问题上的却步,郭冠英遭祭旗也成为民进党吹响反扑集结号的开始。从“太阳花”、“反课纲”,一波波更大规模的抗争接踵而至,不只动摇了蓝营的执政基础,也给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不只影响的是郭个人的际遇,更是日趋尖锐的“统独”矛盾在岛内社会的集中投射。
时至今日,当一些岛内舆论仍在向大陆予取予求,却鲜少反思“分离主义”才是引起两岸对立对抗的根源,郭冠英的遭遇便是对这些掩耳盗铃、似是而非的乡愿观点最为有力反驳与回击。正如他当年前写下的,大陆对台湾确实是仁至义尽,是台湾要“独”才使两岸僵住。如今听来,仍然掷地有声。
从记录张学良的历史,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影像素材,到自己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见证,郭冠英仍在努力着,等待由悲转喜、破涕为笑的故事结局,那定是属于两岸中国人的家国团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