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9日,"与世界文明对话:‘一带一路’国际手工艺展览"开幕式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UJ美术馆举行。展览以"海上繁花"为主题,呈现全球手工艺的蓬勃发展,彰显中国非遗之美。
展览分为三个展区:海上繁花、万物共生、生生不息,展品包括绣片、剪纸、缂丝、风筝、年画、银壶、紫砂壶等中国传统文化项目,以及青海果洛牦牛绒、山西布老虎文创、非遗国潮帆布鞋等非遗跨界产品。
此次展览吸引数十位非遗传承人参与,囊括3个国家级项目及5个省市级项目,还有9位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师生参与。其中,作品"航天绣片"来自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绣研修班)",是我国首次登上太空的刺绣作品。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交融共进。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以此为契机,与世界文明对话:"一带一路"国际手工艺展览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是上海市委外宣办组织开展的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重点项目,意在鼓励支持中华文化的国际推广,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进世界。
展览计划第一站来到大西洋与印度洋交汇的美丽国度南非,举办开幕式、主题展演、产品推介会以及展商交流沟通等。系列活动由上海大学、约翰内斯堡大学主办,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约翰内斯堡大学美术馆UJ Art Gallery承办。
当天开幕式以充满热情的歌舞表演拉开序幕,生动展现了中非文化的多彩与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非共和国大使馆公使李志刚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珍贵财富,中国和非洲都是文明的发祥地,在历史和文化交流上有着深厚的渊源。"一带一路"国际手工艺展览展示了织布、刺绣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南非充满智慧与艺术价值的古老文化产生了独特的共鸣。他表示,南非和中国在教育、文化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期待中南两国能进一步深化文化交流,丰富文化合作,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作出贡献。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文化是连接各国人民的重要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既承载历史,也展现当代创造力。本次展览通过展示中国非遗与手工艺作品,弘扬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互学互鉴。他强调,高校有责任为非遗保护和国际传播搭建平台,并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深化与约翰内斯堡大学的合作,为青年学子创造更多实践机会,为中南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约翰内斯堡大学艺术设计建筑学院执行院长费德里科·弗雷斯基认为文化遗产并非静态的,而是充满生命力、不断发展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具有激发新想法、促进沟通与交流的潜力。"希望本次展览中的展品能够启发大家继续探索自己的文化传统,拥抱协作与创新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据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介绍,展览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与沿线国家的文明交流互鉴,创新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形式,并通过非遗展示深化国际艺术文化合作。
在访问南非期间,上海大学与南非金山大学签署了两校战略合作MOU,以共建"中非艺术研究中心"为纽带,带动双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生互访和学术品牌打造等系列合作内容。金山大学是非洲一所历史悠久、学术声誉卓著的综合性大学。后续,上海大学还将与约翰内斯堡大学座谈交流,推动进一步的合作。
文化能够连接心灵,艺术可以沟通世界。"与世界文明对话:‘一带一路’国际手工艺展览"还将前往哈萨克斯坦、瑞典、土耳其、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等,让世界听见中国艺术之声,不断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文化新乐章。
作者:李婷
文:李婷图:主办方编辑:宣晶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