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庆丰街小学是温江老城的一所百年老校。这所小学总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学校发展中的“戒尺”,低调且踏实地服务着每一位学子。

校园里,孩子之间难免有一些“摩擦”,却让有的孩子“恼怒”了起来。一次偶然的课间观察,让校长张春田注意到这个孩子。他开始思考:是什么让孩子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张春田请老师们“追踪”这位学生,不仅观察孩子的在校情况,还要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日常情况。经过一个月的调研,教学经验丰富的张春田给老师们分析: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原件清晰度不够,复印件很难增色。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一样,应该充当的是一个孩子的容器,去协同包容他们。

庆丰街小学老师陪伴学生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庆丰街小学老师陪伴学生阅读

面对这些该做些什么?如何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又如何将科学的育儿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教20多年,张春田见过太多因为教育不当,留给家庭的遗憾和绝望。而教育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办法重来。张春田开始琢磨,怎么走进家长的心里,去改变一些并不科学的育儿观念?”

他决定成立学校家庭教育小组,用大家“离不开的手机去“浸润”“捂热”每一个家长。让他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也能接收到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

短视频尚未于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两年前,张春田决定利用微视频课来传递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们“更新观念、换新认知,激活科学育人的新思维”。

怎么做?起码要达成四个要素:有专人负责、不间断的、定期的、免费的。

于是,自2022年3月起,学校每周推出一期主题不同的“教子坊”微视频课。从《家庭的觉醒》到《站在孩子身边,是家庭教育最美的姿态》,再到《健康的心理从沟通开始》……每一期视频都力求通俗易懂,直击家长育儿痛点,吸引家长的眼球。

“教子坊”102期视频合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子坊”102期视频合集

从第一期到如今的102期,这些视频不仅涵盖了亲子沟通陪伴、品格培养、学习力培养等六大方面,更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为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育儿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摄视频,文案与脚本至关重要。谁来担此重任?

“我来!”学校晨曦电视台的资深主笔,语文老师李玉焘主动请缨。然而,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校长对内容提出严格要求:内容要简洁明了,还要不失深刻。“我们的视频是传递科学育儿理念、构建家校沟通的桥梁,文字必须精雕细琢。”面对高要求,李玉焘开始埋头苦干,查阅资料、构思话题、精心撰写,力求做到最好。然而,文案提交后,却因冗长、语言不够贴近家长而被驳回。

从此后,李玉焘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甚至熬夜写稿,从自信满满到自我怀疑。她努力从生活中挖掘贴近家长心声、激发孩子兴趣的话题,却每次提交都屡遭“毙稿”。

“这次,一定要通过!”她暗自鼓劲,一段段文字跃然屏上。然而,等来的又是一次“毙稿”,因为语言还太说教、因为内容还不够通俗……她很多次暗下决心:再也不写了!但第二天评论区看见家长留言:“你们的视频,我们真的爱看,也愿意跟着学,希望一直更新下去。”又给了她重拾编辑的巨大动力。

“放弃与重拾”成为常态,李玉焘历经102期文案与脚本的创作,前后被毙稿600多次。过程中的痛苦与幸福交织,她难以言表,只知自己已成长为一名非专业的“主编”。她说,这份坚持,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是。

从创意提出,到李玉焘担任主笔,信息科技教师邱云婷肩负拍摄与剪辑的重任,语文老师杨铭也变身主播,心理教师王敏成为“热线”,到今天,全校135名教师迅速集结于“教子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内,教师团队从旁观者转为挑剔的审视者,财务等后勤人员也积极参与,他们对主播的语速、表情、着装等细节提出改进建议。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则更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心理动态,记录并提交给“教子坊”作为选题灵感。

校外,“教子坊”破速辐射从庆丰街小学的2000余家长,到非温江区众多家长的关注,他们开始在评论区留言,寻求帮助,建言献策。

从最初的一个念头,谁也没想到,这个创意成为家校共育生态的新变化。

也正因如此,“教子坊”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对自己设定了极高的标准。“一段仅三分钟的微视频,虽看似简短,但任何一个动作、表情或语气的不到位,若无法有效‘触动’观众,都可能导致整个作品推翻重来。”

邱云婷与杨铭对自己设定了极高的视频拍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云婷与杨铭对自己设定了极高的视频拍摄标准

一次高温假期,邱云婷在家中剪辑视频时,发现杨铭的一个表情不够自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两人当即决定返回学校重新录制。而利用课间的零星时间,甚至不惜牺牲周末休息,也成了常态。李玉焘幽默地说:“每一期视频,都像是经过多次流产(打磨与调整),终于盼来十月怀胎,才得以呈现的。”

从1个人到135位教师,从学校家长到区以外家长关注。就像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说的那样:当一位教师意识到自己已经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那么,教师将获得无穷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现在这份力量不仅是局限于学校和家庭,还联动了社区以及更多社会力量。

为了丰富画面,她们从室内搬到了室外,从校内走向社区;为了提升效果,她们在学校招募演员,将镜头伸向了学生家中;为了丰富话题,她们走进了养老院,走进了交警大队,走进了社区公益活动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年的推送,原先显现的问题已逐渐消退,家长调查问卷反馈的问题数量明显减少,家长们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这本是值得庆贺的好事,却让“教子坊”微视频团队在选题上遭遇了瓶颈。

2023年年初,张春田“顺水推舟”优化家访机制:新生入学前进行全面家访,针对特质学生实施定期家访,同时确保每位学生家庭都能得到逐一访问。为什么这么做?一为深入家庭挖掘那些潜藏的家教难题,一为真实地进行“家校协同”。截至目前,视频小组携手各班级班主任,已累计探访学生家庭逾2000+次。

校长张春田(左一)与“教子坊”团队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长张春田(左一)与“教子坊”团队的合影

在家访中,他们看见了很多新的细节,比如“父母之间不能好好说话,话不投机互相揭短,怎么办”,学校进行细致分类,并制作成微视频供家长学习。同时,学校邀请专家举办系列公开课,以每月一次的讲座、沙龙及个性化辅导等形式,助力家庭教育向更专业化方向发展。

对于在公开课中仍感困惑的家长,学校又特别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咨询预约”服务专栏,专注于提供“心理咨询、学习指导、亲子沟通、习惯培养”四大领域的“一对一、面对面”定制化服务。

这一系列举措如今已整合为“教子坊”家校共育体系。两年来,该体系推出的“微视频课程、专家公开课、个性化门诊课”有效打破了家校合作的传统界限,构建起了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