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都说,没有羊肉的冬天,就像没有酱鸭、酱肉的新年。

入冬后,羊肉在杭州人餐桌上出现的频率直线上升。在杭州,羊肉分为东西两大流派,余杭仓前街道掏羊锅的冷板(白切)羊肉,属于“西冷”;临平运河街道的各家红烧羊肉则属于“东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派各有自己的“铁粉”——比如橙友“王小玉”就说,“每年余杭掏羊锅开始,亲家就会专程去余杭买一大块煮熟的白切羊肉来两家分”;而橙友“新莲”则是红烧羊肉忠实爱好者,“软烂鲜香,不腥不膻,吃到连汤汁都不剩。”

上次记者采访杭州本地甘蔗的时候,就听说杭南村的红烧羊肉也是一绝,每年中秋节前后就会起灶炖羊肉,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天,仅他们村里几个大户,一个羊肉季就能用掉毛20万斤羊肉。尤其到了春节前后,每天5点村民就会起来开灶,一锅羊肉接着一锅羊肉地炖,灶火一直要烧到凌晨一两点才会歇歇。难怪临平人敢打趣说:“没有一只羊能站着离开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烧羊肉配白米饭,绝了⬆️

红烧羊肉的关键在火候

前两天,记者约了杭南村职业经理人田妙萍,打算去村里偷学几招烧羊肉的诀窍。

入村第一站,是杭南羊肉大土灶。还没进门,就被门口一大堆扎好的秸秆和木柴吸引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妙萍介绍说,现在村里还一直保留着用土灶、木柴和铁锅烧制红烧羊肉的土方法,所以村民会提前把玉米、大豆、甘蔗等农作物的秸秆晒干留作引火用,木柴则留着烧火。可惜的是,他们这里刚煮完一锅羊肉,正是休息时间。

杭南大土灶的红烧羊肉正在冷却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南大土灶的红烧羊肉正在冷却中⬆️

于是马不停蹄地去了第二站,周氏羊肉大土灶。一进门就是一股迎面而来的羊肉味,让人闻着都流口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气不错,土灶台上正炖着一大锅羊肉,呼呼地冒着白气。负责人是一位年轻的“00后”,小周说自己今年大学刚毕业,还没来得及找工作,就被爸爸周荣经叫回家帮忙。他家红烧羊肉的技艺可以说是从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他爸爸是第六代传人,自己算是第七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烧羊肉的配方并不算什么秘密,主料就是湖羊、酱油、黄酒、白糖、生姜,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火候的掌握,“火大了容易焦,火小收不好汤汁,也不能炖太久,炖过头也不好吃……”用木柴也是因为柴火加热更均匀,不容易烧煳。什么时候火大,什么时候火小,则全靠人的经验判断。眼下负责看火的就是他姑父李师傅,他已经烧了30多年的红烧羊肉了,“这可是冬天美差,不用出钱,就能烤火,还能挣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师傅回忆说,在他小时候,村里几乎家家都养着羊,“我七八岁,就开始帮家里捉(割)羊草了,人小背不了大筐,就背一个特制的小筐。”那时候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村里办喜事,“喜宴上是一定要摆一盘红烧羊肉的,不摆不上档次。”随着城市的发展,村里现在已经不再养羊,但爱吃红烧羊肉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如今村里办喜宴,中午这顿喜宴红烧羊肉甚至会上两盘,晚上的正宴海鲜再多,也得有一盘红烧羊肉。

湖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

如今杭州人能吃上肉嫩皮细多膏的湖羊,还得感谢宋高宗赵构。据史料记载,湖羊的祖先原在胡地(古代胡地主要位于我国北方和西北方,包括今天的内蒙古、蒙古高原等地区)。南宋迁都杭州后,胡羊才随着南下的居民被携带到了江南地区饲养,久而久之“胡”便成了“湖”,成了一种仅产于杭嘉湖地区的白色羔皮羊种。南宋嘉泰年间谈钥编撰的《吴兴志》就有记载:“安吉、长兴接近江东,多畜白羊……今乡间有无角斑黑而高大者曰胡羊。”白羊指山羊,胡羊就是说的湖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批临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里,就有一项是红烧羊肉传统烹制技艺。在第三站万士达红烧羊肉店里,记者还看到了一份临平区文广局授予杭南村村民周根平的“红烧羊肉传统烹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士达刚出锅的红烧羊肉⬆️

虽然,如今大多数人都没办法开土灶用柴火炖红烧羊肉,不过,记者还是偷学到了一招,炖羊肉的时候,可以放几节杭州本地青皮甘蔗的甘蔗头,去膻味的同时,还能增加一点甜度。最后,开锅时,一定别忘了撒上一把大蒜叶,和羊肉一起入口,甜香中自带着微微辣,暖意立马上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橙友们,你觉得杭州哪家红烧羊肉烧得好吃呢?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宋赟

编辑 肖旭

审核 张倩 林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