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将骨灰盒带回,并嘱咐身边的人说道:“我要将这个骨灰盒保留起来,等我去世后,就用这个来装我的骨灰”。身边的人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什么?”,邓颖超回答:“这个骨灰盒还可以用,扔掉太可惜了,虽然钱不多,但是也要勤俭节约。”这样一个小细节,特别体现出“邓妈妈”的人格魅力。

1992年,邓颖超去世后,便按照她的遗愿将骨灰装进保留的骨灰盒里面。在弥留之际,有很多受过周邓恩惠的人来看望邓颖超,包括后来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当生活秘书赵炜向她报告时,邓颖超低声喃喃说:“李鹏……”,便再无话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丧讯传出 故人惦念

“平生做好事,逝后有余德”。1992年,邓颖超去世的消息从北京传出,周恩来纪念馆的研究室主任秦九凤闻讯彻夜未眠,第二天便在纪念馆摆下灵堂,为想要祭奠邓颖超的人提供便利,引得无数人前来聊表哀思。

秦九凤的心愿是能够进京惦念,但是中央按照邓颖超的遗言,决定“丧事一切从简办理”,那么从官方渠道祭拜便也成为了一种奢望。秦九凤转而联系到周总理的侄儿周秉钧,获得以普通朋友进京悼念的机会。

秦九凤等人连夜赶到北京,在西花厅,秦九凤等人在悲痛的哭泣声中祭拜邓颖超。7月17日,众人在一片哀乐中送别邓颖超。按照她生前的遗愿,与周恩来一样,将自己的骨灰撒进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理走后 孤身一人

1976年,周恩来总理去世,作为结发妻子的邓颖超深受打击,悲痛万分。但是邓颖超深知,自己的肩上还有重担。在毛主席的推荐下,邓颖超出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披荆斩棘,这也算是延续周总理的遗志。

邓颖超的职位晋升,随之待遇也得到提升。按照规定,邓颖超可以更换一辆新车作为出行工具,也可以增加警卫员和秘书的数量,但是她都拒绝了。邓颖超讲,“虽然职位变动了,但是初心不能改变,不能因为职务提高就产生特权主义思想”。

邓颖超年龄渐长后,疾病也随之增多。她主动给中央写信,在自己死后,不要铺张浪费,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等。邓颖超向生活秘书交代,自己死后直接用周恩来的骨灰盒,减少经费支出,老一辈艰苦朴素的作风让人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无后代 孩子无数

周总理和邓颖超一生没有要孩子,这也成为国人感慨万千的遗憾。毕竟如此优秀的两位先辈,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有所成就。不过,他们两个将这份爱与关怀给予了更多的孩子们,这也让他们成为大家口中的“周伯伯和邓妈妈”。

周总理和邓颖超收养或者照顾过很多的孩子,先烈孙炳文的遗孤孙维世便是其中之一。在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抚养下,孙维世成长成才,成为一名俄语翻译。

战争总会有牺牲。李硕勋在英勇就义后,周恩来和邓颖超对他的儿子李鹏照顾有加,经常带着李鹏到周公馆居住,给予李鹏悉心的照顾。以至于在李鹏就任总理后,经常回忆起往事,感恩两位对他和其他烈士子女的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元旦,邓颖超在众人的精心准备下,“极不情愿”地度过最后一个生日。同年7月,邓颖超在病房里等待着最后的归宿。得知邓颖超已经到了最后的弥留之际,李鹏及夫人抛下工作立刻前往医院探望,但是,两人在去往医院的路上,邓颖超便永远闭上了眼睛。在最后时刻,据生活秘书赵炜回忆,当他向邓颖超报告李鹏正在来的路上时,邓颖超带着微笑,艰难地说出最后两个字“李鹏……”便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