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改造后的新宁路。闫鸿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改造后的新宁路。闫鸿 摄

呵护城市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需要放在首要位置!

燃气、排水、供水……这些与民众生活密不可分的城市基础设施,就像人体的“神经”和“血管”,它们是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被誉为“城市生命线”。

近年来,西宁市“城市生命线”改造接续推进!为根治积水内涝、道路塌陷等“城市病”,保障“生命线”安全,今年全市共实施地下管网改造项目31个,改造155条道路地下管网,目前已完成141条。为了把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降到最小,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建设部门把需封闭施工道路由155条大幅压缩至50条,其余道路采用夜间错峰施工模式。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网安全,持续将地下管网综合改造列为我市“重点民生实事”,着力推进、并大力开展。

西宁市主城区地下排水管网多建设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年久失修急需加快进行更新改造。”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短时间内封闭施工给市民出行造成了不便,但从长远考虑,补齐城市地下管网短板,推动解决城市内涝、供水管网漏损、燃气管网事故等突出问题,这是造福百姓、保障城市健康安全运行的好事情、大事情。

探访工地:

看进度问情况解疑惑

“眼下,我市海晏路、黄河路等道路仍然在施工,这是在实施什么工程?”“今年一些道路都开挖施工了,这些工程对我们老百姓的好处有哪些?”“啥时候能完工?进度能加快些吗?”……

近期,东关大街、南山路、祁连路等多条主干道或全封闭、或半幅封闭施工,公交改道、出行不便,诸多疑问在市民心间涌起。带着市民疑惑,记者深入施工现场与相关部门,探寻正在大力推进的道路施工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开启城市崭新未来的“焕新密码”。

现场见闻:

杜绝隐患地下管网改造全力推进

11月28日,在城北区祁连路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打桩机正有条不紊地由东向西拔除基坑内的钢板桩,两排直径约1米的商砼管已然铺设完成,静卧于基坑之中。“这些钢板桩的作用是稳固基坑两侧,防止周边土地塌陷,如今东半段施工完毕,钢板桩便可以拆除了。”该项目一标段现场管理员高奇耐心地向记者解释说:“新的地下管网相较于原来的,优势显著,不仅排水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实现了雨污分流,雨水和污水分别通过不同管道排放,这为雨水的再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高奇还透露,整个项目全长2180米,目前已完成1400余米,原本655天的工期,通过积极抢工有望压缩至500天。

究竟为何主干道纷纷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造模式?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主城区地下排水管网建成年限早,岁月的侵蚀使其老化严重,急需全面更新改造。

据介绍,今年西宁市共实施地下管网综合改造项目31个,改造155条道路地下管网205公里(目前已完成141条,正在实施14条),其中:排水管网137.8公里、燃气管网44.3公里、供水管网19.7公里、供热管网3.5公里。同时,围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整治排水管网混错接959处、管网缺陷628处。目前,南北大街、建国大街、南山路、海湖路、昆仑大道、南川东路等一大批地下管网和道路整治项目已建成恢复通车,海晏路、黄河路、祁连路、长江路等地下管网改造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实施。据了解,我市以新型城镇化五年行动计划为契机,用足用好“两新”“两重”等中央政策支持,加快市政基础设施补齐短板、提质增效。

“起初,西宁对市区内多条道路同时施工深感不解,看着好好的道路被开挖,内心满是疑惑。然而,当了解到这是为了更新城市地下管网后,我逐渐理解了这一举措的必要性。这一系列施工,是西宁基于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而开展的重要工作,它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老西宁人齐建忠感慨地说道。

施工“阵痛”:

只为城市“畅行”未来

历经11个月的昼夜奋战,城西区新宁路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及道路整治建设项目圆满竣工,并于10月4日顺利通车,比原定计划整整提前了46天。

记者在新宁路与五四大街的交会路口看到,崭新的道路平坦宽阔,路口车道还增设了一条右转车道,车辆通过率显著提高。“作为市级重点项目,新宁路项目自开工以来就面临着工期紧张、工程量大、交通压力大等诸多重难点问题。”项目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抢抓工期、确保质量、稳步推进进度,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投入多台大型机械设备,推动多作业面同步施工,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虽说施工期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交通拥堵,但今年暴雨来袭时,新宁路改造完成的路段并未像往年那般出现积水现象,这充分彰显了老旧管网改造的显著成效。”家住附近的市民王丽萍欣慰地说道。

“从城市发展的漫长历程来看,随着西宁的不断发展进步,早期建设的城市道路与管网系统已难以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需求。城市地下的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管网犹如城市的‘血管与神经’,是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核心要素。”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下的更新改造工程势在必行!为了根治积水内涝、道路塌陷等“城市病”,我市全力以赴,对众多道路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改造。

想方设法:

全力减少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施工给市民带来的不便,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遵循完成一段保通一段的原则。此外,还积极协调公交公司增加途经冷湖路方向的公交线路,与交警部门共同商讨解决周边群众停车难题,并制定了完善的应急保通措施。在沿线各小区出入口位置,设置活动式围挡并设门,前期走访时发现其中两个小区内有3户病重患者,我们专门将应急通道大门钥匙配发给病重患者和小区保安,确保紧急情况下生命通道畅通无阻。”海晏路雨污水及燃气管网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负责人陈彬详细介绍道。

距离完工还有33天!记者在海晏路雨污水及燃气管网项目现场看到,醒目的倒计时牌挂在工地大门口,尽管天气寒冷,但施工现场依旧机械轰鸣,数十名工人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项目负责人介绍,海晏路项目新建污水管道1474米,雨水管道1879米,改造燃气管道1950米,同时对沿线2处雨污水混错接点进行了有效整治。该项目于9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分四段依次施工,完成一段便保通一段,目前仅剩最后一段,预计12月15日即可完工,相较发布的封路通告提前15天完成施工任务,并恢复道路通行。

西宁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将道路施工对市民的影响降至最低?

“我们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举措,会同多部门对中心城区占道施工项目进行统筹规划,精心优化交通组织方案,竭力避免重复、集中开挖。在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主动与沿线各方深入沟通,广泛收集需求建议;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加班加点推进,并依据拥堵情况及时灵活调整。”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优化整治方案,需封闭施工道路由155条大幅压缩至50条,其余道路采用夜间错峰施工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周边路网,设置临时便道等,全力保障重点区域应急车辆与居民的出行需求,在施工时序安排上巧妙避开重大节会等特殊节点。新宁路、西大街等项目提前建成恢复通行,便是西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努力平衡发展需求与市民生活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