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师利国
生长在大山沟的我,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着天,过着平凡而枯燥的生活。我不清楚他们年轻时,是心甘情愿还是生活所迫。但我知道他们十分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可他们不敢奢望,认为这是命运安排,无法超越,心甘情愿的在封闭落后贫穷的农村住一辈子,只能默默地接受这残酷的现实。
他们战酷暑,斗严寒,为几个不值钱的工分而拼搏,为活命而努力。即使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没白没夜的勤奋,也难以维持最简单的生计。
难道他们不知道苦吗?回答是否定的,可又有什么办法改变命运呢?只能选择认命。是他们不努力吗?不是,这与努力没有一点关系。是他们不聪明吗?不是,这与是否聪明一点也不沾边。你想想,所有靠种地为生的,普遍为吃发愁,为穿苦恼,这就说明与努力聪明毫无关联。
有人会问,条件这么艰苦,劳动与回报不成正比。那么为什么不选择离开此地呢?我告诉你那是八十年代前,人口还不能流动。问问生活在农村老人,改革开放前,有几个人去过县城,有几个人坐过汽车,有的一辈子汽车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火车飞机了。
我就生活在这样的贫穷家庭里,小的时候除上学外,不是砍柴就是打猪草,等到能下地干农活时,主要工作就是学种地。
父亲曾跟我讲:“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不学会种地就寸步难行”。我知道父亲是为我好,也努力想好好学,决不辜负老人的期望。可是,无论干什么农活,心总是静不下来,我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让他们看不起我,更不能让他们知道我心中有情绪。我也选择过逃避现实,可无处可逃,硬着头皮去适应现实。
我记不清是哪一年,也记不住是十几岁。大队教小学的民办老师詹传美找到我说:“大队要组织广播宣传,由我俩负责,主要任务是每天下午,到三个小队收集好人好事,用广播的形式播出去,特别优秀的事迹稿件送到公社广播站”。并顺手交给我一个铁皮制作的喇叭。
我说:“你要告诉队长才行,我不能做主,到时不记工分怎么办”。
詹老师:“这你放心,书记会讲的”。
从此以后,放学回到家,就去找詹老师一起到各小队宣传好人好事,晚上回家写稿子。写宣传稿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为此我下了一番苦功,尽量把好人好事写丰满,真正起到宣传教育引导作用。
刚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别人都在出力流汗,我却站在山头上,面对他们念稿子。也有人议论,不出力也可以挣工分。有一次我到一个叫妖婆山的地方,看到上百人修梯田的场景,我连夜创作三句半《妖婆山上红旗飘》,大家听后十分高兴。
第二年公社推荐我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报道员培训班学习,这对我的触动很大,也很珍惜学习机会。也有人说,农村娃种好地就行了,如果不安心种地就会被人瞧不起。
我也责怪自己,本是农民的孩子,可又不愿意种地,本是贱命又不想吃苦,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一系列的问号缠绕着我,无法理出头绪。也有人说:“农村娃唯一出路就是好好学习,只有学习好了才能有机会出去”。父母长辈也是这么告诉我的,我也明白这个道理。
说起上学,对农村娃来讲也是辛苦的事。早上没亮就要出门,翻两座山趟五条河。早上放学回家吃早饭,来回必须小跑,否则就会耽误上课。遇到下雨河水上涨,只能望河心叹。学校建在大山坡上,人工修建了一个操场,操场下面就是悬崖峭壁。可想而知教学条件如此艰苦,教学质量如何我无权评价,也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论六七十年代的教育。
正当我满怀信心准备上高中时,政策突然有变。不是你想上就可以上的,必须要经过学校推荐,这可以理解,推荐学习好的。还有一个是大队推荐,这个推荐无非就是盖一个大队公章。这一关我没有通过,论学习自我感觉不错,论成分是贫农,论个头属于正常。什么原因我现在也没弄清楚,就连教师也不明白。其实我也不想弄清楚,假如弄清楚了可能更让人生气。
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也无处诉说,就是想诉说,又不知从何处说起,弄不好,听的人也会一头雾水。没学上,只能种地,可心又不甘。此时我留恋儿童时期的无忧无虑,觉得长大后困惑太多,多得让人招架不住,烦恼也增多。若干年后我找到了答案“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长大了就应该承受生活的磨难,尝人间苦辣酸甜,品生活百味。
稻盛和夫在书中写道:“上天绝不会给我们一个四平八稳的人生,一定会给我们各种各样的考验,让我们在应对考验中度过一生。是积极面对还是消极对抗”。“积极面对考验的人,就能开拓人生,取得进步。相反,消极面对,就会陷入悲惨的境地。而悲惨的人生又会进一步损耗人的精神,使人更加消极,更加萎靡不振”。多么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可惜当时我不知道这个道理,也不会领悟其中的道理。
为了躲避现实环境及众人眼光,我选择派工去修竹柳公路九华山段。虽然逃避了多数熟人的眼光,但体力劳动让我无法接受,恶劣的环境让人喘不过气来。好在同事们看到我年龄最小,处处给予关照,多多少少给了我一丝丝安慰。
我也在反思,种地不是我的目标,外出从事体力劳动又不符合心愿。长此下去,将来生存都是困难。我自己问自己?也向老天发问?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难道种地当农民就是归宿吗?
记得当时有人责怪某个人,我听得清清楚楚,看似在讲别人,其实也在讲给我听:“生在农村贫民家庭,又没有念多少书,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这山望到那山高。要怪只能是生错了地方,投错了胎。你可好,生在贫困家庭,思想却不平庸。要学会认命,面对现实”。这简直就是讲给我听的,说到了要害,讲到了痛处。当时我的脸红一阵紫一阵。
事后我又在狡辩,难道不想在农村待一辈子有错吗?想跳出农门是不务正业吗?谁不想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后来我多次努力争扎,寻找机会,但都碰的头破血流。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现实比想象的不知残酷多少倍。跟我同龄人也和我一样苦苦挣扎,很多都被现实打败。
后来我选择参军,这也是农村年轻人跳出农门的出路之一。说实话,当年选择走当兵之路,没有过多的想法,更没有什么理想抱负。只是觉得到部队可以吃饱饭,暂时脱离农村。抱有侥幸心理,走一步看一步,听天由命,也许哪一天老天开眼,给我一个机会。不走出大山,也许永远也没有机会。临离开家乡时,很多亲人叮嘱了我很多,归纳起来就是鼓励鞭策争气。
但我心中清楚,谈何容易。到了部队才知道,部队可是藏龙卧虎之地。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还要适应东北寒冷的冬天。尤其是尽快适应部队的紧张生活节奏。其实,如果仅仅是吃苦,对我们生活在农村人来讲,这根本不是问题。
虽然都是年轻人,但城乡差距太大了。我不是贬低农村年轻人,见识的太少了,知道得太有限。说了不怕你笑话,我当兵走时农村还没有通电,更别说电的原理知识。第一次班里换电灯泡,紧张得要命。第一次渴汽水把自己呛到了。第一次吃冰棍,觉得太好吃了。第一次见到香蕉,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的用雪花膏擦脸,我感到很新鲜,男人还用这个吗?很多人佩戴手表,我十分羡慕。文化知识的差别就更大了。
了解这些情况后,我感觉自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比当兵前的压力还大。没到部队前,有井底之蛙之感。到了部队才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如此之大。为此我苦恼过,烦躁过。我们一起来到连队的有四个人,我私下找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力争尽最大努力缩小差距。
当兵时也想到了,当几年兵复员回来,如果有关系可以安排工作,没关系只能继续种地。很多城市兵和有关系靠山的农村兵,也不想离开家乡几千里。如果我有靠山,同样不会在部队。
开弓没有回头箭,“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对于一个不想务农,选择当兵同样没有回头路。别人觉得部队艰苦,但我不认为。有句话叫:“骑马莫怕山,行船莫怕滩”。只要心中有信念,干你喜欢干的事,就一定干好。有人说,无论你在地方是什么样的青年,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乡,到了军营,似乎有一夜长大之感。因为这里没人给你打理日常生活,一切都靠你自己。很多事需要你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曾多次听到一位老班长讲:“部队就是一个大熔炉,是锻炼人培养人的地方。职业就是保卫国家,必须要有铁的纪律。无论你在地方干什么,多么有本事,到了部队就要守这里的规矩。是龙你盘着,是虎你卧着。只要你有能力有才华,必有用武之地,部队又是一所大学校,所学的东西让你终生难忘,终身受益”。
我觉得老班长讲得很有道理,也很有哲理。三年的连队生活,看似平静,背后的付出和努力只有自己知道。
很多战友当两年兵请假探亲,有的三年回去。我却等到第四年才第一次请探亲假,是我不想家吗?不是,特别想家,不知躲在被窝里哭了多少,尤其是过年过节十分强烈,恨不得马上回到父母身边。
三年后我被提升为排长。排长官很小,但也是军官序列之一。但区别在于转业回地方可以安排工作。这对我这位农村兵,是多么地幸运。说实话,我激动得睡不着觉,现在想起来也真是没出息。
说实话,当兵第一年津贴6元,第二年7元,第三年8元。哪里有回家路费,很多人回去也是家里支援的。我不想让家里操心,父母也没有钱支援。当干部后工资提高了几倍,可工作原因也脱不开身。
当排长期间,部队又送我上军校学习。这真是天赐良机,作为农民的孩子,一定抓住机会。我又重新找回上学的感觉。
我从没有想到在部队一干就是十几年。回到地方又是三十几年,如今已退休。闲暇之时,也常回忆自己所走过的路,才知道什么叫艰辛,有人说,登过一些山,才知道什么是艰难;踏过一趟河,才知道什么叫跋涉;经过一些事,才知道什么叫经验;阅过一些人,才知道什么叫历练;读过一些书,才知道什么叫财富;当过一次兵,才知道什么叫大熔炉;远离家乡时,才知道月是故乡明;找到了人生真谛,才知道什么叫幸福。生活百态,甜酸苦辣咸各有滋味,全靠自己去品味。
仔细想起来,贫民生活其实很简单,别想得太复杂,不存在什么套路模式,也不需要彩排。因为你的奢望没那么高,你的追求没那么远,用平庸的心态看待自己,所以烦恼就会少一些。
但承认自己平庸其实很难,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年轻人又有谁服输呢?历经风雨才见彩虹,由于环境不同,风雨过后不一定有彩虹。但人的理想也是递进式的,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认识自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
但是,人们往往观察别人很到位,而认识自己却很难。不是拿这个作比较,就是拿那个比高低。不仅自己活得累,而且别人看到也很不舒服。
但平庸不是平凡,而是淡然处事的态度,不是消极应对生活,而是找到自己的位置。
2024.11.30十堰
☆ 作者简介:师利国,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3年转业回湖北十堰。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