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冕,是浙江一师发动驱齐运动的教师代表。他是1921年10月入党的我党党员,当时全国党员人数不足百人,他还是国民党胡宗南的结义大哥和重要引路人,但却没能把胡宗南拉入到我党的队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胡公冕早期与蒋介石很有渊源

胡公冕(1888—1979),浙江永嘉人。早期共产党人。1907年入杭州随营学校;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曾在陈其美军中,以教导团排长身份参战上海光复之役(此处存疑,因蒋介石只参加了光复杭州之役,担任敢死队总队长——笔者),为教导团团长蒋介石赏识,提为队长(连级),且视为亲信。驻军上海后,蒋介石常让胡公冕陪伴,出入各种场合,参加社交活动,胡公冕由此结识了黄郛、邵力子、戴季陶、陈果夫等浙江政要。

黄郛(左)和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郛(左)和蒋介石

1912年,因南北议和教导团解散,胡公冕离开蒋介石回到杭州,任职杭州体育专门学校。1913年7月,由浙江名儒沈钧儒介绍,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任体育教师,开始了他近十年的教书生涯。

“浙一师”是当时浙江新文化思想的中心。校长经亨颐(廖承志的老丈人)是老同盟会员,与廖仲恺、蔡元培等关系良好,办学方针开明进步,因此聚集了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也涌现了一大批早期优秀共产党人,如:陈望道、沈定一、俞秀松、施存统、汪寿华、宣中华、冯雪峰、梁柏台、柔石、杨贤江、华林、谢文锦、叶天底、唐公宪、庄文恭、蒋友亮、瞿景白(瞿秋白之弟)等。

胡公冕正是在这里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1921年10月,他由陈望道(原一师国文教员)、沈定一介绍入党,成为当时全党不到100名党员之一。

1922年,由我党选送莫斯科东方大学,同行的还有浙一师学生汪寿华(上海第三次工人起义领袖,1927年4月12日被杜月笙诱杀)、梁柏台等。1922年,三人作为中国成员,在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见到了列宁。

1923年9月,胡公冕经浙江大佬邵力子、戴季陶介绍,拜见了孙中山,后经邵、陶介绍加入国民党,成为跨党党员。之后,被国民党派去改造福州许崇智的部队,在工作中胡公冕再一次遇到了老相识蒋介石,蒋当时担任许崇智部的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是浙江老乡,又曾一起在陈其美军中任职,蒋介石对他仍很信任。后来,蒋介石受孙中山指派,组织“孙逸仙博士考察团”去苏联考察苏联党务和军事前,曾询问过考察团中张太雷的情况,胡公冕极力推荐,蒋才放心让张太雷去苏联访问。但是,蒋介石的苏联之行非常不顺利,在路上更是和两个政见差异很大的共产党员沈定一、张太雷吵得不亦乐乎。后来,蒋介石因此事迁怒到胡公冕身上,加上访苏不顺利,对苏联的看法发生了很大改变,开始反对孙中山先生的联俄政策。

此后,蒋介石对胡公冕有了戒心,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他了。

二、招生黄埔一期,对胡宗南有引路之恩

1924年1月,胡公冕作为浙江六名代表之一出席了广州国民党一大。后应廖仲恺之邀,参与黄埔军校筹建。受命到浙江、上海秘密招录一期学员和教导团学兵。上海招兵江、浙、沪由陈果夫总负责,胡公冕协助,共招4000名新兵。南下广东后,组成黄埔军校教导一团和二团。仅胡公冕从浙江就招收1000多名。在浙江招录并考入黄埔一期的有:胡宗南、宣侠父、石祖德、许永相、樊崧华、宣铁吾、俞士康等七人。这些人大部成为黄埔系中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铁吾1923年曾加入我党,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当过复兴社中央干事、委员长侍从室侍卫长、上海市督察局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徐永相曾任国防部四厅少将副厅长。石祖德曾任总统府侍卫室侍卫长、国民党总裁警卫室主任、22兵团中将副司令。樊崧华,1924年3月经宣侠父介绍入党;1925年3月,在东征最激烈棉湖战斗中,率全连作为先锋,壮烈牺牲。

俞士康,因1930年参加邓演达“黄埔革命同志会”任中央办事处宣传委员,进行过反蒋活动,后被赦免,但不重用。曾任浙南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天水行营少将参议。1946年退役。

宣侠父是黄埔一期我党著名党员。因在军校与蒋介石公开冲突,拒不认错,成为黄埔一期唯一被开除的学生。后长期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从事兵运,介绍吉鸿昌加入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高级参议(少将衔),1938年在西安被蒋介石特务暗杀。

从上面几人的发展可以看出,黄埔一期浙江籍学员的分化很厉害,要么成蒋的嫡系(国防部、侍从室一类职务),要么与蒋决裂的厉害(蒋对宣、宣对蒋都可以用恨之入骨形容)。七人中,胡公冕与胡宗南的关系,最为亲密,可以称之为“兄弟情深”。

早在1910年青少年時期,在浙江孝丰县兵营当教练的胡公冕,就与少年胡宗南、章旭初结为金兰。胡宗南本来是宁波镇海人,三岁随父迁居到浙西孝丰县。1924年黄埔一期招生,胡公冕负责浙江招考,是胡宗南的推荐人;胡宗南开始录取的是一期备选生(成绩不够),经胡公冕(时任黄埔军校管理部卫队长)帮助,得以正式入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2月,东征时,胡公冕先后任教导二团一营党代表、二营营长。胡公冕极为关注在教导团任见习排长的胡宗南,一步步提升其为连长、二营营副。当然,这种晋升与胡宗南自己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在东征中的锦湖战役中(此役被何应钦称为最能体现黄埔精神的一役),东征军教导团与陈炯明的王牌军林虎部正在血战,一股敌人的小分队突然突入了东征军的阵地,眼看着靠近了指挥所,指挥部中的蒋介石以及苏联顾问加仑都做好了战斗准备。就在这紧急关头,一个矮小身材的人手端机枪,疯狂的向敌人扫射,拼命的架势加上机枪的强大威力,瞬间把敌人给逼了回去,这个人就是胡宗南。

客观来说,早期的胡宗南有胡公冕引路,获益匪浅,胡宗南后来也算知恩图报,在胡公冕出狱后护佑其很长时间。只是这里有一个历史谜团,既然兄弟情深、为何胡公冕没能将胡宗南发展为我党党员?要知道胡宗南进黄埔至少有多个共产党员的渊源,推荐人胡公冕、上海的面试官是陈果夫的秘书毛教员,连与胡私交甚好的宣铁吾都加入过我党,而且黄埔还有对胡的性格非常了解的周公,这么多关系居然都没起生化反应,太奇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的家境很一般,父亲只是一个从事药材买卖的小商贩,按说胡是具备成为共产党员的一切条件的。后来有好事者称“胡宗南是终生没有暴露的地下党”,我感觉也不太可能。仔细阅读这段历史,只能有以下两个可能:

第一,胡宗南进黄埔时已经28岁,这时候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成型,没有那么容易受外界思想的影响,他在军校素以“沉稳厚重”著称,这种稳重也是他从一期众校友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第二,蒋介石的拉拢。因胡公冕与蒋的关系,胡宗南肯定很早就能见到蒋,胡宗南和蒋介石都是宁波人,这种乡谊比温州人胡公冕更近。蒋介石拉拢人是相当有手段的,恽代英回忆过其曾每天早上给恽送家乡的小菜吃食作为笼络。对于封建思想浓厚的胡宗南来说,蒋的正统地位和礼贤下士是致命的诱惑。结局就是胡公冕没能把胡宗南拉进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