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风”逐“日”释放绿色动力,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美丽乡村焕发勃勃生机……初冬的民勤,高质量发展“棋盘”上,处处洋溢着朝气和活力。

“追风逐日”向绿而行

沙漠、戈壁、烈日……

日前,走进民勤红沙国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民勤县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座座白色的电池舱整齐排列,电池舱外围,可以听到清晰的电流声和排气风扇转动的声音,它们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清洁能源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勤县新能源产业风力发电基地。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卢武林 摄

民勤红沙国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民勤县独立共享储能电站是甘肃省首座构网型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也是武威市唯一建成全容量并网的独立共享储能电站。

近年来,民勤县立足“风光”资源优势,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绿色优先、重点突破、科技引领、量质并重为方向,持续在做强绿色工业上精准发力,着力培育以清洁能源为重点的新质生产力,举全县之力打造“风光火核氢”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的河西走廊综合能源基地,撬动县域能源经济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双赢,走出了一条新能源高比例、规模化、多元化、集约化、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民勤实践之路。目前,全县在建和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334万千瓦。1-10月新能源企业累计发电量35.99亿度,产值约11亿元。

特色产业活力迸发

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日光温室内,温暖如春,一个个“金果果”缀满枝头,散发着清香,大坝镇六沟村村民高立生正忙着为客商采摘人参果,田间欢声笑语不断。

“10月中旬第一批人参果已经上市了,目前市场均价在每斤4元左右,我已经收入了1万多元了。”高立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勤县大坝镇六沟村日光温室基地。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王珍艳 摄

在这个“春种秋收”“一年一茬”的西北小乡村,当地农民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了由一年一收到一年四季有收获的转变。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民勤县立足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按照“产业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思路,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跟踪服务等措施,做足“土特产”文章,推动人参果产业全链条升级。

目前,民勤县人参果种植面积达5300座、2.1万亩,产量达10.5万吨,产值达7.3亿元,已成为西北设施人参果栽培面积最大的县区,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人参果之乡”。

幸福生活款款而来

“以前老房子年久失修,雨天漏水、冬天漏风。现在住的房子,钢筋圈梁抗震房,防水保温措施好,下雨不蓄水。”说起新生活,搬迁安置点,70岁陈朝贵滔滔不绝,“门前道路四通八达,出家门就有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既便利又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勤县重兴镇上案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白发明 摄

近年来,民勤县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纾民困、解民忧”惠民工程,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总体目标,帮助群众算好搬迁“生活账”“经济账”“生态账”“发展账”,持续高效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向搬迁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上案村立足地域优势,配套修建温室产业园,建设新型全钢架移动式温棚200座,养殖暖棚304座,改造提升历建日光温室、万头肉牛养殖场、万头生猪养殖场,初步形成了“日光温室+牛羊养殖+露地蔬菜”产业体系,从而实现户均1座养殖暖棚、4亩日光温室,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以上的目标,确保搬迁群众稳就业、能致富。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小芳 李禄文 杨燕

来源:甘肃农民报

编辑:薛慧

审校:周旦

责任编辑:李禄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