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宪法像呼吸的空气般重要,为什么?”11月28日,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勤业楼,47岁的张震在百忙中接受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先向记者提了一个问题。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1954年宪法颁布70周年。在12月4日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即将来临之际,张震显得格外忙碌。
作为中国法学教育“五院四系”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西南政法大学的专家们,在宪法发展历程中贡献着“西政智慧”。他们中,既有普法工作的开拓者,也有让普法工作不断与时俱进的探索者。
宪法先驱的拓荒之路
走进西南政法大学校史馆,中国公法研究的先驱、中国行政法学科的奠基人赵崇汉先生等名师大家的故事感召着年轻学子。
1953年,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成立。在当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赵崇汉被调到重庆西南政法学院任教授,为学生开设资本主义行政法、苏联行政法等课程。
▲中国公法研究的先驱、行政法学科的奠基人赵崇汉。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在西政从教以来,赵崇汉在行政法学、宪法学以及法学教育领域作出了显著的学术贡献。
“在西政,赵崇汉教授一边教行政法,一边搞宪法学的教学和研究,是学校最早教宪法学的老师之一。”西南政法大学相关负责人说,“他对宪法的研究特别深入,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观点。”
赵崇汉认为,宪法学的研究在于探讨宪法的基石——人民主权原则。他提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1954年宪法草案)最为重要的原则,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石论证了为什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赵崇汉先生1954年7月9日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赵崇汉提出了新中国宪法的价值在于保障人民权利和实现人民利益的观点,认为人民的利益是国家一切措施的根据,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国家都要保护,并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各自的职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比较详细的探讨。
▲赵崇汉先生所著的《法国行政法中公务员的定义及法律地位》汉译本。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和我们现在走到哪儿就打开PPT不同,当时教学资源奇缺,连书籍都要从头写。没有合适的教材,赵崇汉教授就自己动手编写;没有足够的参考资料,就四处去收集,把宪法学的知识一点点传授给学生。”说起几十年前的宪法宣传,张震说,“过去的教学和普法工作很辛苦,也很实在,至今我们仍受益。”
宪法中的重庆智慧
1980年,党中央为推动宪法与时俱进,成立了宪法修改委员会,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彼时,王连昌还是西南政法大学一名宪法教学老师。
▲重庆歌乐山一所养老院,王连昌正在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梅耀 摄
“有一天,胡光院长找到我和姚登魁、郑全咸两位老师,要交给我们一件大事!”如今已91岁高龄的王连昌,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有些激动。当天,从北京参加完宪法修改座谈会归来的西南政法学院院长胡光,郑重地嘱托王连昌等三人,请他们为宪法修改贡献智慧,要求每人撰写相关意见。
“我们三人接到任务后,精心准备,撰写了多份意见。当这些意见被带到会议现场时,参会人员纷纷踊跃阅读。”王连昌说。
▲姚登魁老师和郑全咸老师在商讨论文。西南政法大学供图
1982年,新宪法诞生。云贵川地区的宪法宣讲重任落在了王连昌等人的肩上。不论是工厂宿舍区,还是街头巷尾,王连昌经常就是带着一本法律宣传册,大声宣读法律条文,并作通俗解释。居民们拿着小板凳、摇着小扇子,这样就算是一次普法活动了。
“在宣讲过程中,我始终坚信,要让每一位听众真正理解宪法的内涵,就必须用最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语言去解读每一个章节、每一项条款。我要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宪法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条文,而是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交织、息息相关的行为准则。”王连昌回忆。
在这一时期,西南政法大学的教师们积极投身于宪法修改的讨论,纷纷撰写论文,提出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修宪建议,为宪法的完善贡献了独特的重庆力量。
重庆法学专家的普法之路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的重任,落在了以张震为代表的新一代西政老师身上。
从大学期间主攻宪法研究时算起,张震与宪法结缘已有29年。作为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张震在宪法研究领域成果颇丰,他连续获得全国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中青年宪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并入选首届“西政好老师”。
▲10月22日,张震在德国柏林参加“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并以“中国宪法中的新兴权利”为题进行演讲。受访者供图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后,张震迅速行动起来,在西政校园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一路前行,宪法迈进新时代”的精彩讲座。
为了这场讲座,张震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了生动形象的PPT,力求以最完美的方式向同学们呈现宪法修改的背景、内容和深远意义。讲座当天,他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巧妙地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宪法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同学们。例如,他讲述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时,联系到社区选举的场景,让同学们深刻理解这一权利在身边的具体体现。
▲11月30日,张震在广东省人大和广东省法学会主办的宪法日专题座谈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从那之后,张震便踏上了不知疲倦的普法之路,他的足迹遍布各地。在普法过程中,张震也遇到了诸多挑战。有一次他前往农村开展宪法宣讲,起初村民们对宪法兴趣寥寥,认为宪法与自己的农耕生活毫无关联。张震见状,迅速调整策略,他以农村常见的事务为切入点,提及村里的选举流程、土地承包政策等,生动地向村民们讲解这些事务背后的宪法依据。渐渐地,村民们的眼神中流露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提出心中的疑问,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近年来,在张震等众多法学专家的不懈努力下,宪法精神在重庆这片土地上逐渐深入人心。未来,重庆的法学专家们将继续在宪法研究和宣传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书写更多精彩篇章,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