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29日,李宗仁以1438票有效选票击败孙科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会场内掌声如雷,李宗仁一一与身边的国民党高层握手,而蒋介石则面色难看,除了象征性的鼓两下掌,更拒绝与李宗仁握手,场面相当尴尬。

1948年3月29日,蒋介石一手操纵的“行宪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国共内战已是烽火连天,战况已明显对国民党不利,但蒋介石仍积极主张筹开“国大”,实行所谓的“还政于民”,其“良苦用心”是激励士气、标榜民主,以赢得美国更大的支持。

4月5日,国民党中常委一致拥戴党总裁蒋介石为总统候选人。4月19日,150多名“国大”代表签署,请选蒋总裁为总统,连署者高达2489人,蒋介石也是春风满面,志得意满。

在国民党内,蒋介石的地位固若金汤,总统之位唾手可得,但他为了标榜选举公正公平,在无人能和他竞争总统的情况下,让时任司法院院长居正出来陪选。居正一生信奉民主和法治,但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却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奈和苦衷,他明显是被蒋介石拉出来作为所谓选举公正共平的典型范例,以塞国人之视听。

果然在1948年4月19日的总统选举日,蒋中正以2430票的高票当选,陪选的居正仅获得269票,他在选举期间(4月16日)的日记中写到“余以109票之提名,与2400余人蒋公并列,摆布得太不相称。有人嗤为傧相,有人笑为陪席,总支可谓找不着第二任,亦可哂也。”可见一向有自知之明的居正对于被蒋介石抬出来陪选还是颇有微词的,这种一边倒的竞选形势于选举结果无益,反而让居正沦为某些人的笑摈。

总统选举是一边倒的情势,没有人可以跟蒋介石竞争,居正陪选原本多此一举。与总统选举毫无悬念不同,副总统选举那就是群雄相争,不到最后都不知道谁胜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竞争副总统的分别是国民政府副主席孙科、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武汉行辕主任程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国大代表”莫德惠和民社党的徐傅霖,此6人中,以李宗仁和孙科二人最具实力,也是争夺副总统的最热门人选。

副总统选举之所以这么激烈,主要是因为蒋介石有言在先,他曾郑重宣布:“本届总统、副总统候选人,本党不提名,由本党同志在"国民大会”中依法联署提名参加竞选。”

此6名候选人中,孙科、李宗仁、程潜、于右任都是国民党内大佬,位高权重,拥护者极多。其中孙科是先总理孙中山之子,孙中山的影响力自不必说,因此孙科对争夺副总统可谓是踌躇满志。程潜长期担任国民党地方要职,与蒋介石同出于日本士官学校,两人渊源极深。于右任就不用说了,同盟会的老会员,在国民党内德高望重。至于莫德惠和徐傅霖两人,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他们俩,但他们的搅局更令副总统选举增添了重重迷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宗仁时年57岁,与于右任相比,自是资历轻浅,与程潜虽然各为行辕主任,但程潜与蒋渊源极深,关系密切。李宗仁虽然贵为国民党内最大地方派系桂系首脑,但要想从这些竞争者中成功突围,难度还是不小的。

众所周知,国民党内蒋、桂两大派系一向矛盾重重,除了历时三个月的蒋桂战争,桂系还曾两次逼蒋下野(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末)。蒋、桂两派矛盾由来已久,因此蒋介石不可能支持李宗仁,他最为中意的人选是孙科。在桂系内部,反对李宗仁参选副总统的人不在少数,如白崇禧、黄绍竑等桂系巨头,皆不理解李宗仁为什么要冒蒋桂冲突的风险,去竞选毫无实权的“副总统”,因此竭力劝阻其竞选副总统。

然而李宗仁的态度却十分坚决,他对白崇禧、黄绍竑的建议毫不理睬,造旧进行竞选活动。以他知蒋之深,必定知道蒋会在他的竞选之路制造麻烦,虽然蒋介石表面上一视同仁,对竞选副总统的候选人加以鼓励,但事实上蒋对于李宗仁参选,心中已是非常不满。李宗仁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但他同时也乐观的认为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必将落空,自己若竞选成功,作为国民党内二号人物,关键时候定能发挥作用,蒋一旦下野,他即可同中共和谈收拾残局。也就是说,李宗仁打算在副总统位子上等待时机,准备从蒋介石手中接收国民党的军政大权。

同时,蒋介石显然也是高估了自己,对李宗仁参选副总统的主要目的没有预估到,反而在李宗仁有意角逐副总统时并无异议,还说党内同志均可公开竞选,对任何人都毫无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