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将成万骨枯”这句话揭露的是战争的残酷无情,而在战火纷飞下,将士们的牺牲更是常事,不由自主。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哪怕再如何有雄才伟略,有时候都避不开小人的暗算。而好好的一代名将最终没有死在属于他真刀真枪拼杀的战场上,却死于小人的算计与埋伏,这绝对是最使人感到意难平的事情。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伍中豪烈士就是这样的一位惊才绝艳又让人为之惋惜的人物,他英勇就义的时候年仅二十五岁。1905年,伍中豪出生在衡阳市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清朝的一个秀才,可谓是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有所成就。

“伍中豪”这个名字代表着他父亲对伍中豪的殷殷期盼,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延续家族的荣耀,勤学苦读,以后成为一个“人中豪杰”甚至超越自己的秀才的成就,最好可以一举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从伍中豪出生开始,父亲就时常给他念诗读词,想尽快给他进行启蒙,哪怕自己的身体因为生病后期越来越虚弱了也从不间断。

然而这样温馨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后来伍中豪的父亲也在经历病痛缠身下,最终还是油尽灯枯,继而撒手人寰了,留下伍中豪和母亲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伍中豪的母亲是个有文化有才华的标准大家闺秀,她并没有因为丈夫的离世而让自己疏忽对伍中豪的教育问题,相反的,她和丈夫一样非常重视伍中豪的教育问题,面对丈夫留下来的唯一的儿子,伍中豪的母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孩子栽培成一个利国利民,顶天立地的大好男儿。

于是在伍中豪到了启蒙的年纪时就被母亲送往书塾念书了,从小失去父亲的伍中豪更加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仿佛只有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才会感受到父亲还是在自己身边陪伴着自己。因此伍中豪一直都非常刻苦地学习,古时候的人是“闻鸡起舞”,伍中豪则是坚持在每天的鸡鸣之际就开始起床读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伍中豪的勤学苦读下,从进入学堂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排名第一。后来由于满清政府越来越腐败无能,国家越来越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个时候国民实现思想上的解放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伍中豪的母亲看准时机,把伍中豪送到新式的学堂去接受教育,使他可以接受更新式的教育。

在校期间,伍中豪不仅受到进步的思想文化的熏陶,同时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这些同学好友谈笑风生的同时,他们也会时常聚在一起讨论国内外的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因而在学生运动开始爆发的时候,伍中豪作为一个有学识的进步青年也积极参与其中。

他还主动积极地去宣传新文化和进步思想,种种优异表现使得他在学生中颇有名气。而后在李大钊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了共青团,后来革命队伍慢慢发展出来,随着队伍越来越壮大了,伍中豪就顺其自然地加入了共产党。

加入共产党后的伍中豪觉得自己除了文化知识以外,还必须要精进自己,学习一下系统的军事理论,将来好报效祖国。于是当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历尽周折后最终考进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在军校期间,伍中豪一直在努力地学习军事文化知识,为以后成为一个军事家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军校毕业后的伍中豪来到广州任军事教官,就是在这里他结识了毛主席与彭老总等人,几个有着共同革命热忱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完全就是一见如故无话不谈,由于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几天时间下来就处成肝胆相照的好兄弟了。

伍中豪真的是个很厉害的将才,他善战如吕布,谋略堪比诸葛亮。由于有他的排兵布阵,我军不仅一次次地取得胜利,而且哪怕身处逆境,也能一次次地以少胜多,反败为胜,一时之间,伍中豪这三个字是军中响当当的存在。

战火无情,在那样动荡不安的时局之中,一场场顺利的战役中都带着些许的侥幸。1930年,伍中豪突然遭到安福靖卫团的袭击,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敌军残忍的杀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的噩耗,军中上下,无不悲痛,毛主席更是伤心欲绝甚至三天没有踏出房门一步,彭老总在悲愤交加下集结了五千士兵剿灭了敌军,为伍中豪报仇雪恨,然而这样一代名将伍中豪还是永远离开了,这是所有人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