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长期敌对关系再度升级,日前250枚火箭弹划破天际,点燃了地中海东岸的紧张局势。这次冲突并非首次,也许也不是最后一次,而在美国总统拜登宣布达成所谓的“永久停火协议”后,更是为这场风云骤起的国际事件增添了几分戏剧性。
1、拜登放出消息,黎以答应停火?
据拜登表示,他已经分别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及黎巴嫩总理通话,并得到双方同意。然而,这份看似承诺和平的协议背后,却隐藏着众多未解的谜团。
要理解当前的局势,首先必须剖析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复杂的矛盾背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真主党一直被以色列视作极大的安全威胁。此次冲突的起因无外乎是两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再度激化,而在拜登政府的斡旋下,协议的条款却充满不确定性。
根据以色列媒体披露,这份协议计划在未来60天内,以色列军队将逐步撤回,而黎巴嫩军队则预备接管黎以临时边界的防务。然而,这并未能消除人们的疑虑,因为关键当事方真主党对此尚未明确表态。
拜登之所以急于推动这一协议,显然与其即将卸任有关。随着俄乌冲突悬而未决,他迫切需要一项中东策略的成功来为其外交遗产添彩。然而,协议在真正落实之前,以色列就在协议生效前袭击了黎巴嫩首都,这显然是对协议有效性的极大讽刺,似乎印证了部分评论家的观点:这不过是一张徒具形式的纸片。
2、以色列的三重考虑
但为何以色列会选择接受这样的停火协议呢?
分析指出,以色列很可能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以色列认为,通过近期的军事行动已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真主党的实力,减小了对以色列北部的直接威胁。
其次,以色列从美国那里获得了一份保证书,这份文件确保以色列在遇到潜在威胁时,可以采取军事自卫措施。
第三个因素是季节的变化;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季,以色列无法承受长时间与真主党对峙的经济和政治代价。
然而,这份停火协议能否持续下去还存在巨大的问号。以色列内部并不团结,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和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就公然反对达成协议。而黎巴嫩方面,议会副议长萨阿布也曾表示,协议未能提供所谓的“自由行动”保障,暗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权力被约束。
3、拜登需要一份拿得出手的“外交遗产”
美国与欧洲盟友对以色列施加的压力在协议达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拜登希望在卸任前刻画一个外交遗产,而黎巴嫩的不稳定局势同时扰乱了欧洲的安全秩序。欧盟高级代表博雷利访问黎巴嫩期间,强烈表达了支持停火的立场,并对以色列进行了严厉批评。
对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而言,停火协议或许是内忧外患中理性的选择。内塔尼亚胡面临的国内政治压力和国际司法困境,逼迫他做出妥协。然而,若想维持右翼联盟的长期利益,这也许只是暂时之计。
协议的执行是否能缓解地区紧张局势,抑或是如反对者所言,成为新一轮冲突的导火索,尚未可知。倘若协议遭遇挫败,那么美国、以色列、黎巴嫩,以及参与协调的法国等国,将不得不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