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技能报国。近年来,南粤大地,处处都在寻找工匠,处处都在书写和传播着工匠故事,弘扬工匠精神。

广大职工、能工巧匠,是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打造五级工匠体系到拍摄工匠纪录片,从开办劳模工匠本科班到组建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广东省工会十四大以来,广东工会打造了一系列“工匠”品牌,推动全社会尊崇工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南粤工匠、大国工匠,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汇聚智慧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巩宇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巩宇(左二)与成员讨论技术方案。单位供图

打造五级工匠体系

“为我们的成才成长搭建舞台”

深夜,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路明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无线电通信设计师张路明静静地坐在桌前,一边用电烙铁焊接电子元器件,一边记录实验数据。被评为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以来,张路明依旧忙于攻坚通信设备模块,希望开发出更高效率、更高技术的电路设备,把设备做得更小,让声音传得更远,不断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坚守岗位40年,张路明被同事尊为无线通信领域的“战神”。他参与研制了四代短波通信系统产品,主持了三代短波通信系统设计,为我国短波通信装备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一直为我们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张路明表示,作为劳模工匠,将发挥引领作用,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上坚守岗位,带领团队创作出更多的精品,让中国制造成为“精品”的代名词。

在建筑领域,30余年坚守施工一线的南粤工匠、中建钢构胡从柱则被誉为“老黄牛”。巍峨的建筑是靠成千上万根构件一次次吊装完成的,胡从柱的吊装技术、吊装方案设计在行业深受认可。他先后出色地完成了深圳地王大厦“一机多吊”吊装方法、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三维空间曲面结构屋面的曲线滑移技术吊装方案、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项目“地面拼装—空中二次拼装—整体提升”吊装方案等多个高难度、大跨度工程的吊装工作。

2023年9月,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前海博物馆正式开工。这是全国首座超大跨径高空圆管拱架建筑,项目钢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作为生产经理,胡从柱一到项目,就对现场展开调查。每一台塔吊的性能、每一处构件的堆放、每一次吊装的顺序,他都摸得清清楚楚,并针对高难度构件制定了详细的吊装方案,确保吊装安全。“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自己、对别人负责。”这是胡从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所在。

近年来,在选树工匠的热潮中,乔素凯、陈永伟、张路明等高精尖领域的技术精英先后被推荐为大国工匠,胡从柱、刘仔才、黄枫杰等各行各业的110名能工巧匠被推荐为南粤工匠。“南粤工匠”已成为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比学提升、赶超先进,激发各行各业工匠人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鲜明品牌。

在广东省总工会的持续推动下,广东21个地市工会及县区工会纷纷加入寻找工匠的行列,推出选树工匠活动,厚植敬仰工匠的氛围,培育工匠成长的土壤。

2016年,佛山市命名首批30名“大城工匠”,成为全省第一个建立工匠评选制度的城市;2017年起,广州市连续举办“羊城工匠杯”赛事,培养造就了一批“羊城工匠”;2021年,深圳市总工会启动“深圳工匠”培育计划,创新“深圳工匠”选育方式,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调整培育机制;在深圳市宝安区,政府更是拿出“真金白银”,对获评“宝安大工匠”“宝安工匠”的人才,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比如南方电网面向技能人员设立“南网工匠”等荣誉称号,与专家选聘、职称评定、薪酬绩效等紧密挂钩,畅通工匠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激发广大职工技能成才的内生动力。

大国工匠、南粤工匠、市级工匠、县(区)级工匠、企业工匠,广东已形成五级工匠体系,加速推动广东制造业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总工会为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单位授牌。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林景余/摄

推出全省首部工匠纪录片

将镜头对准南粤工匠的鲜活点滴

致敬时代工匠,弘扬技能之美。

11月18日,《南粤工匠》纪录片(第二季)首场看片会在广州远洋大厦举行,中远海运特种运输有限公司的职工代表与主办方代表一道观看,共同领略这部匠心之作的魅力。11月30日,《南粤工匠》纪录片(第二季)在广东卫视全国首播(详见第3版)。

《南粤工匠》是广东省首部为工匠技能人才立传的纪录片,旨在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在充分展示工匠高光风采和高超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反映工匠成长成才的点滴故事和鲜活的个性特点,用生动的画面展示南粤工匠平时工作生活中的真实面貌。

2022年6月23日,省总工会策划推出首季《南粤工匠》纪录片,选取百名工匠中的20位作为主人公,将镜头对准他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实面貌,记录他们的卓然风采和高超技艺,以榜样力量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南粤工匠》纪录片中的主人公,有的选择“择一事终一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看似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如世界“焊王”刘仔才,“原型制作”大师黄枫杰,获得两项国家专利的“钣金达人”叶世远,提出机车“零故障”要求的杨向东。

有的追求“干一行精一技”,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劳动中取得创新成就,如中国轴承制造业“铿锵玫瑰”王冰,核电站“全科医生”周创彬,研发“飞机远程诊断实时跟踪系统”的刘宇辉,用普通工具拧出“国标”扭矩的何满棠,国内航天表“点油工艺独一人”刘中华。

有的坚持“传一业守一艺”,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岭南文化,如发明了快装式画杆的“文物医生”李涛,发明了“施盖针”等广绣新针法的许炽光,让广东琴音走向世界的制琴大师关尚持,被称为潮绣“针神”的李淑英,用风筝复刻了“南海一号”的梁治昂,“复活”失传30年铜凿剪纸的饶宝莲,“砖雕大国工匠”何世良。

还有的,则做到了“领一军创一域”。他们面对的领域曾经是一片空白,但凭着开荒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他们开拓出一片全新的事业天地,如云端“架桥”托起“空中花园”的罗资奇,轻质砖的发明者唐奇,培育出国家级水产新品种的郑怀平,“桥梁巨将”梁立农。

《南粤工匠》的首集主人公是2021年年度“南粤工匠”、广东省博物馆有机修复组组长李涛。通过纪录片,人们除了能看到这位“文物医生”修复一幅“病重”的古代画作的全过程,更能看到他多年来坚守这个冷门行当背后的热爱与初心。“摄制组前后共拍摄了8天,每天早上八点半开始,拍到晚上十一点左右,午餐和晚餐都在拍摄现场吃盒饭解决。”李涛回忆,为了跟上进度,自己经常加班加点修复对联,再与摄制组沟通选合适时机过来拍摄。他希望通过《南粤工匠》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各行各业工匠背后的故事。

今年,聚焦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省总工会继续推出《南粤工匠》纪录片(第二季),挑选10位工匠,通过视觉化、故事化、任务化记录他们的重大创新、行业攻坚、关键突破、技能绝活等,全方位呈现了南粤工匠为追逐梦想的心路历程,形象诠释了新时代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为工匠逐梦圆梦提供新机遇和大舞台,凸显了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以南粤工匠为代表的技能人才、产业工人大军工匠精神的时代绽放。

在推进《南粤工匠》纪录片的同时,省总工会还打造了《南粤工匠》开学第一课、“一封家书”等特色活动,通过工匠现身讲述其自身成长过程和奋斗历程,诠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一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开办省级工会劳模工匠本科班

超600名劳模工匠圆了“大学梦”

10月25日上午9时许,广东工匠学院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喜悦。2024届广东省劳模工匠本科班的79名学子从全省各地赶来参加毕业典礼,他们在打卡处拍照合影留念,记录这段难忘的求学时光。100名2024级广东省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班新生同时亮相,接棒求学。

为进一步提升劳模工匠队伍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自2018年起,省总工会联合省教育厅开办“求学圆梦行动”广东省劳模工匠本科班。针对劳模工匠学员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广东省劳模工匠本科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不脱产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和形式灵活多样,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助力劳模工匠成长、关爱劳模工匠发展。

截至目前,已经有646名学员通过这个平台走进大学课堂、实现学历技能提升。这当中有全国劳模、广州地铁首席维修专家张重阳,全国劳模、中国能建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教练刘仔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客服部总监米雪梅。

很多劳模工匠拥有高超的技术和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但因为缺乏系统学习,到了一定程度后,知识和技术都会遇到“天花板”。劳模工匠本科班首届学员张恒珍就深有体会,并自称是从中受益的典型。

2018年,张恒珍报名入读广东省劳模工匠本科班。同年,她的女儿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母女俩一起实现了“大学梦”。

进入本科班学习以来,张恒珍先后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被集团聘为技能大师。“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很充实,因为收获了智慧;我很感动,因为得到了老师们诲人不倦的指导。”2021年11月13日上午,在毕业典礼上,张恒珍作为首届劳模工匠本科班毕业生代表,在台上分享毕业感言。她说,本科班的学习,让她收获满满,助推自己的工作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2020年,广东省劳模工匠本科班在行政管理、标准化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增设了护理学专业。2023年,增设新业态劳动者本科班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本科班,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维护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今,劳模工匠本科班的内涵不断丰富,时代性、实效性不断提升,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广东工会的闪亮工作品牌。

为大力推进广东省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前不久,省总工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方案》和《省级工匠学院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全省综合性工匠学院为标杆、以省级工匠学院为引领,以地方(产业)工匠学院为主体,以企业工匠学院为基础,以全省网上工匠学院为支撑,着力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匠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计划到2026年,将基本形成符合广东产业特色的广东工匠学院体系格局,即“1家全省综合性工匠学院+1家全省网上工匠学院+60家左右省级工匠学院+N家各级各类工匠学院”。

组建“人才联盟”交流平台

“劳模工匠助企行”创效约9.9亿元

汇聚工匠创新伟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1年8月,省总工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设立12个关键领域分联盟,探索打造创新工作室的“升级版”,谋求实现创新工作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创新成效跃升,为劳模、工匠人才和广大职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切实发挥创新工作室集聚辐射效应,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

2022年4月27日,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设置77个交流区,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拼搏奋进的风采,联盟的多个成员单位受邀参展。其中,“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巩宇劳模创新工作室展示了高性能千米级水下机器人和高空作业不安全行为纠正装置两项代表性成果。参展后,巩宇深受鼓舞,积极带领团队研发了“芯片级”自主可控的多个系统。如今,这些系统运用在惠州、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截至目前,研发团队累计完成重大技术创新40项,其中21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联盟成立以来,作为智电大湾区创新工作室分联盟领衔人,巩宇还一直推动联盟成员单位深度融合、团结协作,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创新攻关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着力于为构建“智慧、智能电力系统”贡献联盟力量。“我们定期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技能培训,组织技术研讨、技能竞赛等活动,鼓励大家分享研究心得。”巩宇介绍,工作室把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搭建了各类实验平台,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帮助新员工提升业务水平。

2023年,广东各级工会开始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省总工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整合全省各级劳模工匠中的技术人才,按照区域和行业分类及企业相关性等因素,鼓励各级工会结合各地产业实际,组建各具特色的“省—市(产业)—区(县)—基层(企业)”四级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999支,积极打造“企业点菜、劳模工匠做菜、工会送菜”服务流程,助力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其中,以王世祥、潘桂新、尹春洁、陈可营等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代表的省级技术服务队秉持“解惑、共享”理念,坚持“创新、质优”目标助推企业新质生产力高效发展。自去年11月开始,王世祥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每周末开展助企行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136项,主动对接长鹰星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及中小型创新企业26家,培训技术技能人才2868人次,并在实践中总结出劳模工匠助企行“七步法”,通过工作室“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与助企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培训,做到“一企一方案”,行动中还组建了“劳模工匠助企行”联盟,助企过程高效有序。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省共组织9102人次劳模工匠开展5422活动,解决技术问题11784个,帮助125312人次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创造经济效益约9.9亿元。

“工匠选树”五年大事记

●2020年,广东省劳模工匠本科班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增设了护理学专业。

●2021年,省总工会印发《关于做好授予“南粤工匠”省五一劳动奖章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2年6月23日,“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2022年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暨纪录片《南粤工匠》开机启动仪式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22年12月,省总工会、省委宣传部、省工信厅联合出台《南粤工匠选树管理办法(暂行)》。

●2024年1月9日,广东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举行,会上发布《广东“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试点工作方案》。

●2024年9月,省总工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工匠学院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方案》和《省级工匠学院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