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2024年11月30日,欧美同学会北欧零碳委员会(以下简称零碳委员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成果观察与未来展望的线上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回顾了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COP29期间各国参与气候治理相关活动情况,讨论了大会达成的“巴库气候团结契约”一揽子平衡成果和遗留的诸多问题,并对明年在巴西召开的下一届缔约方大会做了展望。来自有关政府部门、学术界、企业界、社会组织等百余名嘉宾参会,就关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气候融资问题、全球碳市场机制等核心议题进展做了深入交流,为国内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转型、推动碳达峰实践工作以及推动国际气候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研讨会由零碳委员会主任李勇主持。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零碳委员会成立的相关背景,以及积极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情况,特别是海内外委员在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研究、绿色低碳领先技术研发、二氧化碳原料大规模商业转化取得了突出成绩,展示了碳达峰碳中和事业的留学报国力量。他提出,我们正处于构建以亚洲为世界经济中心和加速亚洲清洁低碳转型的新时代,这为海内外近800万留学人员发挥创新创造作用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零碳委员会将顺应这一历史趋势,为海内外留学高知群体做好服务,帮助他们在零碳中国和创新中国以及绿色清洁亚洲建设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专家报告环节,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区域协调处原协调员杨有林先生围绕“社会组织在荒漠化防治与零碳减灾基层脚踏实地的实践”系统阐述了我国民间团体在COP29大会期间广泛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就推动荒漠化治理助理应对气候变化,包括支持毛里塔尼亚“绿色技术示范公园”、10万公顷沙地飞播;以及与哈萨克斯坦、肯尼亚、沙特(开展100亿棵树绿化工程)、马达加斯加等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并介绍了社会组织在我国荒漠化地区开展1亿棵梭梭种植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的实践。他指出,该项目实施10年来,累计种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约8093.87万棵(约171.87万亩);并将相关理念及项目管理流程、验收标准推广至当地开展植被恢复机构,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践,形成了中国式荒漠化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的模式,包括坚持以社区为主的发展模式;搭建多方参与平台获得可持续社会支持性资源;发挥科学研究、科研监测作用,实现科学治沙;建立透明化可视化的项目管理与反馈、持续获得社会信任等成功经验。
剑桥大学研究员许通博士做了关于“COP29主要成果回顾和利益相关方分歧”报告。他特别围绕关乎全球碳市场建设的关键条款—《巴黎协定》第6.4条款进展做了介绍;分析了各方关于新的气候融资集体量化目标的争论和责任分担及斗争情况,包括G77+中国、欧盟、环境完整性集团、伞形集团、阿拉伯集团、非洲集团等不同的立场;梳理了全球碳市场机制、新的气候融资目标、国家自主贡献升级等主要成果。他还特别介绍了COP29全球气候行动峰会青年力量,展示了多元的环境NGO群体、气候正义NGO群体、青年NGO群体以及欧美同学会北欧零碳委员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贡献等。其中,一些国内领先的科普品牌发起了针对青少年的全球气候治理国际视野项目引人注目。这些创新项目为新一代青少年提供了培养全球思维、树立生态气候国际观、探索绿色低碳科技前沿的成长机会,也为我国青少年提早关注和参与国际事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重庆市低碳协会秘书长傅文杰做了“COP29与G20框架下的绿色项目国际发展展望”的报告,围绕气候变化下不同国际合作机制框架下的历史机遇、国际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发展、绿色设计与产业低碳转型、社会组织助力绿色发展做了介绍。她指出,COP29达成了“巴库气候团结契约”,设立了到2035年前每年至少3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就减缓计划、全球气候适应做出安排,巩固了全球低碳转型趋势;同期召开的G20,重申了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全球年平均能效提升速率增至两倍的共识,并相应支持到2030年在其他零排放和低排放技术的落实工作,国际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不可阻挡。她还介绍了重庆市作为国家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在绿色金融的实践,以及“设计之都”绿色设计领域的探索。她谈及未来绿色项目的发展趋势,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以及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绿色园区、低碳产业等发展情况,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地方政府、企业、公众和社会组织在积极践行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方面的成果与未来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向。
能链智电可持续发展总经理翟宇博就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舞台中的作用分享看法,他围绕企业“支持主流国际谈判,参与细分议程推进、加入国际议题讨论”等重点内容做了交流。他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经从国别谈判逐渐发展为多元参与的国际盛会。企业可从观察分析(observation)主流国际谈判,参与(participation)细分议程讨论和开展(networking)国际合作交流等三个方面参与大会。他提出,企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减缓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电动车等绿色技术领域,为全球提供了引领性的发展动力。为此,广大企业可以在COP大会中发挥多元化作用,包括就有关具体减排问题分享企业最佳实践,针对具体议题提供多元视角的建议,并拓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网络。他还提出,应给予企业更多参与国际气候议题讨论的机会。企业也应在国际舞台积极发声,与国际同行探索新方案与新模式,特别是在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合作、碳市场体系搭建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寻求低成本的减碳降碳解决方案。
在嘉宾对话环节,四位专家、在线嘉宾围绕新的气候融资目标的实现问题、全球统一碳市场建设面临的下一步问题,新的国别自主贡献问题,人工智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新应用问题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尽管COP29未达成与应对变化实际需要的重大成果,但在气候融资、全球碳市场等核心议题上有了新的突破,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国际社会关于气候治理的信心。与会嘉宾表示,全球气候治理仍然迫切需要在一些具体的支撑性科技手段、工具手段、参考标准等方面实现突破,在低成本的绿色低碳技术以及相关的工艺、装备需求十分迫切,这离不开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会议最后,与会嘉宾呼吁,国际气候形势十分严峻,全球平均表面气温比工业化前平均值已高出1.54摄氏度,人类已经行走在“恶性循环陷阱”边缘,必须调动一切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因素开展行动,为子孙后代构建一个安全的、具有韧性的未来。
来自联合国、生态环境部、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国际人工智能协会、重庆市低碳协会、国网能源研究院、湖北省节能协会、中国电科、国家能源集团、北京盈科(上海)律所、京韵泰博、TCL等相关单位的代表100余位国内外嘉宾线上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