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动辄开证明,顽疾怎么破?

明明有结婚证,还要开婚姻关系证明;原本应该取消的证明事项,却又以“说明”的形式代替……据半月谈报道,在一些地方,不合理开具证明的情形仍一定程度存在,让村、社区犯难:开,没有政策依据,有些证明甚至还有法律、责任风险;不开,群众无法办事、有意见,可能引发干群矛盾。

从办手续要“证明你妈是你妈”,到开“无犯罪证明”要证明你需要这份证明……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动辄让社区盖章,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不合理证明,不仅让居民常常为此“跑断腿”,降低办事效率,还给基层增添负担,影响服务效能。近年来,随着各地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推进,不少基层单位在出具各类证明上的负担有所减轻,但一些不合理证明仍未绝迹,甚至出现新变种,这也提醒我们,让基层不再为“章”所困,还需持续发力。

毋庸讳言,社区“万能章”并非一日形成。仔细分析对“万能章”的需求,有的是源于懒政,一些本该由本部门核实、办结的事项,上级部门为了降低风险、减轻责任,依然希望基层单位代为核实、处理;有的是因为职责不清,有基层单位反映,很多老百姓要办的事情涉及保险、贷款、金融业务,这些业务虽在基层能力范围之外,但“基层不办没人办”;还有的是由于信息壁垒,比如亲属关系证明等,因为缺乏信息共享等方式,导致群众只能反复去社区开证明。

小小证明关系群众利益,关系基层治理。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其中就明确“规范明晰基层权责”,规范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整治并取消“万能章”是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的重要内容。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同时,什么证明不必要开,什么证明不能开,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都需要在持之以恒抓减负的过程中不断明确。事实证明,不该由基层承担的事务少了,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时间和劲头才能更足,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会更强。(魏晓敏)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