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行动,我们能做的有限;联合起来,我们的力量无穷。”——海伦·凯勒。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合作伙伴之间的紧密协作显得尤为重要。11月27日,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双双官宣,上汽大众合资协议延长至2040年。
根据协议,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包括纯电、插电、增程三种动力形式,其中,2026年将推出两款基于CMP平台、搭载CEA电子电气架构的的纯电动车型。大众中国CEO贝瑞德现场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将为上汽大众在新兴技术领域注入更多研发资源,从而更为深入地融入中国产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本地创新能力,更有针对性地为中国客户打造专属产品。
恰逢上汽大众入华40周年,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当前许多合资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甚至退出市场的环境下,上汽大众选择继续深化合作,无疑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但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偏好的不断变化以及全球供应链的波动等等,都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续约究竟意味着什么?上汽大众又将如何应对这些未知数?这些问题的答案尚待时间来揭晓。
中国需要上汽大众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健赴德国考察时,对满大街的大众汽车印象深刻,并决定与大众汽车探讨合作的可能性。经过六年的谈判,1984年10月10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现名上汽大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合资合同,至此,中国汽车工业迈出了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两天后,在上海安亭举行的奠基典礼上,时任德国总理科尔和中国副总理李鹏亲自出席并为合资公司奠基。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 桑塔纳 ( 参数 丨 图片 )轿车在上海组装成功,新车以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迅速赢得了市场认可,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车型之一。随后,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以及推动零部件国产化,上汽大众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产能力,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到了20 世纪 90年代初,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这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上汽大众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从B级轿车市场的标杆产品 帕萨特 ,到累计销量超过500万辆、被誉为“国民家轿”的 朗逸 ,再到SUV市场的佼佼者 途观L ,每一款车型,都是上汽大众对当下社会趋势深刻洞察的结果,因此这些爆款也成为印证中国居民出行方式转变的真实写照。
随着时间推移,上汽大众不断深化与中国市场的联系,成为嘉定区乃至上海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3年,公司总营收达到1402亿元人民币,占当地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并贡献了该地区近一半的GDP以及40%的就业与税收。更为重要的是,在上海全市范围内,上汽大众占据了汽车总产值超30%的比例,在当地经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核心角色。
上汽大众入华首年,中国的乘用车产量大约5000辆,相当于国外大型车企一天的产量。40年后的今天,国内市场全年产量预计达到3000万辆,40年时间增长6000倍。居民购买实力的不断增长,也为上汽大众创造了丰沃的成长土壤。而对于很多人来说,选择上汽大众不仅仅是因为产品本身,更因为它承载了太多关于梦想、成长乃至整个时代变迁的故事。
新能源,新开端
凭借卓越的产品力和服务质量,上汽大众迅速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盘,自1984年成立至今,上汽大众累计产销量已超过2800万辆,覆盖2200万中国消费者。然而商场如战场,每一次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巨大的风暴。这一次,新能源汽车成为了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掀起了一场巨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车习惯,也彻底颠覆了传统车企的竞争格局。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种变化尤为明显,它给整个城市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迫使所有参与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定位。
最初,当新能源汽车概念初现端倪时,许多传统车企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这只是短暂的趋势。然而,随着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不断加码,以及特斯拉等新兴品牌的崛起,市场格局被迅速改写。消费者对于清洁、高效、智能化交通工具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着整个行业向前发展。对于上汽大众而言,必须迅速调整战略方向,才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除了来自国际品牌的压力外,国内众多新势力也在不断涌现,它们凭借灵活的运营模式和技术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这些新势力不仅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还通过创新的服务方式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曾经依靠成熟技术和品牌影响力就能轻松获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合资车企们不得不意识到,只有积极变革才能生存下去。
为了应对这场挑战,上汽大众开始了全面而深刻的转型。早在2009年,上汽大众就与德国大众联手踏上了纯电动轿车的研发之路。2010年,在北京国际汽车展上,Lavida 朗逸纯电 车型的亮相标志着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初步探索。随后,公司不断深化在电池包、电池控制系统以及整车控制器等关键技术上的研发,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电动车技术体系。
到了2018年,随着途观L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和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版的相继上市,上汽大众进一步巩固了在新能源市场的地位。然而,真正让行业内外为之侧目的,还是2020年推出的ID.家族首款国产车型——ID.4X。这款车型代表了上汽大众在电动化转型上的重大突破,更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这家传统合资车企正在积极拥抱变化,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目前,ID.家族已经形成了由ID.4X、 ID.3 和ID.6X组成的产品矩阵,覆盖了从紧凑型到中大型SUV的不同细分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ID.家族以超过13万辆的销量稳居合资品牌纯电动车销量榜首;而在今年前10个月,上汽大众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已突破11万辆,继续领跑合资品牌纯电市场。
上汽大众之所以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除了得益于一贯以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更在于持续加码的本土化投入。2018年10月19日,上汽大众正式启动MEB新能源汽车工厂的建设。尽管当时国内已有多个成熟的生产基地可以生产新能源车,但上汽大众毅然决定投资超过170亿元人民币,打造一座全新的、专为电动汽车设计的现代化工厂。通过这样的战略布局,上汽大众为自身在新能源产品上增添了更多底气,也为其他合资品牌的转型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合作才是硬道理
回顾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合资车企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不容忽视,而上汽大众更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最初的桑塔纳到如今的 ID.4 X ,上汽大众不断为国内用户带来先进的产品,同时,也在技术转移、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面对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上汽大众股东双方仍需要积极融合各自的优势资源,打造更懂中国市场的好产品。合作续约,能够为双方深化技术合作提供坚实保障,特别是在燃油车技术的改进以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方面。根据规划,到2030年,上汽大众计划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有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
在燃油车领域,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给传统燃油车带来了巨大压力,但上汽大众并未停滞不前。相反,它通过聚焦油车智能化,推出了如途观L Pro和帕萨特Pro等“最聪明的油车”,这些车型凭借出色的智能配置和用户口碑,在各细分市场创下销量新高。未来,随着产品力全面升级的 途昂 Pro即将上市,上汽大众也将凭此继续巩固在燃油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而在新能源领域,上汽大众将进一步扩大产品攻势,推出更多全新纯电车型、增程版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从2026年起,上汽大众基于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CMP平台开发的紧凑级电动汽车将首次投入市场,同时还将推出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增程版车型。这些新车型将丰富上汽大众的产品线,并进一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此外,AUDI品牌首款高端智能网联电动车型也将在2025年中推向市场,也将成为上汽大众在豪华电动车领域布局的重要一步。
结语:
在中德双方长期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从无到有”飞跃式发展,现代化的中国汽车工业体系加速成型。此次上汽大众提前续约,充分体现了中德双方对40年合作成果的认可,对合资企业、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也意味股东双方合力赋能上汽大众的未来发展蓝图已经清晰、坚实。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且充满变数,但上汽大众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仍然有机会在未来的市场中抢占重要地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