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崔嵬,清江汤汤。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四川省剑门关高级中学,在2024年秋季学期迎来了4名特殊的“新老师”——北京化工大学(以下简称“北化”)研究生支教团首次选派骨干成员来此支教。

这段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2022年7月,北京化工大学正式托管帮扶四川省剑阁县剑门关高级中学和内蒙古科左中旗保康第一中学,并第一时间与当地政府和县中签署三方协议。

“我们围绕强师资、育人才两大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专业特色、聚焦当地需求、制定专项方案,因地制宜落实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务实举措,形成‘教学指导+教研指导+拔尖人才培养+高考护航’县中托管帮扶模式,助力两地县中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介绍。

教学相长,帮扶一校带动一新做法教育发展

“我们会把培训中学到的教育新理念、新思路、新做法带回学校,带动提升县中教师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让牧区和山区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梦想成为现实。”北京化工大学2022年高中教师学科能力提升营结业仪式上,来自保康一中和剑门关高级中学的学员代表深情致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中教师学科能力提升营”活动 北京化工大学供图

此后,北京化工大学又筹备组织了“高中教师学科能力提升营”等活动。为期6天的集训,开设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等各专题讲座55场次,同步覆盖科左中旗和剑阁县辖区内所有高中,实现以帮扶一校带动促进一域教育发展。

不以山海为远,心连千里共好。两年来,北京化工大学县中托管帮扶“规划图”愈加清晰,逐步延伸出两条跨越南北、纵横千里的坚实足迹。学校定点帮扶工作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我们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各方常来常往、双向奔赴,抓住县中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推动以高校师资高阶培训县中教师,带动学生成绩提高和区域基础教育发展。

同时,为弥补高校教师在高中教育和高考研究方面的短板,推动大学、高中老师教学相长,北化积极协调资源,总结复制由党委统战部联合学校民主党派教师发起的“心桥工程”教育精准帮扶项目经验,联系朝阳区教委等单位,构建起“高校+教委+附中”县中托管帮扶新模式。

“去年6到8月,我们联合朝阳区高中教育专家,分别前往科左中旗和四川剑阁,主动送培训上门,送知识入心”,“心桥工程”领队介绍,依托“青蓝工程”,专家们还与当地10余名年轻骨干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定点定向常态化开展交流指导。

心手相牵,无惧圆梦路上的“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盛夏时节,诗情画意的北化校园里传来朗朗诵读声,吸引不少师生驻足参与。这是2023年剑门关旅游区发起的“背诵《蜀道难》走进高校”活动,“挑战”成功即可获赠一张剑门关景区门票,实地感受千年蜀道文化。

两个月后,千里之外的剑阁县剑门关高级中学迎来“开学第一课”,千余名学生再次在运动场上集体背诵《蜀道难》。“从北京到四川,从北化到剑高,两校师生同诵一首诗,共绘一个梦,我们将继续携手挑战前进路上的‘新蜀道’。”剑门关高级中学党委书记邓思勇如是说。

这年金秋,剑高学子范云雨也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材化专业录取,来到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很荣幸,我既是北化人,也是剑高人。高考前,学校招生组专程到校开展宣讲,为我们提供专业的报考信息和建议。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感谢终生难忘北化师长的陪伴指导。”范云雨说。

昔日古蜀道或“难于上青天”,成长路上的求知之艰亦不弱于“蜀道之难”。县中托管帮扶两年多来,北京化工大学师生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一次次奔赴科左中旗,一程程跋涉剑阁山水,以教育之力架起一座跨越南北、筑梦圆梦的“心桥”。

“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走进大学。”继举办暑期线上科学营,为两地学生寄送科普大礼包后,2024年暑期,北京化工大学又迎来66名来自科左中旗和剑阁县的高中生,“接受科学启发、体悟大学文化、感知北京魅力,这段经历我终生难忘。”保康第一中学高一(1)班吕俊成同学回忆道。

线上线下强化教师指导培训、多方投入捐赠实验教学设备、划拨资金筹建化学创新实验室、选派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康一中党总支书记陈博峰激动地说:“这两年,我校高考成绩不断刷新!本科上线率从帮扶前的29.75%提升到2024年的76.7%,感谢北京化工大学的亲人们。”

青蓝相继,积蓄“化育花开”的力量

一年时光倏忽而逝。在保康一中支教的黄家佳已回到北京化工大学,但她还一直珍藏着当地孩子们留给她的“佳话”——纸条上写着孩子们的心事。“老师,以后我也要考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回来建设家乡。”稚嫩的字迹流淌出炙热的情感,“每次看,都会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我很欣慰,自己没有辜负学校的期盼和研支团前辈们的坚守。”

2021年起,学校连续4年选派研究生支教团前往保康一中支教。学生们接力扎根草原奉献青春,高质高效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县中校园文化建设,以朋辈之引领为学校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同在本校工作的王昕暐是黄家佳的校友,她曾就读于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后进入保康一中任教。谈及初心,她说:“入职前,我就知道母校托管帮扶一中。而‘心桥工程’张丽丹教授是我本科时的物化老师。她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决心。”

王昕暐展示了一张照片,画面中她和同事们身穿“白大褂”正认真聆听张丽丹教授的讲解,“这是我毕业后再次听张老师‘讲课’,仿佛重回学生时代。” 王昕暐激动地说,自己既惊喜又骄傲,当时母校投入专项资金支持一中实验室建设,还帮助设计20项教学实验项目,并捐赠200余件配套设备,“我更有信心和干劲做好这份工作”。

师生青蓝相继,薪火接力传承。研工部、研团委、帮扶办等单位连续多年开展“百人百对”帮扶活动,组织研究生结对帮扶当地小初高学生;研支团自发设立“鸿雁”助学金,发起“化育花开”微心愿文档活动,为少年梦想护航……

第二届研支团成员张宇现已成为支教团指导教师,也是学校派驻通辽市科左中旗的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回想起这些经历,他感慨万千:“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考入大学,我和同事们备受鼓舞。我们将汇聚‘化育花开’的力量,在草原上点亮更多梦想与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宇(左二)为村民宣讲帮扶政策 北京化工大学供图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刘贵芹说:“办好县中,对带动整体提升县域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服务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学校将继续发挥高等教育优势,坚持多措并举一体发力,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县中托管帮扶工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北化力量。”(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李澈 通讯员 刘一君)

作者:李澈 刘一君